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吓到,当即倒打一耙。

双方即刻在承天府大堂上吵了起来,可怜的承天府尹不敢插手,只好佝偻着身子缩在桌子后面,生恐糟了池鱼之灾。

李悠一直和戴玄胤耗到日落时分才肯暂时放过戴志德一马,“本爵爷饿了,就不和你们耗下去了,明日早朝本爵爷定要参你教子无方之罪。”

“老夫也要参你一本。”戴玄胤同样不甘示弱,他可就戴志德这么一个儿子,被打成了这样哪还有好脾气?

第二日早朝,朝堂上异常热闹,先是嘉州伯李悠弹劾大理寺卿戴志德教子无方,戴志德当街辱骂宗室、辱骂朝廷命官。

而戴玄胤也不甘示弱,将这两个罪名都推倒狗腿子身上,把戴志德摘了出来,反而开始弹劾李悠当街斗殴、毫无朝廷重臣的体面;双方争吵不休,两边的支持者也各自出马,弄得朝堂上犹如菜市场一般。

为了太平郡主的事情你连朝廷重臣的体面都不要了,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给她办事竟然比给朕办事还要用心,宝座上的李圭看李悠越发的不舒服了。李悠这一举动不仅打乱了李圭的安排,还让他生出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来。

自己刚刚决定考察戴志德,那边戴志德就被李悠打了,看来朕身边有奸细啊;李圭心中愤怒至极,先是杨介夫,现在又有李悠,为什么总有奸臣想害朕?

不能再让他留在京城了,谁知道京中这些兵马之中还有多少是他的亲信,若是他起了不该有的心思,朕性命难保。

“陛下,臣兵部尚书袁汝夔有本要奏。”袁汝夔的话打断了李悠和戴玄胤的争吵,在得到许可后他恭恭敬敬的奏道,“陛下,云州八百里快马来报,云州有流民作乱,如今已经威胁到运河和云梦泽,此事非同小可还请陛下早日决断。”

这个消息一出,朝堂上的顿时陷入寂静,从李圭到群臣都被这个消息震住了,京城的粮食有七成以上要通过运河运输,而这七成里面又有一半以上是出自云梦泽,要是这两个地方出问题了,京城即可就会陷入混乱。

“诸位爱卿有何对策?”心慌意乱的李圭连忙问道。(未完待续。)( )

第239章 龙归大海

入寇的唐括部这才刚走,前往河东四府平叛的军队尚未离开,这云州又出事了,朕这才登基多久,就遇到这么多的动乱,李圭心中涌起一阵疲惫。

“陛下,如今朝廷已经无兵可派了。”袁汝夔的话又给了他当头一棒,敲得他头晕眼花,“去年今年朝廷丧师四十余万,京营禁军损失一空;而各地来的勤王军多不堪战,稍有战力的又全部抽调给了南阳知府张果前往河东平叛,朝廷已无兵力和钱粮应对云州的乱军。”

“没兵了?”李圭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好容易才控制好情绪清醒过来,茫然的眼神看着满朝的大臣,当看到昌华伯钱飒时他眼前一亮,“云州靠近运河,昌华伯手上不是还有拱卫运河的兵卒么?”

“陛下,这些兵卒还要押运漕粮、护卫运河两岸平安;如今连年大灾,运河两岸聚集了上百万流民,其间多有妖道、妖僧蛊惑百姓,微臣手下的兵卒防备这些人尚且力有未逮,正要向朝廷求援,若是再抽出兵力去云州剿灭乱民,运河就有可能不保啊。”钱飒如今自保都成问题,又那里有余力顾及云州呢。

“张果的大军不是尚未出发么?既然如此就让张果率军先去云州平叛,然后再去河东四府?”李圭想起了袁汝夔方才说过的话。

“陛下不可。”这下子出身于河东的文官全都出来反对了,开什么玩笑,等张果到云州平叛结束再赶到河东,他们的家族早就被乱民平了,“河东四府距离京城更近,若是任由乱民作大闯入京郊,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如今户部已经没多少钱粮了,供应张果大军到达河东尚能勉强为之,想要前往云州就有心无力了。”

“从京城到云州远隔千里,即使张大人日夜兼程赶到云州,恐怕也是人困马乏无力再战,万万不可如此。”

一时间各种理由全都向李圭砸过来,砸得他头晕眼花,不由得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任由这些乱民做大不成?到时候运河被堵、云梦泽被占,你们这些文武百官和京中的百姓吃什么?”

“臣虽无力出征,但若是乱民敢攻打运河,臣保管他们有来无回。”钱飒的话让李圭稍微心安了下。

群臣又是一番议论,但如今大魏的兵力确实捉襟见肘,京城的兵力李圭和杨介夫他们顾忌对方谁都不敢动,再说北面还有唐括部的威胁呢;而各地的勤王军出去花钱不说,凭他们的战斗力也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好主意。

感觉时机差不多了,袁汝夔使了个眼色,朝列中一名文官执笏走到大殿中间,“陛下,臣吏部考功郎中孟超然有一策可平定云州之乱。”

“哦?孟爱卿快快说来听听。”李圭闻言眼前一亮,看来我大魏还是有贤才的么。

“臣以为,京城前往云州千里之遥,实不宜从京中调兵平叛;而云州周边各州府的军队又久不经历战事,导致与敌相战一触即溃。。。”孟超然洋洋洒洒的将目前的局势又重复一遍,在李圭将要失去耐心之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故而臣以为应派遣一名干才前往云州收拢溃兵,暂时将作乱的乱民堵在云州之中,再就地编练团练,用团练来击溃乱民,如此可报云州及周边平安。”

“这。。。。。。”李圭闻言细细地琢磨起来,这种办法虽说不能马上平叛,但似乎确实有可取之处,只是这人选的问题必须慎重才是,若是选个庸才过去反倒坏事,于是说道,“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举荐?”

“臣以为此事非嘉州伯莫属。”孟超然果断的回道,“嘉州距离云州不远,而嘉州伯在此地多年,若是嘉州伯出面筹办团练,比朝中任何人都来得方便;况且嘉州伯乃我大魏名将,既然能大败唐括部这样的强军,扫平区区乱民当不在话下。”

“臣附议,嘉州伯骁勇善战,正当此任。”

“臣亦认为嘉州伯乃是不二人选,可册封嘉州伯为云嘉团练使,掌管云嘉二州团练事宜。”

“嘉州伯文武双全,必能平息乱民,还云州以平安。”

朝堂上的文官们难得的对一名勋贵表示称赞,在他们的嘴里,整个大魏除了李悠之外似乎无人能担此重任;而朝中所剩无几的勋贵都紧张的盯着皇帝和李悠,他们知道李悠一旦离京,就再也没人能和文官们抗衡了。

李圭脑子飞快的转动,这岂不是将李悠赶出京城的好机会?如此冠冕堂皇的借口,想必无人会认为朕是鸟尽弓藏吧?沉默片刻李圭问道,“嘉州伯是何想法?”

哼,我就不想你能坐视乱民攻入嘉州而不管,只要你敢拒绝我们就敢让云州及附近州县的官兵将乱民往嘉州赶,袁汝夔为首的文官们淡定的看着李悠,他们知道李悠的选择并不多。

布局许久,如今总算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离开京城了,李悠掩饰住内心的欣喜,做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答道,“微臣出身嘉州,云州若是乱了,嘉州也定然不能幸免,臣愿领旨前往云州兴办团练、平定乱民,只是臣势单力孤,还望陛下允许臣从禁军中挑选些官兵带上。”

“准奏。”你的亲信留在禁军之中朕还担心呢,带走正好,李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悠的请求,“如此就册封爱卿为云嘉团练使,云嘉二州的平贼事宜皆由爱卿统管。”既然李悠已经答应了,李圭也不介意在面子上做的好看些,接着又赏赐了尚方宝剑、御制甲胄之类的玩意儿就将此事敲定。

这道圣旨一出,朝堂上上到皇帝李圭,下到杨介夫、袁汝夔等群臣,全都大喜过望,兵部和户部还难得的答应了为李悠提供一些钱粮、军械。

他们并不知道现在最高兴的其实是李悠,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他现在的心情和昔日刘备逃脱曹操掌控,进军徐州时一样激动。

第240章 离京的条件

他竟然答应了?袁汝夔等人本想着还要花费许多功夫才能将李悠逼出京城,却没想到备用的方案还没有用出来,李悠就干净利落的答应了下来,而且李圭似乎对将李悠调出京城没有丝毫犹豫,这让他们一时有些茫然。

李悠走了,钱飒过一阵儿也该离开京城了,丘元德这些勋贵早就归西了,你到时候还拿什么和我们斗啊?杨介夫等人看李圭的目光越发的不屑了,太祖太宗昔日何等英明,怎么就生出你这样不肖的子孙来。

“好,嘉州伯忠心为国,实乃群臣的楷模。”杨介夫立刻出言赞道,生怕李悠反悔,“嘉州伯但有所需,兵部、户部定会全力配合。”

“兵部的武库如今虽然所剩无几,但嘉州伯若是有需要,本官定会竭力为嘉州伯准备妥当。”袁汝夔现在巴不得他早日离开,能将他从京中赶走,给他一些刀枪弓箭又能如何?反正这些又不是他们家的。户部尚书也连连称是,表示自己也会为李悠筹措出一笔启动资金来。

“微臣算了下,此次前往云州,需要带上三百名禁军精锐、军官若干;至于兵器和钱粮么,这些人一路前往云州,到了云州之后还要征召团练,发放兵器。。。。。。”李悠也明白这些文官的心思,当即狮子大开口,“此行起码要白银十万两、粮草千石、刀枪三千、弓一千、箭矢十万、工匠三百、精铁牛皮等。。。。。。”

这是以退为进,想用一大笔军需吓到我们好继续赖在京城么?吾等断断不能让你如愿,害怕夜长梦多,袁汝夔和户部尚书毕成、工部尚书等赤膊上场,带着两部属官在大殿上像商人一样讨价还价起来,最终李圭拍板,三百禁军和军官保持不变,其余物资减半支付,双方方才各退一步接受了这个条件。

“就这么定了,户部和兵部去准备这些东西吧,嘉州伯也抓紧时间去禁军挑选军官士卒,待东西准备妥当就出京去吧。”李圭迫不及待的发布旨意。

“陛下,微臣和周学士议定两个月之后迎娶周家千金,当初跟随陛下御驾亲征已经耽误一次婚期了,这次总不能再推迟吧?”李悠颇有不满的说道,看起来极其不想离开京城返回嘉州老家去。

“嘉州伯,你乃大魏的勋贵,世代享受大魏的俸禄,当以国事为重;至于婚礼可以在嘉州办么?老夫虽然不能亲临,就趁着嘉州伯尚在京城的时候定会将贺礼送上吧。”袁汝夔赶紧出面堵住了李悠的借口,接着转向周寿,“周学士,嘉州伯为国效力,您派人将女儿不远千里送到嘉州成亲,这将来也是一场佳话啊。”

“微臣年老体弱,精力不济,早想告老还乡了;请陛下恩准老臣辞去翰林学士一职,送小女前往嘉州成亲。”周寿这些日子也对朝政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心灰意冷之下直接以送亲为借口提出了告老还乡。

李圭客客气气的挽留几句,见周寿态度坚决也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赏了一堆虚衔和文房四宝之类的玩意儿将这名为大魏殚精竭虑数十年的老臣就此赶出了朝堂;同时为了安李悠的心,还给周南封了个诰命夫人的名头,另外还有婚礼所用的礼物无数。

“微臣谢陛下赏赐。”李悠装作无精打采的答应下来,心中却是乐开了花,没想到临走之时还能狠狠地敲一笔竹杠。而且敲得还是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这滋味实在是不错啊。

“退朝!”诸事议毕,魏士良宣布退潮,李圭、李悠和杨介夫三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