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源与国民生计息息相关。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在上涨。
二○○三年初,美国人还没有对伊拉克开战,国际原油的价格已经猛增20%,每桶原油已经超过三十七美元。羊年春节刚过,中国民航所有的航线机票价格就上浮17%。这次机票涨价与美伊关系紧张化密切相关,战争与石油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一度还是石油输出国。自一九九三年之后,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净进口国。
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中国人的石油进口量居世界老二是理所当然。二○○三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呈蛙跳式递增,据权威部门估算,到二○二○年,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每年将高达六亿吨,超过国内石油产量的三倍。
上帝仿佛格外偏爱阿拉伯人,把世界上最好最多的石油赐给了中东地区。我国的石油进口,一大半都来自于中东。正因为中东是世界石油资源的聚集地,因而也就成了世界上政治最不稳定的地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政治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靠战争出来说话。因此,我国把主要的石油进口方向定位于中东,本身就受到政治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前景并不乐观。
第一部分第2节:现代战争说到底是能源之争(2)
二○○三年五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曾经与俄罗斯的石油大鳄尤科斯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计划,打算两家公司联手修建一条一千四百英里长的输油管道,把西伯利亚东部油田出产的原油,输送到大庆炼油厂。按照计划,原油将于二○○五年开始输送,到二○三○年,这条管道的石油供应量将占我国石油进口的三分之一。
这条消息曾经让我兴奋不已,一方面俄罗斯离我国近,在大庆的石油产量逐年走下坡路的今天,有俄罗斯这个资源大国向大庆输油无疑是给我国的石油工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另一方面俄罗斯不是中东,战争的潜在危险较小,有这个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邻居给我们撑腰,我们就可以后墙不倒。从国土周边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与俄罗斯建设一条输油管道,与哈萨克斯坦再建设一条输油管道,只能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增进双方的友好往来。
经济上的联姻必然造成政治上军事上的休戚与共,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签好的协议也有泡汤的时候。二○○三年下半年,正当中国石油人在西气东输工地决战一百天时,俄国政府却逮捕了尤科斯公司这个石油巨头的老板,随着尤科斯老板的锒铛入狱,中俄双方签订的协议之舟驶向了冰冻的北冰洋。
世界上能源的竞争是异常激烈残酷的,就在这个关口,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日本突然横插一杠子,拼命阻挠中俄输油管线的建设。他们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提出自己出资修建一条高级的石油输出管道,管道的出口设在俄罗斯的纳霍德卡港口。虽然俄罗斯政府答应这条管线给中国开个口子,但这条管线输送的大部分原油毕竟一江春水向东流。俄罗斯的各级官员在谈到中俄能源合作时总是强调有多种合作形式,增加以铁路形式供油就是重要的一着棋。
铁路运输石油有很多弊端,一是运输费用高,二是风险性较大,三是受气候等因素制约,有不安全隐患。
纳霍德卡港口离日本很近,如果这条管道能够建成,那就把咱中国给绕开了。涮你没商量,俄罗斯的石油输出,将大部分被腰包鼓鼓囊囊的日本所吞咽。安大线输油管线受阻,使国人如鲠在喉,望洋兴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的国家,二○○三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二亿六千九百万吨,净进口达九千一百一十二万吨;二○○四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一亿一千万吨,其能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石油巨头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上演了一场与日本、美国直接争夺油源和管线的激烈战斗。最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已经开工,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每年可向中国输送石油两千万吨。俄罗斯也可以借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三千万吨石油。中哈管道的建设对中国有三大好处:一来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大大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威胁;二来这条管线地处亚洲内陆,使中国供油线路更加安全;三来管道的建成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来源。
但是某些西方国家是不希望中国强大的,他们要竭力阻挠中哈管道建设以遏制中国的崛起,拖住中国能源安全的后腿。前些日子温家宝总理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又访问了中国。俄罗斯如何铺设石油管道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中俄两国已经决定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将通过充分论证确定远东石油管道走向,不管采取何种规划方案,都将积极考虑将石油管道通往中国。同时中俄双方都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使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二○○五年达到一千万吨,并争取在二○○六年达到一千五百万吨。解决能源合作问题是普京北京之行的重要任务,中国在西部和东北部进口原油的渠道已经打开。
第一部分第3节:石油天然气是一条经济生命线(1)
石油是一种战略商品,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安全。石油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一种被国际大资本操纵的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垄断性的特殊商品,价格波动巨大,对我国的石油供给安全构成威胁。我国要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建立石油安全体系,以防突发事件。
现在,美国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三。美国是一个高产出高消费的国家,号称“汽车上的国度”,每年要喝掉中东三分之一的石油。中国要是像美国这么可劲儿造腾,两个中东的石油才能供得起。
油气管道建设规模是一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全世界共有二百多万公里油气管道,其中一半以上在北美和前苏联地区,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一百多万公里的各类管道。俄罗斯年产三千亿立方米天然气,首都莫斯科一年就要消耗六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截止到二○○三年底,中国探明剩余可采天然气储量2。09万亿立方米,全国天然气产量为三百四十一亿立方米。我国作为一个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消费激增的石油大国,油气管道却有三万八千公里。
中国贫油的帽子是洋人给我们戴上的,他们说中国的油田是以陆相盆地为主,因此不可能找到大油田。追溯中国开发石油的历史,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一九○五年,中国的地质学家就开始在陕北找油。一九○七年,他们在陕北发现了延长油矿。这是中国大陆开发最早的油田,也是中国陆上的第一口油井。
玉门有一条石油河,在石油河上游的东岸边,有一座老君庙。在石油河两岸地层的断裂处,有很大的一片石油露头。这是远古时代由于地壳运动,地下蕴藏的石油沿着裂隙上涌溢出地面所致。千百年来的风吹日晒,使轻质油挥发,仅剩下沥青渣滓,厚厚地凝固在地面上。
一九三八年,地质学家孙健初带着几个工程技术人员骑着骆驼在甘肃的干油泉发现了油苗,从而断定当地是个构造,他们打井发现了老君庙的浅层油矿。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人就下决心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他们发现玉门油田是一个面积15。5平方公里的中型油田,以王铁人为代表的一代石油人在这里顽强开采。玉门油田是中国近代石油史上产量最高的油田,也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五十年代初期,石油人在新疆发现了独山子油矿,这是中国开发较早的油矿,虽然只有0。7平方公里,却使石油人为之一振。一九五五年石油人又在新疆的克拉玛依发现了油田。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六日,黑龙江省发现了大型油田,这是石油人给国庆十周年最好的献礼。正因为这个油田的发现和共和国十年大庆赶在了一起,大庆的名字便应运而生。
从玉门油田会战、独山子油田会战、克拉玛依油田会战到柴达木油田会战;从川中油田会战、大庆油田会战、大港油田会战到胜利油田会战;从吉林油田会战、辽河油田会战、江汉油田会战到河南油田会战;从中原油田会战、长庆油田会战、华北油田会战到江苏油田会战;从塔里木油田会战到吐哈油田会战……油田会战四面开花,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第一部分第4节:石油天然气是一条经济生命线(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石油加大了西部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在四川、陕甘宁、塔里木、柴达木盆地获得了重大发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十几万亿立方米,为西气东输工程平稳供气三十年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占67%,石油占23%,天然气占2%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煤炭占25%,石油占38。5%,天然气占24%,水电占百分之十几。煤炭虽然价格便宜,但最大的弊病是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在能源结构中,石油比煤炭先进,天然气比石油先进,最大的优势就是减少大气污染。换句话说,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是一条经济生命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隐患,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石油天然气战略储备体系。
中国的气田有近期和远期目标,近期中国气田扮演的角色是寻找落实建设气源地,远期中国气田扮演的角色是中国大储气库;近期中国气田的职能是培育市场、供气,远期中国气田的职能是调峰、保安、辅助供气。中国目前供气气源有两处,一是中国的气田,二是国外的气田,包括管道和液化天然气的输送。
我国陆上有四大天然气气区,即塔里木气区、柴达木气区、四川气区和长庆气区。在长庆气区中,有四个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气田,分别为苏里格气田、靖边气田、榆林气田和乌审旗气田。探明储量超过一千亿立方米的便称为世界级大气田,苏里格大气田的地质储量规模达五千亿立方米。尽管塔里木的天然气可以保证稳定供气三十年,可石油人却在内蒙古苏里格这个世界最大的整装气田上顽强地开采。好像上了双保险,长庆气区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补充气源,大大提高了西气东输工程的抗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油气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二○○四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达到一亿一千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近50%。坚持油气并举,大力开发和利用天然气,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