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起源于市内东南部的井水,虽不能断定是否有人把霍乱菌投入井中,但据当时传
说很可能是敌军撤退战术的一环”。
他的这种捕风捉影的“调查结果”,当然是对中国军队的栽赃诬陷。实际上,
在整个武汉会战过程中,倒是日方违反1925年日内瓦协议书和国际法,多次悍然使
用过毒气武器。据日方记录,会战中日军使用毒气达375次,发射毒气炮弹4万发以
上。
日军拿下九江后,就计划将这座长江上的重要港口城市作为它的集结根据地,
江南日军主力溯江西上,人员、物资都要在此上陆,往南进攻也需以此为后勤补给
基地,如果霍乱蔓延,日第11军作战就可能受挫。因此,冈村党得对这一情况不可
掉以轻心。所以,“我军占领九江后,我下达的第一项命令,就是‘全军定要消灭
九江霍乱’,并立即派出以军参谋长为首的有关参谋、各部部员携带所需物资前往
现场。按照常规,这种命令应由后勤课幕僚负责发布,但这次是在作战课由我起草,
并在命令编号上冠以‘作(战)命(令)’字样。日后听说此事传到国内,被军医
学校和军需学校当作教材示例,广为宣传”。
在冈村的“全军定要消灭九江霍乱”命令的实施过程中,九江城内大批染病或
被日本军医指定认为有染病嫌疑的中国老百姓,再遭涂炭,被日军屠杀、焚尸。
占领九江后不久,窜到江北的第6师团又于8月2日占领了黄梅。不过,事后却引
发了冈村与该师团一次不大不小的风波。
第6师团原属华中派遣军直辖,该师团自恃曾首先攻入中国首都南京城,并在那
里大量屠杀中国军民“弘扬皇军威力”有功,骄横不可一世。隶属于第11军序列后,
它又是该军的主力师团,对谁也不怎么买帐。本来在8月2日晚,冈村收到该师团占
领黄梅的电报后,立即以军司令官名义用急电向其师团长稻叶中将拍去了“贺电”,
岂料“数天后,通过联络飞机的吊筒(与无机场的司令部相互传递信件用的权宜办
法)收到该师团作战主任参谋秋永的信函。信中大意为:‘历尽艰辛,不惜牺牲,
完成占领黄梅使命,军司令部竟无任何反应,是何道理?’以尖锐词句发泄了愤懑
情绪”。矛头自然是指向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一贯注意笼络部属的冈村,“感到好像挨了当头一棒。我虽然想尽力使部属满
意,但初临战场就犯如此大错,深感惭愧”。于是,他立即叫来两名报务军官询问,
查明了此次失误的原因:“原来是进军九江以后,无线电报剧增,其中大部分是
‘特急电’,尽管译电员彻夜不眠,酷暑之下努力工作,但总也处理不完,直到现
在仍积压近70份待译电文。这样,发给第6师团长的电文还需等待数日。据说,报务
军官按轻重缓急先处理的,大部分是兵器部与上级司令部之间,关于将发来的物资
分存后方各地的照会和答复收到武器、零件件数的电报。结果给组建不久的军司令
部的协调及监督指导造成困难,我的祝贺电,也被认为是不甚紧急而稍候处理。”
尽管查清了原因,冈村觉得对下级发泄愤懑情绪,要有虚怀若谷的风度,大将肚里
能撑船不必与之斤斤计较,然后,“我复函秋永参谋,避免采用辩解之词(尽管不
无原因),对军司令部的过失,再三表示歉意。此事虽与作战无关,但为汲取教训,
将经过情况告之军参谋长,他完全同意我的处理,并表示今后要密切调整司令部的
报务与各部的业务”。
冈村这次攻取九江,得到了海、空军的密切配合。这两个军种须协助第11军作
战,虽是大本营的命令,但具体运作起来也要有融洽的关系。他“鉴于中国事变爆
发后陆海军曾因占领青岛问题发生丑恶争执,或争先抢占城镇,以及因空军误炸友
军引起抗议和愤懑等事例,时常教导部下:‘应以武士道精神对待友邻部队及配合
作战的空军、海军’”。当他的部队为占领九江,越过鄱阳湖进行登陆作战时,也
曾遭到海军航空队飞机的误炸,死伤70余人。在判明事件责任真象之前,冈村认为
宜冷静、不向对方妄提交涉和抗议。不久,他派人查清原来是波田支队的步兵摆弄
缴获的小炮时,击发了装在炮膛里的炮弹飞向了第106师团,巡航的日机见地面火光,
以为是中国炮兵在射击,便进行一通俯冲轰炸。知此情况后,冈村立即复电海军航
空队:“事故原因在我方,感谢航空战士勇敢行动。”
看来,此人确实能够注意与上下左右搞好关系,这也是他在日军中不断获得擢
升、晋级的因素之一。前面提到的那个不知深浅责怪上司的秋水,说来也有意思,
他竟是冈村宁次在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学习时的同期同学!到参加这次武汉会战的
1938年,秋永才是冈村属下一个师团的作战课中佐衔主任参谋,而冈村已是指挥好
几个师团10来万人的中将军司令官了,两人的仕途差距竟如此之大。只是到日本投
降的前几个月,大本营遍施恩惠、突击加官晋衔,弄得日本的将军满街走,秋永才
终于捞到了个少将的肩章戴一戴。不过,这时“皇军”已快要投降、散伙了。闲话
不提。
夺取了九江,冲破了中国军队的外围防线,下一步先打哪里?冈村不愧是日军
中一张唱大戏的头牌角色,他盘算:占据九江后,直接向西猛攻,取捷径进攻武汉,
虽然可能会很快拿下这座城市,但歼灭不了多少中国军队,打仗的主要目的在于消
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这也是大本营交给他的任务。再说,在他侧后方有中国重兵集
团,他前面的部队能否稳稳当当地攻下武汉是个疑问,暂时攻下了也不一定能站得
稳。根据蒋介石“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方针,中国军队的主力大都部署于距武
汉城一二百公里之外,冈村要寻歼中国军队,还得要先在外围打。
先拿谁开刀呢?冈村盯住了薛岳。他计划,自湖口、九江南下,攻占德安、南
昌,得手后再西趋长沙,截断粤汉铁路,对武汉形成战略大包围。此举不但能消除
日军侧后方左翼薛岳数十个师的威胁,而且从战略上先求截断武汉退路,彻底动摇
中国守军意志,求得最终夺取武汉、歼灭中国重兵集团的目的。
这一战略恶招果然还未实施就起了作用。蒋介石看出了冈村的阴险,为避免南
京惨案在武汉重演,也减轻军委会负担,蒋介石定下了疏散撤退的决心。8月3日,
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政治部发表文告,劝导武汉民众疏散。次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
发表《为疏散武汉人口劝告民众书》,要求市民百姓和除军委会外的政府其他机关
从速撤离。一时间,武汉三镇人心惶惶,一股新的溃潮泛起。
得知把武汉闹得人慌马乱,冈村宁次狰狞一笑:这正是本军发动南3寻线作战的
大好时机。
此时,南浔线中国军队的总指挥是薛岳将军。张发奎是他的老上司,张被变相
撤职卸任后,使长江南岸的战事更多地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所指挥调动的部队,也
陡然增加了好几个军,这使他一时信心大增。数月前徐州会战时,薛岳教训了土肥
原师团,可最后还是没能生擒活捉住这个侵华凶鸾,他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决心
要在南浔线上与日军大干一番。
南浔线上,日军先后投入第106师团、101师团和第人第27等师团的部分兵力;
中国军队总计有7个军的20多个师参战。一场厮杀恶战就要拉开帷幕,冈村宁次这出
戏唱的到底怎样?请看下章文字。
冈村宁次
第十八章 南浔线受挫
进攻南浔是高招,无奈手中缺宝刀;
特设师团几披歼,当头一棒败绩烙。
所谓南浔线,即指九江至南昌全长约120余公里的铁路。南浔线的东北面为名胜
庐山,西北为岷山,东南为鄱阳湖,西南为万家岭。修水河横穿南浔铁路,德安城
位于南浔线中部。由此可见,南浔线三面为群山峻岭环绕,一面临水。但是,南浔
铁路沿线附近地形较为平坦,易于部队运动,易攻难守,鄱阳湖还可以从长江开来
军舰,对装备优良的日军来说还是有利的,而前提是它不能脱离铁路沿线而孤军深
入群山峻岭之中。
冈村起初就是根据这个前提部署进攻的。7月底,冈村在临时设于九江城郊外师
范学校里的第11军司令部战斗指挥所内,召见了担任这次南¥寻作战主攻任务的第
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和担任牵制任务的第101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
讲完进攻计划后,特别叮嘱他俩不要被中国军队诱至山里,去距铁路沿线过远的地
方作战。两位师团长点头称是,并请军司令官放心,在九江城等待他们传来的“捷
报”就是了。
第11军司令部的幕僚们一致认为:他们的司令官指挥作战的特点是,谋划并交
待完基本方针后,就不再干涉部下的具体事务,让他们放手去干。这次也是一样,
冈村满以为已经把自己的思路告诉了那两位师团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意
图打好这一仗。但这次他错了,一般说部下的能力强,上级不多插手下边的行动是
正确的统率之道,遇到的部下是脑子里少根弦儿的笨蛋,这种领导风格就不适宜了。
他在南浔线作战中之所以后来受挫,除薛岳指挥有方和中国军队兵力占绝对优势外,
吃亏就在用人不当上。
战后,冈村在回忆录里称:“据我所见,兵团长、指挥官的性格虽多种多样,
但从其特点区分,大致有五种类型:(一)喜好汇报型;(二)默默实干型;(三)
慎重型;(四)大胆型;(五)中庸型。”其中,他解释所谓“大胆型,即多是战
斗第一主义的贯彻者,大体上适合于此时的作战”。因为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军
处于攻势阶段,面对人数庞大但素质不高的中国军队,小心谨慎或左顾右盼的指挥
官反而会失去战机,莫如猛冲猛打的悍将战果大。事实上,中国军队总体守势中有
进攻,日军总体进攻中有时某些部队也不得不去防御,这一层辩证法的道理看来冈
村未必知道。
松浦淳六郎和伊东政喜,正是那种奉行“战斗第一主义”的大胆型指挥官。可
令人奇怪、令他俩倒霉的是,他们分别指挥的第106师团和第101师团,却又是相对
其他日军部队战斗力比较弱的所谓“特设师团”。
日军的特设师团,实际上就是预备役师团,多是根据某一作战形势需要,征召
预备役人员临时组建的。特设师团在人员数量上与现役师团无大差别,所差的在于
质量。以一个步兵联队为例,特设师团内服现役的只有大队长、联队长及联队副官,
其他中队长、小队长及士兵都为预备役或后备役。因此,每遇战阵,各大队长势必
亲临最前线直接指挥,其伤亡率自然很高,而大队长缺员由预备役军人接任后,该
大队的战斗力便大幅度下降。
这两个特设师团的数万名预备役官兵又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呢?日本兵役实行师
管区征集制度,一个师团内的官兵大多来自于一个地区。第106师团的士兵,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