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并不难,我们已经拟好了禅位诏书,只要陛下在上面签字盖上御印即可!”李元昌也是阴森森地说道。
李世民则是处之泰然地冷笑道:“朕若是不肯呢?”
“那就休怪做兄弟的无情了!”李元昌厉声喊道:“太子殿下,下令先拿下他!”
心慌意乱的李承乾则是张大嘴直喘粗气,他其实还是惧怕皇帝的威严,进而联想到了父子之情,又怕背上弑君弑父的罪名,胸口乱跳,发不出声来。无论是在仁政或者狠辣方面,李承乾差他的老爹还不是一点半点的。
李元昌急了,把右手的两根指头伸进嘴里,打了个唿哨,埋伏在承恩殿夹壁中的武士乱哄哄地闯了进来,在李安俨、杜荷的带领下,成马蹄形向着李世民逼过去。竟然和护驾的侍卫们打了起来。
“谁敢动手!快退回去!”两位保驾将军遮护着李世民,猛喝道。
“上!”李元昌伸出一只胳膊,好像长矛一样地开路,“跟我上,一齐上!”
保驾将军见对方来势凶猛,便一齐抽出佩刀,直取李元昌。李元昌举剑相迎,斗了十来个回合,他便觉得体力不支,乱了阵脚。这时李安俨挺枪接应上来……
大唐万象235。
235。
李安俨挺枪上前去支援李元昌,挡住了两位保驾将军,枪竖刀横,绞着一团杀气。刀枪相碰,撒开点点寒星。殿外刮起一阵大风,武士和侍卫都看傻了眼,他们吊刀在手,屏住呼吸。然而在这令人胆寒的时刻,杜荷喊了一声:“冲啊,活捉李世民者,重赏千金,封万户侯!”
混战开始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撕杀。这些武士们都是李承乾花重金买下的,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亡命之徒,他们为了得到赏金和官爵,拼了命去与侍卫拼杀。贴身侍卫团团护住李世民,在顽强的猛击下显得似乎力不从心,边战边退。
地面扬起了尘雾,在东宫暗淡的光照下,俨然云阵一般遮盖着拼杀的人影,如同皮影戏一样晃来晃去。打斗的嘶叫声、兵器铿锵的撞击声和战鼓号角的吹奏声,喧嚣地交织在一起,淹没了寒风的呼啸,淹没了沉重的喘息,淹没了被击倒在地滚爬的人的呼救和呻吟。
空中血花四溅,鲜明的铠甲都给血汗和尘土玷污了,而且给刀枪劈刺得伤痕累累。李世民身处刀光剑影中,情态异常镇定。他眼睛紧盯着像水一样涌动激荡的厮打的人群,贴身侍卫似乎已经渐渐处于劣势。心里却是暗暗后悔没有直接带上兵马过来。要知道他吩咐兵马要秘密前来东宫,如此一来御林军必然没有那么迅速的行动。而若是他真的葬身东宫,那么即便是御林军随后把造反地人全部镇压。又有什么用呢?李世民一世英名,在亲情方面却是屡犯错误。
而一边的李安俨瞅准一个空当,手起一镖投向李世民,眼看就要正中皇上的脑门。说时迟,那时快,柴青已从墙头飞身而下,冲进了承恩殿挥剑一挡。挡住了飞镖。而薛仁贵、王大牛、王仲越则是带领长孙营的特种兵们冲进了当场,隔开了双方的搏斗。外面马家兄弟已是带领着人马包围了承恩殿。就连那矮了一个头的少年柴耀,也是雄纠纠气昂昂地拿着一把剑刺中了一个武士的腋下。
很快,东宫里地造反武士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这时候,御林军的兵马也是秘密潜到东宫,见外面包围着长孙营地兵马。他们误以为这些人马是谋反叛逆的,更是大惊失色。正欲要冲上前去与这些士兵决斗,进入东宫救驾。
而匆匆赶来的长孙凛和大理寺卿戴胄便上前阻止了两对兵马的短兵相接,跟他们都说明情况后,御林军的将领便随着他们走入东宫去见皇上。
李世民此时虽然算是成功地镇压住了东宫的造反,并且没有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他却是心情沉重不已,一个儿子一个弟弟竟然真地对自己举起了刀剑,而这其中赵节还是自己的外甥,杜荷是已逝功臣杜如晦的儿子。这是什么世道嘛?难道是上天对他当年弑兄杀弟逼父的惩罚?!而后头。还有厄运女神正等着看李世民的眼泪呢……
李世民的额头上显出了深深的皱纹,拧着眉头没有吭气。李承乾被几个侍卫抓到了李世民的面前,然而他却看都不看一眼这个从开始到现代一直抖抖索索地儿子。
他转过头来见到了柴青和薛仁贵等人都站在一旁守候,心中不由好奇,便问道:“朕调派的兵马都还没有到此,怎么你们的行动竟是这么快?!”
这其中柴青的官位是最大的。他便拱手作礼地回道:“这事情幸好有三郎劝服末将,而这些士兵都是他之前派好潜伏在东宫已有数日之久。”他顿了顿后,然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而薛仁贵也是从中补充了许多。不过他们在长孙凛地示意下,并没有将太子妃的糕点密条给说出来,因此李世民还是疑惑长孙凛怎么就那么肯定太子准备造反呢?
刚好这时候长孙凛和戴胄都匆匆走了进来,李承乾这回见到他的宿敌,也就再也没有以往那盛气凌人而又狠毒的眼神,他低着头瘫软地跪着。上一刻也许他还有机会利用自己皇子的身份把长孙凛给斗死,然而这一刻因为他的贪欲和野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冤仇站在自己面前看着自己的笑话。
然而李承乾却是猜错了。对于这种必然发生的事情,甚至因为长孙凛设下了一个小圈套而引发的矛盾提前迸发。长孙凛是不会感到有什么在意或者是大快人心的。他甚至也没注意李承乾地存在,而是向皇帝禀报有重要状况。
李世民听了之后便吩咐将太子李承乾和李元昌等一一押送到天牢,听候发落。并且屏退了闲杂人等,只留下几个贴身心腹。在李承乾被押着离开之时,长孙凛地视线曾与李承乾有过短暂的接触,李承乾地绝望让他回想起当初长孙皇后葬礼上第一次见李承乾时的眼神,不由产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什么?!”李世民能够平心静气地听完了纥干承基招供的前两件大事,现在这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然而第三件大事让他几乎要抓狂:“什么?!你是说朕还有一个儿子要造反?!”
“陛下,这只是纥干承基的一面之词,并非具备真凭实据……”戴胄见李世民那双炯炯威严的眼睛几近要暴突出来,便赶紧上前去缓和他的情绪。然而既然纥干承基指证太子造反一事已成事实,那么相信大部分人都心底里认为第三件事情也是属实。
刹那间似乎老了几岁的李世民晃了晃身子,而一旁追随皇帝身边的保驾将军则是上前扶住了他。李世民则是倔强的甩开了他们,然后把目光望向了长孙凛,直直地问道:“长孙少卿,你是如何能肯定太子既要造反?!”
长孙凛先是愣了愣,这事情还不好解释,虽然他看出了种种迹象,但是没有真凭实据,难不成说他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
这时一个贴身侍卫则是匆忙走进来禀报,说在一间被钉死的厢房内发现了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太子妃。李世民的头则是更痛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长孙凛这时候脑筋一转,则是行了个礼回答道:“陛下,这事情乃是太子妃察觉太子近期的异状,她唯恐太子将会酿成大祸,却又不敢对陛下直言,恰好前些日子我二哥曾晕倒在曲江边上为太子妃所救,太子妃也许是想到微臣父亲在陛下面前能说得上话,便透露了消息给臣。”
虽然太子妃只是透露了李承乾派刺客杀他,而长孙凛这么说话不仅保护了太子妃,而且也使她与李承乾划分了界限。按照皇帝的角度来看,若是儿媳妇站在另一个男人这边,那么即便李承乾造反作乱,李世民也是不喜儿媳妇的这种行为。然而若说太子妃传话是为了避免太子造反成功,那么这可就不大一样了。
果然,李世民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神态,叹了一口气说道:“果然是皇后挑选的女子,可惜嫁给了我这么一个逆子。”
李世民也是历经风雨之人,尽管心中难过,但还是雷厉风行地指派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等人,会同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一起审问有关太子造反之事,而另外关于齐州之事,李世民则先是派人秘密调查,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指示。
长孙凛见李承乾这条随时要咬自己一口的毒蛇已经快成为死蛇了,这时候已没自己什么事情,他便换下官服换上便服,骑着马往家里跑。还在盘算着是否再向皇上请多几天假,到清河崔家去把隐娘给接到长安来。还要多陪陪家中的几位娇妻还有宝贝女儿,对了,上回因此遭遇刺客,所以没有到新丰找到无双,今天回去就和善婷一起去找到这个失踪的小女人。
长孙凛心情愉悦地回到了家中,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也是一副神采飞扬的模样。而窦凤老远就看到儿子回来,她见到幺儿神清气爽的样子,也是露出了笑容,然而再看看身旁坐着的长孙况,这个儿子刚回来便一脸怒气地坐在大厅里许久,她怎么问都没问出情况,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娘,我回来了!”长孙凛笑嘻嘻地走进了厅堂,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长孙况猛地站了起来,圆瞪着泛红的眼睛,往长孙凛这边冲了过去,然后就是给了弟弟两个老拳……
大唐万象236。家庭冲突
236。家庭冲突
东宫造反最大的失败者,毫无疑问就是李承乾一行的太子党;而最大的受益者,并非一直虎视眈眈着储君之位的魏王。事实上,当李承乾在东宫中低下他趾高气昂的脑袋时,而监视在魏王府外面的侯君集,不知为何却是得到了一个错误的消息那就是谋反之事已成。
可以想象,魏王府里文学馆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在与侯君集的那些征战西域的勇猛的军士们搏斗之时,是多么的“鸡蛋碰石头”。魏王所依仗的这些能为自己在朝中博得一席之地的文人们,在野心和利益的驱使下,成为了侯家军制造魏王府血案的牺牲品。
而李泰则是后悔自己之前怎么不好好的减减肥,至少在逃跑之时他只要快上一瞬间,就不用被人这样无情地拉下了马。一个堂堂的,深受当今天子宠爱的皇子,竟然痛哭流涕地跪在了士兵面前,请求他们能够留自己的一条命不,是留自己的一条狗命,总之怎么贱就怎么说。
然而,平日里最让他骄傲的皇子身份,而且是候补太子的身份,此时却成为了李泰最致命的原因。试想,即便不是老谋深算的侯君集,就算是任何一个士兵,都不会放过将来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性命的皇子。斩草除根,本来最有希望在李承乾失事之后荣膺太子的李泰,就这么阴差阳错一命呜呼,身首分离。下场竟然比他那造反的亲兄长还要惨。
当然,侯君集这一小撮军力在太子没有夺得龙位地情况下,自然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在他们自造了魏王府血案之后,正当得意洋洋准备去贺太子登基,然而迎接侯君集的并不是当年玄武门之后的封官加爵。
东宫造反转移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军队赶过来保护魏王府之时,已是晚了一步。当然这也并不妨碍把那些以下犯上的侯家军们一举抓获。不过率兵前往的李绩看到身首分离地李泰尸体之时,就连他也不免同情起皇帝。一日之间。嫡子一逆一死,还有一个儿子被告谋反,这似乎不是人所能承受的,即便他是天子。
总地说来,这场斗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