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明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兵从未满编。

大明在辽东,已经是虚弱的!

第31节第31章江都

天黑后船队陆续驶进登州港。登州港虽然没有牛庄那么大张旗鼓,但是也算是人声鼎沸!

搭船的客商陆续下船,带的大多是银子和少量贵重货物,不是很粗重,一会就走空了

高进一伙要转船的,托了王福前去打探,一行人倒也不急得下船。

海风吹拂中高进站在甲板上看那一轮皓月当空,情不自禁的吟诵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陈大儒在边赞道:“好景,好诗,好地,好人。山东曲阜孔圣人之地,人才辈出,当年我北上经过时还去游历了下。一晃离乡已经快三年了。”

高进心内腹诽啊!

后世清初分封四个异姓王,有三个是山东的,其中定南王孔有德还是山东曲阜的,号“至圣之裔”。

明代辽东属山东布政司所辖,辽东士兵很多山东人,辽事败坏后大批辽东明军投降满清,其中有大量的山东籍。

满清破关曾一次性掠山东青壮20万人,带回辽东后和原来投降的士兵一起做包衣。

几十万至圣之地饱受圣人熏陶的山东包衣们跟着主子们从龙入关,对本族人攻战所向披靡,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主子的奖赏,最典型的就数红楼梦的曹包衣。

高进感叹,山东的士绅难道大多是孙之獬这样的,圣人之地多奇葩!

幸亏还有于七、谢迁这样的山东“大侠”出来遮羞,但是靠着这样一群人来反清,会赢才真是怪!

大明养士三百年,养成了什么东西,文臣人人皆可杀,崇祯死前明悟,虽偏激但有理。还有很多穿越者选在山东这里做基地,有这帮士绅在,找死啊!

王福急匆匆的登船,把高进无厘头的联想冲的稀烂。

高进喊道:“王老大,可是得了消息?”

王福喘气道:“不是不是,是登州卫出讯兵去了刘公岛,我要回家去看看。你们是先下船在岸上等,还是和我们一起去,回来再找南下的船?”

高进看了看李妈,李妈道:“这么晚了,下船也多不便。我们随着去一趟吧。”

王福见高进一伙无意见,急匆匆唤手下解锚升帆。

高进赞道:“夜里行船如此利索,王老大航海经验果然深厚。”

王福正拿着罗盘对着一张海图,抬头笑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有海图,加上老辈人传下的经验,就是无月的晚上都开得船。”

高进好奇,凑上去一看,乖乖,好大一张彩绘海图,盖住了整整一张桌子。

长方形的图幅上方,左右方位分别绘制了太阳和月亮,画着罗盘。

王福看高进好奇,拿着罗盘比划道:“万历七年出的航海图,方位就已经标的很准了。”

高进贴近了细细看来,海图以福建漳州、泉州为中心清楚地标出了中国通往海外的东西洋航线,明确绘出了中国与东亚地区地理关系,东亚南海四岛和澎湖、台湾都有较为精确的标识。

哦,又上当了,高进差点吐血。是哪些王八蛋写明朝人连日本在哪方都不知道,画个破地图就到明朝装神!

大明,原来曾是如此紧密的与世界相连!

高进失去了一个装神的机会,非常失落的回去找二娘,求安慰去了。

不一会,布幔后就传来二娘的哼哼。高进一边运动一边小心道:“不要叫这么响,二娘。”

高进心道,老宅男一世苦逼的手抢党,现在算是两世的激情,能不利害才怪啊!一边加紧动作,两人酣畅淋漓!

天明,高进舒服的伸个大懒腰,拍了拍二娘白胖的屁股,掀开布幔,走上甲板,遇见小桃正端粥去给晕船的王启年们,看见高进,黑眼袋下露出一抹红韵,低头走了。

李妈旁边跳出,一把揪住高进的耳朵:“死小子,搞这么大声,全船人都听着了。”

高进大羞:“我不是故意的拉。”

李妈喝道:“你俩还让不让别人睡了,这两天悠着点,还没到南方那。做什么事情都要留点心,害老娘帮你守一夜。我补觉去了,你看我都憔悴了。”

高进愕然,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

李妈扭着屁股去看王启年去了。

高进接替了看场子的重要责任,四处踅摸,只见王福带着七八个人乘坐着几条舢板过来,舢板上老老少少三十来号,衣冠不整甚是慌乱的模样。

高进看面前的王福,一脸疲惫精疲力竭的样子。

高进关心的问道:“王老大,家里一切可还好?”

王福道:“还好还好,人都跑出来了。可是家当全没了。讯兵烧了房子,跑的急,什么都没带出来。”

高进道:“人没事就好,钱财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王福同意道:“是啊,黑山岛有几家逃军没有及时跑,全被火枪打死了。”

高进惊疑道:“火枪?不是火铳。”

王福确定的说道:“检查了,是火枪。和鬼夷对阵看过。估计是我们路上遇到的海盗上了岸。”

高进一阵沉默,所谓的大航海时代也是列强对落后民族的杀戮史!

王福道:“这里一时呆不得了,这样,高少爷,我亲自送你们去扬州府,这个行船费按照行规,我也不多收。”

高进乐道:“这感情好,扬州府热闹繁华,王老大也当带家人前去游历下。”

重回登州港,放下不愿远行的船员,备好远行之物,大船扬帆入海,向南而去。

几日后,大船顺利的驶进入长江,扬州在望,高进心潮澎湃!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我来了baby!没有警察叔叔查房,哈哈!

扬州府在长江以北,下辖三州——高邮州、泰州、通州,七县——江都县、仪真县、宝应县、兴化县、泰兴县、如皋县和海门县。

扬州府治在江都县,分相连的新城和旧城。旧城为官署所在地,旧城向东南的新城是为保护沿河热闹的商业区而建。

大运河绕江都县城东南二面以运河为城河,北面挖壕与旧城城濠及运河相通。“瘦西湖”还没挖出来所以还没有莲花桥和讨好皇帝的那个大白石头。

明扬州城新旧两城面积为五平方公里左右,还有大量人口密密麻麻的居住在从城门一直往城外二十里的运河边上,居住人口过百万。

据欧洲传教士的《大中国志》里描述:“中国人是如此之多,我在那里生活了22年,离开时和刚到时一样,拥挤的人群令人惊叹。情况确是这样,绝非夸张,不仅城镇及公共场所(有的地方,如不用力推攘就不能通行),甚至大道上,也汇集了大群的人,很像欧洲通常过大节或群众集会。”

百万人口,几千万顆牙,只有三流本科学历的高进幸福的咧开嘴,心道:真是不想富都不行啊。

人贵在有一技之长啊!

第32节第32章江湖

海船开不进运河,高进等人和王福高兴的告别,就近登岸,陈大儒在前领路,高兴而行。

李妈抱着金花等人的骨灰,喃喃着流泪:“苦命的娃,我们回江南了。”

三娘、二娘多年故地重来,心情也是激动。

达春好奇向高进感叹道:“少爷,这里真漂亮!

明朝的城市漂亮卫生,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所有传教士记载的明朝城市都是整洁秀丽,郊外和乡村都如同美丽的花园。

高进环顾四周,运河清流环绕,游冶子弟轻舟鼓吹,舟中靓女倩妆淡服,往来如梭。两岸人生鼎沸,热闹非凡。各种摊贩和生意忙的红火,货运码头挑夫们正上上下下的卸货,有的是纯粹的煤码头。

高进等人进的城来,街道整齐宽大,两侧铺设白方石,一条可航行的运河穿越城中,河岸有桥相通,非常方便。

高进记得,清朝的马嘎尔尼笔下的中国城市脏臭不堪,丑陋破烂,如同垃圾场一般。也是,整个民族所有的老百姓都如同猪狗一样苟且偷生的时候,城市又怎么可能干净起来呢?

“哇,好多水果,少爷,我要!”,高进循声望过去,牧仁兴奋在小桃的怀里手舞足蹈,对着路边的一个特产店喊道。

小桃这丫头,自从上次后,看到我就是这副扭捏的样子,牧仁这个小萝莉越发可爱了。

高进下马去了特产店。殷勤的小二见高进过来,热情的招呼道。

“这位客官有眼光,本店的特产新到鲜货。您看,这个是刚到的北京苹婆果;山东的秋白梨、文官果;江西橘袖;福建的福桔;南京的樱桃、桃门枣;杭州的西瓜,都是好货色。”

“这边还有荔枝、龙眼、橄榄、槟榔、桄榔、椰、橘柚、菠萝、诃子、羊桃、山桃、葡萄、夹竹桃、蜜望、宜母、人面和各种山果。您看这个是万寿果(又称长生果)、佛手柑。您可以先尝尝。”

高进摇了摇头。心道:“水果交易都如此发达了。”

那小二以为高进不满意,一个眼色。旁边上来一个小二接着道:“这位大爷,我店中还有上好的乳酪,特适合女眷。您看哈这‘带骨鲍螺’,可以说是天下至味。大爷您尝尝。”

高进取来一尝,呀这不就是现代铁勺子,冰欺凌味,就差个塑料杯了?

高进召唤众人停车,命小二送了‘带骨鲍螺’去。大家一顿狂吃,那吉仁泰和达春每人吃了三碗,摸着肚子打嗝,大声赞道好吃。

高进看着吉仁泰大盘子脸上吃爽后上扬的眉毛,大笑:“慢点,莫急,以后有的吃。”

“客官,一钱银子一碗,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共三十碗,三两银子。”

高进挥手,巴雅尔绞了银子付账。那小二捧上一个西瓜:“我店的西瓜,个大味甜,客官你不来个。”

高进摸摸肚子,滚圆的,打着饱嗝道:“下次来吧。”

吃的太饱,路上人又太多。时近七月,高进一伙热的出汗了,好不容易到了陈大儒寄居的常府巷,房子前面就是运河。

陈大儒看了看颇寒颤的院子,有点不好意思道:“这个,是寒舍,租的。大家先在这里歇脚。”

院子一下被塞得满满的,看来,一众男丁要在院子里搭帐篷了。

看到来了人,保长和四邻都来了,大多拥挤在门口看热闹。

陈大儒出面一一挡了去,关门谢客休息。

看着忙乱的陈大儒,高进同情道:“大师兄歇息下!”

陈大儒坐定,叫来三个儿子与高进行礼。

陈大儒介绍道:“这些是犬子,大郎陈仁、二郎陈信、三郎陈智,现在都在别人的医馆行医。你们都过来见过小师叔。”

陈大儒不好意思的补充道:“外科一术,在江南不算大医家,我在这里只能开个普通的医馆,让孩子们在外面学。”

高进看陈家三郎都是一表人才,风流俊秀的文士风范,笑道:“无妨无妨,令郎都一表人才,定有大用。此次我们携手。扬州府居大也可易。”

陈大儒的内人洗了几根黄瓜送来,陈大儒接过一人递了一根:“今年冬天在北京的时候,吃了他们暖洞子里栽种的黄瓜,不香,还是当季的好吃。”

高进笑道:“温室瓜果哪有当季的好吃。”

陈大儒内人接口道:“这几日市场上有圆葱发卖,说是西洋新传来的种在本地产的,呆会我去买些来。”

高进听了,嚼着黄瓜大叫:“记得炒鸡蛋,那个好吃。”

众人闲聊,忽听巷外一阵喧嚣,高进和陈大儒和大儒的三个儿子站着凳子上,一字撅着屁股,隔着院墙望去,原来是顺流漂下一个包裹,好事者打捞上,却包着一个女婴,似乎已经溺毙。

陈大儒摇头叹道;“嫁女盛妆奁,生女多不收,怕陪不起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