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群小娘子在岳飞家玩了大半天,临走前还拿了一堆姚妈妈做的酱菜,李娃送她们的小玩意,还有岳飞给给她们弄来的几样防身的匕首短枪什么的。对此李想非常纠结:岳元帅你还嫌我们家的小娘子们不够彪悍么?弄这些凶器给她们。但是李娃很赞成:京里不比青州,纨绔太多,遇到事情有个趁手的玩意,绝大部分人都会知难而退,天子脚下,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太嚣张。李想觉得这段话里的逻辑很成问题,不过鉴于说这话的是岳飞的老婆,送兵器的是岳飞本人,再加上小娘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他还是管住了自己的嘴没有对这个问题发表进一步的看法。
小娘子们回到家里依然很兴奋,嘻嘻哈哈的说要跟着李想练武。李想这几年跟着岳翻颇是跟学了几下子,到了京里这阵子更是没少跟岳飞学。可是,他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为了当女子防身术教练啊!这太纠结了。
郑爽这阵子成了李想家的常客,每天下班过来都要来做客,美其名曰是结识了李想这个朋友自然要好好走动一下,当然实际情况是他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围着苗玉奴转。李想早托人打听了郑爽的情况,这家伙确实名声不错,这几年一直住在政府们给官员们准备的廉租房里,连女使都没请一个,只雇了个小书童打理日常的生活,吃饭穿衣全从外头买,青楼楚馆这些地方倒也去过,可都是同僚之间的应酬被别人请去的,也从未传出他与哪个行首有什么风流韵事。
出去打听的是当日赵明诚转送他的两个男仆之一,一个叫做贾鹏三十多岁的开封人。贾鹏是开封人,对开封的事情很熟悉,虽然离开了十几年,可是一回到这里很快就又适应了,李想让他打听郑爽的事儿,他就接连打听了半个月,把能打听到郑爽的所有资料,包括他上班路上喜欢到孙婆婆家买羊肉饼都给打听到了!
李想听得囧囧有神,这贾鹏放到二十一世纪,能做个多么合格的狗仔队啊!这家伙当个看门的也太屈才了。当然,感概归感慨,李想那张坏嘴还是不合时宜的发动了:“二十好几的人,没新妇,也没有妾,去青楼都不过夜,他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李想话一出口便知不妙,果然一群人齐刷刷的看着他,顿时冷汗差点下来,可不是么,“二十好几的人,没新妇,也没有妾————青楼干脆去都不去”,这么说来,他自己比郑爽的问题更大啊!
这一次小娘子们比较给面子,毕竟他的话有点露骨了,想吐槽也不好意思吐,连嘴巴最厉害的欧温仪也只是嘴角抽了抽,硬把嘲讽技能给关闭了,啥也没说。只有苗玉奴一脸哀怨的瞅着李想:阿郎你真过分,奴奴好生难过。
李想嘴角抽搐的看着苗玉奴用会说话的眼睛表示出自己的意思,十分的纠结,在人家面前吐槽人家心上人,这事情办的确实太不厚道了!于是清清嗓子解释道:“咳咳,玉奴你不用担心,我捉摸着应该什么问题,毕竟还是有许多人跟阿郎我一样洁身自好的。”
不说还好,一说这话苗玉奴的脸腾就红了: “谁担心了,明明都是阿郎说的,阿郎太坏了!”说完话便一溜烟的跑了出去。
欧温仪以手遮面,叹道:“阿郎你……算了,说了你也改不了,我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了。”
连小桃都一脸惨不忍睹:“阿兄,你不会说话就少说两句成不成啊!这样子胡言乱语会被月老骂的记恨的。”
李想尴尬的摸摸他下巴上好容易长出来的胡茬,嘿嘿一笑。
这边工坊还没建好,李想的小宅子却迎来了一个新的客人,李清照的弟弟,李迒。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去世不久,李迒便陪着母亲搬回了山东。李清照后来也跟丈夫去了山东,每年倒也能跟母亲弟弟见个一两面。李想来到宋朝的时候,李清照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她跟弟弟倒是经常有书信往来,一开始李清照并没有跟李迒说自己认了个弟弟,后来因为李想的提醒,她跟丈夫有了一双儿女,兴奋之余也就跟弟弟说了自己又认了弟弟的事儿。当然天上掉下来个弟弟这种话是不能说的,只说遇到个被匪徒劫了的从海外归来的青年,很是投缘便认了弟弟。李迒有除了李清照这个姐姐,就只有一个早就夭折的妹妹,所以对姐姐很亲,这会儿听说这个叫李想的人帮了姐姐这么大的忙,那认个兄弟也没什么了!不过是族弟而已嘛。
李迒这次进京是为了参加春闱,李清照事先便写了信告诉李想,让他帮忙照顾小弟。李迒今年才二十三,可不是要叫小弟的?李迒也很乖,他家在开封的房子早就租给了别人住,他一个人过来也没必要再去收回房子来住,太铺张了,所以乖乖按照阿姐的安排带着俩男仆直接投奔李想来了。
李迒跟李想一见面,俩人都是一愣。
李迒心里直打鼓:“阿爹去得早,好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这位该不会是他老人家背着阿娘在外面生的哥哥吧?”
李想也有些纠结:“怪不得阿姐总说跟我投缘,看着我就觉得像她弟弟一般……我以为她说的是我长得亲切呢,搞了半天我是真的跟她亲弟弟有点像啊!”
周围的小娘子十分郁闷,擦,不是说来的是李娘子家的小弟么?据说比阿郎小五岁?可这一脸的胡子怎么看都比阿郎老啊?不对不对,不是他长得老,是阿郎生的太嫩了吧!
李迒虽然毕竟还年轻,这会子周围一下子一二十个美貌的小娘子齐刷刷的看着他,登时面红耳赤,李想看她这样子,也觉得自己这迎客的方式太不厚道了,便虎着脸冲着打头带人过来看热闹的欧温仪道:“很闲么?很闲的话就去城外看看工坊建的怎么样,再不然去逛街!整天闷在家里,天上能掉下来个女婿么?”
欧温仪悻悻的说:“招女婿也得货比三家,我这不是没事儿多看看年轻的郎君,对比对比么……”
李迒正跟着李想往屋里走,一听这话差点撞门框上:都说山东的小娘子彪悍,我在山东呆了十几年也没觉得哪里彪悍了,感情,感情我是没碰上啊!瞧这位便宜哥哥从山东带出来的这群小娘子,真彪悍!
其实赵明诚跟李清照在开封的亲戚并不少,赵明诚的亲二哥赵思诚才升了正四品的中书舍人——这职位基本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了,可是也正因为才升官,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李清照觉得比起十年里只见过两次的二伯哥,显然把小弟弟托付给李想照顾更为靠谱。
所以李迒把亲戚们拜访了一圈儿,还是在李想这里住下了:他认为李想应该就是他那过世的老爹给他留下的哥哥了,不管来路怎么不体面,这位哥哥对大姐是很够意思的,自己跟他相处了几天也觉得他为人真的挺好的。既然如此,干嘛去麻烦那些七拐八绕的亲戚,在亲哥哥这里住着多自在啊!
李想当然不知道李迒的脑子里这些奇思妙想,对他而言,李清照的弟弟那就是他弟弟,好好照顾就是了。而且李迒的性格挺好的相处的,所谓的照顾也不过就是准备两间房子,每天让女使多做几个人的饭的问题,一点儿都不麻烦。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又出状况了。
出门前检查了发的章节内容是否正确,是不是发到了正确的位置上,然后设定了时间,又特地看了看日历,没错是6月19日上午10点,然后我就放心的关了页面,出门了……
好吧,现在我明白了,我输入了时间之后,忘了按确认键==
————————————————————————
最近状况频出……
是因为老蛇得了一种一出门,存稿箱就出状况的病。
但悲剧的是,以后我天天上午都要出门,因为上周起我报了个瑜伽班,回家时间在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之间……
所以怎么办啊?为了安全起见换个时间更新,省的我不在家的时候出状况么?换到下午两点怎么样?还是依然维持现在的时间?嘤嘤我真的很怕再状况啊,大家说说意见吧,要不要推迟更新时间呢?
————————————————————————
努力学着让笔下的女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哼,总被人说我不会写女人,像某点男作者一样……老蛇一定要甩了这个糙汉子心的大帽子啊口胡!(做梦吧……)
63第六十四章
比起好伺候的李迒来,赵明诚的二哥赵思诚显然是个相当麻烦的亲戚。
李想苦着脸坐在赵思诚的书房里;听他不停的念叨:“昔日李翁是多么雅致的一个人;怎地你一点儿都不像他;你看看你的字!怪不得德甫说你字写的难看,写成这样也好拿的出手么?你家小弟马上就要参加春闱了;你起码不该考个秀才么?”
李想暗暗吐槽,我干嘛要像阿姐的爹啊!你到底想到哪里去了?可是人家没直说;他也不好欲盖弥彰的去解释自己不是李格非的私生子。李迒的那张脸跟他摆在一起,这话说起来太没说服力了!
赵思诚还在念叨:“你开纸坊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没少打点吧?我去给你递个条子就能省很多的事儿;怎么就这么木!”
“你这是什么打扮?整日这个样子带了你那一群小娘子出来进去的;十足纨绔!”
李想简直要泪奔了,我的个天啊,这位跟赵明诚果然是兄弟,好唠叨。不不不,他是赵明诚的哥哥,唠叨的功力比赵明诚之高不低!矮油,赵二哥就唠叨到这个地步了,赵大哥得唠叨成啥样儿啊?太可怕了。
李想年前进京,安顿好了就过来拜访了赵思诚,当时赵思诚还没有升到中书舍人,负责一些文献整理工作,年底正式各项工作做总结的时候,任务繁琐的很,整天早出晚归,跟李想打个照面就再没时间专门跟他联络感情了,李想也就没怎么去打扰他。
这会儿赵思诚换了新工作,工作轻松了许多。想起自己把弟弟的小舅子们放在一边儿好阵子没有搭理,挺不好意思的,正好李迒也进京了,便把两个人全都请到家里关心一下。
赵明诚是赵挺之的老来子,赵挺之四十四岁才生的赵挺之,前头的俩儿子都比赵明诚年纪大多了。赵思诚比赵明诚大了整整十岁,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他的大儿子跟李想同岁。这会儿教训李想可不就是跟教训小辈儿似的?李迒倒没有怎么被唠叨,二十三岁就有资格来考进士,这孩子已经够出息的了。
岁数大的人都喜欢唠叨,只不过这位唠叨的话题实在让李想纠结。赵思诚是个传统的读书人,在他眼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这一点而言,李想实在是太不符合他对年轻人们的要求了。而李想对他的态度挺恭顺的,来到开封,给他家里送了好几次礼物,都是李想从山东带来的上好纸和送给女眷们的化妆品。赵思诚一方面觉得这青年挺招人喜欢的,一方面又觉得他开纸坊不算个正经事儿,忍不住就念叨了,念叨了一阵子也觉得自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李想都是快三十的人了,现在就是让他读书也读不出什么名堂了。
不过朝中有人,心中不慌,这话不是白讲的。李想在开封这个权贵扎堆的地方呆着,有个高官亲戚,办起事情来心里确实不那么容易慌的。神马?你们说才四品?亲,四品官很大了撒,杭州知府也就是四品啦,更不要说这是京官,中书舍人这种官儿整天在皇帝皇帝面前晃荡,干的又是起草各种公文的事儿,实际的地位比同级官员来的高啊。
李迒还要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