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尚书一职。

投递答案的巡考朱文山因为举报有功,被免去了斩首之刑改为绞刑,好歹留了个全尸,他的家人也得以保全,仅仅是抄没了舞弊得来的赃款就算了事,算是这些直接参与者之中下场最好的一位了。

剩下那些小吏、枪手、跑腿和颜思回、曾先泽二人一样,统统拖出午门斩首,全家流放三千里之外,一时间嘉州城外的大路之上哭声不绝于耳。

可是士林中人对他们却无一丝同情,无论是那些参加科举的考生,各地的学子还是饱学鸿儒,都对这些主持了科举舞弊的家伙深恶痛绝,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寒窗十年苦读,最后却因为某些人的不规矩而功亏一篑。

尤其是那些参加今次科考却最终落榜的士子,更是骂不绝口,人总是习惯于给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的,而颜思回等人弄出如此大案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从而没有在考场上发挥好则成了几乎所有人的选择。

那些想的更为深远的儒门中人在听说颜思回等人不忿进士科的名额越来越少方才出此下策之后就更加担心了,本来执掌朝政的太尉大人对儒家就颇有意见,现在颜思回等人却又做出这般事情来,以后儒家的前途恐怕会越来越不妙啊。

好在李悠很快借着福王的名义发布了诏书,宣布此事仅仅是颜思回等人的罪过,并不打算株连所有儒门中人,并且做出了保证,下一次的科举依旧按照此前的方法决定各科的录取人数,并不会刻意削减进士科的录取数目。

这下那些读书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而且有人还开始窃喜,这次朝堂上突然一下子少了这么多进士科出身的官员,那么下次科举进士科录取的数量会不会有所增加呢?

纵使有心怀不满之人,也大多将怨气丢到了主持这次大案的姚广孝身上,姚广孝如此严苛地对待那些案犯替李悠挡去了不少火力,最后李悠出面宽恕朱文山、涉案考生,保证不会可以削减进士科录取名额等手段还为他赢得了不少儒林的好感。

而就在天下读书人对姚广孝多有指责的时候,他却依旧在寄身的寺院之中和人悠哉悠哉的下着围棋,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若是有外人闯入这间静室,恐怕会吓一大跳,因为现在和姚广孝对弈的正是此次案件的关键人物齐会之。

“大师做这些事值得么?”信手落下一子,齐会之抬头看着姚广孝问道,在这件事里姚广孝为李悠背去了所有黑锅,将苛责、残忍等诸多评价都自己扛下,留给李悠的则是诸如宽仁、大度等溢美之词。

“先生此举值得么?”姚广孝反问道,“贫僧虽然挨了不少骂,可官职却未受到丝毫影响,还因为此事被太尉大人愈加看重,反观齐先生却是一无所获,不仅丢了官位,在士林中的声望也大受影响,今后就算是想复出怕也是不可能了。”

“呵呵,当日司马先生派人找到我之时,我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平安归来,如今不仅保住了身家性命,就连家人也悉数得以保全,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怪不得姚广孝当初没有阻止齐会之就任礼部尚书,原来他竟然是黑冰台的人手。

“齐先生与我嘉州实有大功。”姚广孝并不喜欢用大魏来称呼己方,“虽然齐先生的功绩不可能公之于众,也无法再担任朝廷重臣,但齐先生若是有其他需求,贫僧还是会想办法尽力满足的。”

因为齐会之的缘故,李悠在朝堂上的最后障碍被一扫而空,如今的朝堂上才算是真正的被李悠一手掌握,姚广孝自然不会吝惜给予齐会之奖励。

“老夫忍辱负重至今,不过是想等到太尉大人彻底扫灭北虏罢了,对于其他并无所求。”说到这里齐会之稍微有些迟疑,“老夫虽然明白太尉大人对我儒门中人有诸多偏见,但老夫依旧觉得一位儒学还是有用的,所以如果姚大师不麻烦的话,不知道可否让老夫进入嘉州大学堂教书治学?看看能否走出一条新路来。”

“儒学绵延千年自有他的道理,太尉大人也并非要彻底根除儒学,而只是想祛除此前千年积累下来的糟粕罢了,既然齐先生有心,此事贫僧一定办到。”姚广孝先解释了一番,这也是他和李悠等人商议过的结果。

“既然如此,老夫就别无所求了。”齐会之拱手谢过,“那么老夫就留在嘉州城中等着太尉大人光复京城之日,顺便为太尉大人培养一批人才出来。”

“有劳齐先生了。”姚广孝合十谢过,俩人相视一笑,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正在进行的对局之中,姚广孝伸手拈起一颗棋子,落在了漆盘的东南处。(未完待续。)

第642章 再次出征

“夫君此去毋庸牵挂家中,妾身自会照看好孩儿。”太尉府中,周南体贴地给李悠将披风扣好,“有母亲和周夫人时常前来陪伴妾身,郡主也会经常到访,珏儿定然不会寂寞。”

“辛苦南儿了,下次回来珏儿恐怕都会叫爹爹了吧?”看着襁褓之中已经有六个月大的李珏,李悠这次还真是有些舍不得走,这次一去又是短则数月、长则半年,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周南和这个可爱的家伙,“这两年天下动荡不安,等重归一统之后我就可以留在家中长相陪伴你们母子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乱世正要夫君鼎力平复,妾身又不是那种只顾着自己家里的女子。”纵然心中颇有不舍,周南还是做出一副大度的样子。

“嗯,时辰不早了,我就先走了,你不用送出来,免得受了风寒。”说完李悠带着亲兵龙行虎步出了府门,而周南嘴上应着,可脚下却是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一直守在府门外看着李悠的身影消失在街角之后许久方才在丹青的劝说下回到府中。

到了城外,姚广孝、司马错、范蠡、王机、许光等朝廷重臣全都在此等候,李悠翻身下马一一见礼,“如今朝中的事情就要劳烦诸位了。”如今那些和李悠不合的朝臣已经被姚广孝借着科举舞弊一事通通赶出朝堂,朝中有姚广孝和王机主管朝政,范蠡掌控钱粮,司马错和许光执掌军权,就算是李悠离开,嘉州也依旧尽在他的掌握之中,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主公毋庸牵挂朝中之事,有我等在纵使有一二漏网之鱼,也翻不起什么波浪。”姚广孝眯缝着三角眼说道,此前他连兴大狱、杀伐果断,让朝中群臣为之胆寒,暗地里送了他一个病虎的外号,自那以后李悠但有什么改革的政策,无论是下达还是执行都顺畅了不少,这其中以姚广孝功劳最大。

“运往钱塘的钱粮补给已经在路上了,足以支撑这次收复江南东道之战,而且也不会影响到都畿道和其余诸道。”范蠡自信地说到,对于这位陶朱公筹划钱粮的事情李悠无比放心。

“都畿道已经补充了两万兵马以防备袁章趁机南下,淮南道、江南西道、岭南道进入江南东道的各处要道也分别聚拢两万到三万兵马不等,只要君上灭了江南东道的水师,这些大军就可同时攻入江南东道,让越王和郑飞黄、汪五峰他们无处遁逃。”司马错说完压低了嗓音,“另黑冰台在江南东道的探子已经做好了接应的准备,根据他们传回来的消息,如果郑飞黄等人的水师被全歼,那么大有劝降的可能。”

“如此甚好,能少死些人总是好的,此事就有劳司马将军了。”李悠也是极为高兴的,江南东道乃是繁华之地,要是毁于战火就太过可惜了,都是大魏的百姓,能不动刀兵就再好不过了,但愿他们能够看清局势做出明智的抉择。

“王老先生既然身子依然康健,眼下朝中局势已经逐渐清平,王侍郎何不劝说王老先生出山襄助国事?”李悠来到王机身边恳切地说道,像王逊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臣还是很有用处的,反正朝中现在有姚广孝在也不怕他有什么异心。

“多谢太尉大人牵挂,只是家父早已没了功名利禄之心,还是继续留在大学堂中教书育人的好。”王机客套的拒绝,王逊这只老狐狸才不肯让自己有一丝惹上麻烦的机会,反正现在王机的地位已经足以保证他们王家的富贵,他即使到了朝堂之上也增添不了多少荣耀,还不如去大学堂之中借着自己在儒林的声望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样也好,虽然稍微有些可惜,但李悠却也因为王逊的抉择而又放松了一丝对王家的警惕,他最后来到许光身前,“许先生,这次可惜不能与先生一同上阵了。”

“此次主要是水战,我去了怕也没多大用处。”许光故作大度地说道,他心里也渴望上阵杀敌,可嘉州方才是李悠的根本所在,身为最受李悠信任的武将,在他出征的时候镇守嘉州的重任责无旁贷。

一一告别众人,李悠翻身上马,带着两万新编练的大军准备出征,群臣齐齐躬身拜倒,“恭祝太尉大人早日得胜还朝。”

“多谢诸位吉言,此战定可一举拿下江南东道,一统半壁江山。”李悠拱手回礼大声应道,要是收复了江南东道,那么南方的江山除了偏远的黔中道和剑南道之外就尽数归于李悠所有,天下财富丁口六成以上纳入掌控,只要消化了这些收获,那么将来挥军北上与北元展开决战也大有胜算。

旌旗猎猎,长枪如林,两万大军像一条蜿蜒的巨龙一般向东方行去,吸引了沿途无数人的目光,嘉州治下的百姓、商旅无不真诚的渴望李悠能够早些荡平东南、得胜还朝,而那些隐藏在百姓之中的探子细作则无比紧张起来,他们一边飞快地记下出征的人数、方向,一边暗暗盘算着如何早些送回消息。

就在李悠率军东进的同时,各路探子细作也纷纷利用各种渠道,信鸽、快马各种手段齐出,将这一消息送回到他们的主人手中。

还没等李悠的大军到达钱塘,这一消息就传到了蜀中、传到了京城、传到了河南道、传到了龙城,传到了江南东道。

蜀王、许时雍、袁章、阿鲁布和郑飞黄、汪五峰等人陆陆续续地收到了这个注定要改变天下局势的大消息,他们也纷纷开始召集属下,商量着自己一方又该在这场动荡之中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而在钱塘城中,钱骅还顾不得前去迎接李悠,而是整日泡在水师之中,做着大军出海前的最后准备,虽说他们此前已经完成过好几次海上操练,可真要拉出去和越王的水师较量,还是有些忐忑。(未完待续。)

第643章 乱其后路(300月票加更)

“去年才吞下了都畿道,今年又开始打江南东道的主意,若是咱们再不想些办法,等李悠收拾了越王、许时雍,迟早会轮到我们头上啊。”蜀王府中,宰相苏子灿一脸焦急说道,他刚刚收到李悠大军出征的消息就召集群臣打算商量个办法出来。

“当初耶鲁翰大军被歼灭,京畿道一片空虚,而罗昭远和高彦却顿兵不前,致使贻误战机,理当严加惩治。”话音刚落苏少游就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似乎是大魏多年以来的惯例,一旦战事稍有不利,就将责任丢到那些领军的武将头上。

“罗将军手下虽有三万兵马,但后方粮草供应不畅,将士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还怎么打仗?就算如此罗将军还拿下了两州之地,大涨我方士气,若是换了苏侍郎,别说收复失地恐怕连已有的州县都保不住吧?”那领兵北上的罗昭远在朝中也不是没有后台,再加上他此前的确也乘着京畿道空虚沾了些便宜,所以兵部侍郎罗昭牧替他辩驳倒也理直气壮。

“好了!”见苏少游还要分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