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田园生活-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儿如此乖巧懂事,唐李氏做梦都要笑醒。“都亏谢神婆的法事做得好。”唐李氏说道,“小荷明天陪我去还愿。”

在唐荷的想象中,神婆就是三姑六婆一类的人物,神神叨叨,诈骗乡间无知妇人的财物。随唐李氏到了谢神婆家,发现她居然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因她家里香火长明,客气中就满是积年熏香的味道。一众前来问事的妇人,面上都是虔诚的样子。

唐李氏奉上供物,说明来意。唐荷立在一旁,看老人做了一番让人眼花缭乱的当作。“你闺女不信呢,”可能是她脸上带出无聊的情绪,老人看看她,又笑着对唐李氏说道,“你以前带她来,她也只对果子感兴趣。”

唐荷不好意思,欠身道歉,“婆婆,我不是不信,只是我愚钝懒惰一些,不想知晓前因,也不想作弄后果。”

谢神婆倒有些吃惊,拿过她的手看了一会掌心,笑着对唐李氏道:“她倒是个有福气的。”

“总是这样我才能放心,”唐李氏闻言笑道,“前头她摔下山沟,我不是求您给做了两回法事?果然有用处,这孩子比以前要爽利许多。”

唐荷对这种说法很无奈,只微笑继续听着,其实心神早神游在外。她重活一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有了改变,态度上说是温和随性,不如说是淡漠,虽然也有努力好好生活,但底子里其实有些消极。独处的时候,总是不自禁地哼唱罗大佑的《滚滚红尘》: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来易来,去难去,诚然。

18

夏季虽然炎热,好在乡间竹木茂盛,溪水清凉,倒不算十分难熬。

唐荷拎了个小木桶,到小溪里淘沙螺。唐小山想跟着一起去,唐荷问他:“你今天不念书了?”

“我做完先生吩咐的功课了。”唐小山开蒙太晚,读书有几分吃力,难得也算用功,每日都按唐荷教的,用笔沾了水在青石板上练字,虽然不过是些简单的“人”、“大”等字,但至少握笔也有点像模像样了。只是他半大少年,几日不得闲玩,心里已经有些发闷了。

唐荷明白他的想法,而且她也不赞成好好的活泼少年自此变成书呆子,于是同意他跟上,又交待他多拿一个筛子。两人到村里小溪,找合适的地点下水。

沙螺是乡间常见的水产品。乡间妇孺得闲了,又想着给家里添一道荤菜,就会带上筛子,在小溪里站上半天,把溪底的泥沙掏捧到筛子里,用力筛几下,泥沙下掉,唯剩下小巧可爱的沙螺。若是挑选的地点合适,江里冲来的沙螺久没有人淘,沉淀积累,就是用手,也能一抓就抓起一把。

今日唐荷姐弟俩挑的地点就很好,才一个时辰的功夫,已经淘了半桶沙螺。

在他们不远处的下游,有几个孩子正在嬉戏。几人拿了一根大竹竿,戳在溪水中央,然后站在一边岸上,弯下竹竿头,再用力一蹬岸堤,悬在竹竿上借力跃到对岸。半大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是力气不够竹竿撑不住人,半途连人带杆摔下溪水里,也不过哈哈大笑,丝毫不惧疼痛和伙伴的嘲笑声。

唐小山被这欢声笑语诱惑,不时往那个方向偷偷望一眼。唐荷好笑地看他,大方道:“想玩就去吧。”

“真的?!”唐小山惊喜,自从上回在江里险些溺水,唐李氏管他管得严,许久不给出来游泳不说,就是今天淘沙螺,如果没有唐荷保证看好他,也不给他跟来。于是开心之余不忘保证道:“我就跟他们玩一会,不会乱跑。”

“好。”唐荷微笑。乡间少年日渐长大,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在肩头,苦难会比快乐和喜悦更常在心头,这时候玩乐多一些,日后也有更多可供回忆的美好。

唐小山不知她心中所想,乡民们沉默隐忍,一代一代子承父业,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成为常态,身在其中反倒不以为苦,是以唐小山对未来无所畏惧,此刻心中也只洋溢少年的欢乐,往伙伴们那里一凑,很快就打闹做一堆。

“唐小山,几天不见你出来玩,还以为你被水淹怕了,要在家里做缩头乌龟呢!”伙伴们哈哈地取笑不停,唐小山不服气:“咄!我唐小山怕过啥?!就是这撑竹竿都是我玩剩下的,杆子给我!”拿过竹竿,又表扬了一番惊险的技法。

唐荷见他们玩得开心,也不打扰,自己弯腰又淘起沙螺。

沙螺拿回家,先在清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让其吐净泥沙,然后放到锅里大火熬煮,待螺蚌张嘴,就一一拣了里面的螺肉。再从地里割一些韭菜,切成段,跟螺肉一起放在油锅里炒熟,简直是美味到不行。

唐荷忍不住咽咽口水。穿越后油水严重不足,她的味蕾和胃被训练得异常朴素,稍微丰富的菜色就能使她心满意足。

等小木桶装满沙螺,唐荷又顺道扯了一小堆野菜,两人回家之前拐到自家藕塘喂鸭。

“姐,你说我是不是不适合读书?”两人正看着塘中鸭群嬉戏啄食,唐小山突然问道。

“怎么了?”唐荷关切地看向他,“被先生骂了?”

“没有,”唐小山摇头,“昨天我旁听先生上课教学生做对子,他说要以情入景,以景入情。”唐小山说着更沮丧了,“我完全听不懂,就像咱眼前的荷塘,我从小看到大,荷叶是荷叶,荷花是荷花,不明白又怎么跟开心和难过扯上关系了。真不明白先生怎么一天到晚赏个不停。”

“你刚刚学认字,这些太难,你不懂也正常。”少年不识愁滋味,当然不能理解什么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后我会明白吗?”

“当然。等有一天你既懂得自己心里的快乐,又懂得悲伤,自然也就会明白先生的话。”唐荷摸摸他的头,“姐其实希望你懂得晚一些。”

唐小山努力去理解这些话。“姐,你知道的真多。”

看着弟弟闪亮亮的眼神,唐荷失笑,逗他:“姐姐还懂得作诗呢。”又想着架空历史没人拆穿,那就剽窃一回吧。“看见咱家的鸭没有?跟姐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姐,”唐小山小心翼翼地提醒道,“你也知道的,咱家的是鸭,不是鹅。”

死小孩哪里懂什么寄喻啊。唐荷觉得自己面皮略略发烫,“跟鸭子有关的也有,‘春江水暖鸭先知’。”

唐小山这回很识相,赶紧拍手,“姐姐真厉害!”

两人拿了木桶筛子,一路玩笑家去。

自家院门前,唐李氏和唐宋氏招了货郎停留,婆媳两人兴高采烈地挑挑选选。见了他们家来,唐李氏赶紧招呼:“小荷,娘给你挑了几样胭脂水粉,你看看还缺什么,娘都给你买了!”

一旁的货郎也堆笑介绍,“大姑娘看看这个玫瑰脂,香味浓浓的不说,扑在两边脸颊上能把颜色衬得尤其娇嫩,是现下镇上姑娘家最时兴的胭脂了!”

说得一旁的唐宋氏先心动起来,“我看看我看看!”挑了一点抹在脸颊上,“小姑,你看颜色好不好?香倒是蛮香的。”

古代的化妆品多含铅,她是真的没兴趣,把唐宋氏身边乖巧没玩闹的唐桃桃搂进怀里,看见唐宋氏顾盼间不掩喜色,笑道:“大嫂擦着好看。”

唐李氏却横了媳妇一眼,“你没听货郎哥说这是姑娘家时兴的?你一个孩子娘还讲究这些做啥?”

唐宋氏讪讪地放下手中脂粉。

“娘,我嫂子人长得好,打扮打扮更出挑,您面上也有光不是?”唐荷拿起货担上一朵绢花,插在大嫂的发髻上,“桃桃,娘戴花花好看不?”

“好看。”桃桃乖乖答道。唐荷又笑道:“大嫂,是真的好看。我大哥也指定喜欢。”

唐宋氏红了脸,“真的?”又拿起担上一面小镜子,欢喜地照个不停。

唐李氏张嘴想说话,看到女儿含笑示意,到底还是没说。“小荷,你倒是也挑挑呀。”忍不住咕哝她,“一个正当花季的姑娘家,这时候不打扮,留到花谢了就没人看了。”

货郎也上前凑趣,“大姑娘,你不喜欢玫瑰脂,咱还有别的也不错。这个胭脂是石榴华开得最盛的时候整朵采下,又经过杵槌淘汁好几道工序才制成的呢!”

挡不住唐李氏在一旁目光灼灼,唐荷只好应下,“那就要这个吧。”又见货担上针头线脑童玩零嘴一样不缺,也起了兴致,耐心挑选起来。

“娘,我要这个。”唐小山翻拣出一面小鼓并一把小锤,“咚咚咚”敲得欢喜,就不肯放手了。

“唐小郎好眼力,”货郎笑道,“做这面鼓的是我们村里的老匠人,附近十里八村过年用的鼓十个里有八个是他的手艺,他是给自己孙子做了小鼓玩,我见着逗趣,又凭了跟他家有亲戚,我这才求了少少几面来卖。”知道付钱的那个才是做主的人,又指了鼓面给唐李氏看,“您瞧瞧,真牛皮做的,韧着呢!”

唐李氏不想花这个钱,“你要这个干啥用哟?过年村里响鼓,你凑上前敲两锤不就行了?”见唐小山嘴巴撅起,又劝道:“你也知道前儿给你置办文房四宝花了好多钱银了,咱家可当不住你买耍儿胡花。”

唐荷看到唐小山垂下头,劝她娘道:“娘,你说这个干啥?小山读书花多少都是应当的。”又安抚弟弟,“想要鼓是吧?姐给你买,看看还喜欢啥。”

唐李氏见儿子恳求地望着自己,又气又好笑,“看着我做啥?还不谢谢你姐。”

唐小山欢呼一声,“谢谢姐,旁的我不要了。”从货郎手里接过小鼓,一溜烟跑走跟伙伴炫耀去了。

“这个皮猴!”唐李氏笑骂一句,又劝女儿,“你那私房钱能有几个?你好好存着以后用处大着呢。这过日子啊,手指缝一宽这钱银就跟流水一样流走了……”

“娘,”唐荷无奈,“我也没乱花啥。而且咱干活挣钱,不就图过得舒心么。既然东西可心合意,买了高兴,还计较那么多干啥。”

唐李氏白她一眼:“一听就是没当家的人说的话,这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样样得花钱,哪里能凭着高兴就乱花。”

唐荷笑笑,也不再跟她争辩,拿起一个拨浪鼓逗桃桃:“咚咚咚,桃桃喜不喜欢呀?”

“喜欢。”桃桃把拨浪鼓抓在手里,又对她姑姑撒娇,“桃桃想吃糖糖。”

货郎挑来的糖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因为糖白软乎,可以扯得很长,形似小儿鼻涕,故有个不雅的名字叫“鼻涕糖”。

唐荷以前鼓足勇气吃过一回,其实那糖里裹了花生屑,吃起来挺香。小孩子想吃,唐荷大方的满足她。于是跟货郎买一文钱的糖,并交代了剪成几段。

“好嘞。”货郎扯住糖坨坨,拉出来老长一段,用剪子剪了几段。唐荷先给了桃桃,又递给唐李氏及唐宋氏。

唐李氏见唐荷明显是没把她的话听进去,无奈地摇头。

19

因货郎也不是天天来村里,家里又有东西要添补,唐李氏也顾不上心痛钱,挑选了许多样东西。

“他唐嫂,你们是买了啥好东西了?一个个看着笑不拢嘴的。”说话的妇人凑近他们,语气亲热的打招呼。

唐李氏瞥她一眼,暗自撇撇嘴,没说话。唐宋氏觑一眼婆婆的脸色,也假装没听见般转过头。

“小荷,有日子没见你了,可把你张婶想坏了。”妇人见大家不理她,又亲热地同唐荷打招呼,“小荷真是越长越俊了。”

妇人正是张青竹的娘张牛氏。唐荷对张青竹没好感,对他娘也没好印象。当下也不接她的话茬,只笑道:“张婶也来买东西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