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台机器的正常运转,依赖所有部件毫无故障地发挥作用,假如某个齿轮或螺丝钉突然失灵,整台机器都会连带受损甚至停转。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员工消极怠工,对于整个工作的进程和效益必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有时也可能会误大事。
干大事从干小事开始
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有些人负责一些比较重要且引人瞩目的工作,另外也有一些人负责的是常被人们忽视的琐事。假如你正好是担任这些不受到重视的琐事,你或许很容易就感到沮丧。沮丧起来或许就会忽视自己的职责,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出错,一出错就会消蚀自己的自信:“我这是怎么啦,连这么无聊的活也做不好!”
皮尔·卡丹曾说:“真正的装扮就在于你的内在美。越是不引人瞩目的地方越是要注意,这才是懂得装扮的人。因为只有美丽而贴身的内衣,才能将外表的华丽装扮更好地表现出来。”皮尔·卡丹的装扮理论用在工作上同样富有哲理,愈是不显眼的地方越要好好地表现,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我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一次我住在纽约希尔顿饭店,饭店的客户服务部经理莉莎·格里贝在与我的交谈中提到:当初她应聘饭店职员,被分配到洗手间工作,她有很大的情绪,认为洗手间工作低人一等。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之后,她开始认识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酒店的每一份工作都关系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从此她工作认真,服务热情周到,许多客人在接受她的服务之后,都交口称赞,因此,她被誉为酒店的榜样。她出色的工作表现,为酒店赢得了很多顾客,不久她被提升为客户服务部经理,更大地拓展了事业的平台。
莉莎的事例说明了什么?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增长才干,赢得认可、赢得干大事的机会,日后才能干大事,而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如果不改变“简单工作不值得去做”的浮躁心态,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
第2章责任不容推却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必须坚守责任,坚守责任就是坚守我们自己最根本的人生义务。责任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担当,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更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一个充满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有分量。如果一个人不努力,他是无法从人生中得到好处的。不管你是在做一份接线员的工作,还是身担总经理的大任,在职场上取胜的黄金定律之一便是要有责任心,凡事尽力而为。
最根本的人生义务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作为员工,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份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工作指派给自己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这个世界需要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我们不仅对自己负有责任,我们还要对别人负有责任,正是责任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任何一个人对责任的懈怠都会导致整个社会链的不平衡。
其实每一个老板都清楚他自己最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因为一个员工有时就代表了一个公司的整体。所以,身为员工,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其实你能否担当起你的责任,对整个企业而言,同样有很大的意义。
组织无论大小,无论小型社区或协会,或白手起家的服务公司,抑或富可敌国的跨国集团,成功永远取决于组织中的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是否彼此负责。作为组织中的一个成员,我们责无旁贷,必须遵守对彼此的承诺,各司其职。在一个组织或者团队中,如果其中的成员能够对自己负责,并能彼此负责,作为管理者就可以放心,因为他们也一定能够为整个团队的兴衰承担起责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团队系于一脉。
主动承担责任
什么是主动性?就是别人没有告诉你,你正做着恰当的事情。这种对主动性的解释的确很精妙。主动承担责任是快乐的,而被动承担责任总是会生出抱怨和不情愿,就不会有快乐的感觉,因为在这样的人看来,责任就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能甩掉就甩掉,不承担更好。所以说,主动承担责任是一种境界。
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承担着责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在一家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自己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当员工在为自己的企业承担责任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是重要的,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在企业中是有位置的。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不给予一定职务或待遇上的承诺,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的去承担一些工作,因为做的工作越多,意味着担负的责任越重,做得好一切都会好,做不好就招致麻烦。所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能不管就不管、能推则推。
瑞辉生物制药公司的副总经理帕特·奥布瑞恩抱怨说:“我们公司有些员工在工作时只想着如何做才会不让自己吃亏,凡事对自己有利就去做,稍微有些风险就害怕承担责任。”事情的原本是这样的:前不久,公司研发部根据计划准备开发一种新药,可是后来做了几次初步的试验后发现存在一定的风险,眼看年底快到了,为了避免可能的研发失败而影响年终绩效考核和奖金,以及可能要承担的风险责任,研发部就打了份报告上来说了一大堆理由硬是取消了这个计划,其实这个计划是很值得做下去的。
凡是不愿意多承担责任的员工只有两种出路,一辈子在原地踏步,或是被别人踩在脚下,永无出头之日。在一个企业里,往往会有一些员工认为,只有那些有权力的人才有责任,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员工,没什么责任而言。如果你是有这样想法的员工,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没有意识到责任并不等于没有责任,没有意识到责任就是对责任的另一种逃避,每个员工都要认识到自己承担企业责任的事实。
没有哪一位老板会对没有责任意识的员工给予深深的信任,没有多少人可以面临大是大非的抉择,也没有多少人的责任感会经受大是大非的考验,从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员工是否真的对企业有责任感,这也是考核员工的一个重要方面。
责任让人出色
一个人应该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感到骄傲,因为你已经向别人证明,你比别人更突出,你比他们更强,你值得信赖。
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越大,证明他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应该为你所承担的一切感到自豪。想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承担责任,如果你能担当起来,那么祝贺你,因为你不仅向自己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你还向社会证明你能行,你很出色。
如果你曾经为自己担当责任而感到沉重和压力重重,那么我告诉你,你还没有正确地理解责任的含义。责任意味着勇气、坚强、爱和无私。当你有勇气承担责任时,你正在给予别人爱和无私。难道你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吗?如果你有勇气,就把曾经放弃的责任重新捡拾起来,你不会被人嘲笑而会得到他人尊敬的。如果你有勇气,就别放弃正压在你身上的责任,如果你能再坚持一下,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如果你有勇气,就准备承担将要承担的责任吧,你会从此明白你存在的价值。还有比担当责任更让人骄傲的吗?很高兴能够为企业承担责任,这会让你觉得对于企业而言,自己并不是可有可无。相信你,你从没有懈怠过自己的责任。
只有当一个人从心底改变了自己对承担责任的理解,认识到责任不仅是对企业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并在这种负责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自己所获得的尊重和认同,他才能从承担责任中获得满足。承担责任努力工作,对自己而言,更多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对企业而言,是可以真正放心的员工。
第2章借口不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一个不负责任的员工往往会找很多的借口为自己辩解,从借口上分析,很容易将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分离出来。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应时刻要求自己: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
失职就是失职,没有任何借口
很多人在出现问题之后常用的一个借口就是:“我并不十分清楚我的责任,所以才没有把工作做好。”因为不清楚所以才没有做好,看起来很顺理成章。其实在这个借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个人缺乏责任感。一旦缺乏责任意识,缺乏的东西还会更多,比如工作的热情,工作的态度,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作为一个员工,有必要清楚自己的责任。
缺乏责任感的员工,不会视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也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而感到不安,更不会处处为企业着想,在任何一个企业,责任感是员工生存的根基。
缺乏责任感难免会失职,个员工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寻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职。老板会因为你能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责难你;相反,敷衍塞责,推诿责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但不会得到理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让老板觉得你不但缺乏责任感,而且还不愿意承担责任。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别人没有为你承担失职的义务
有些不负责任的员工在事情出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是别人的错,与我无关。”“客户太挑剔,否则早成交了。”“经理没布置清楚……”在很多管理者看来,这些都是无理的一个借口。这些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理由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约翰和丹尼尔新到一家速递公司,被分为工作搭档,他们工作一直都很认真努力。老板对他们很满意,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次,约翰和丹尼尔负责把一件大宗邮件送到码头。这个邮件很贵重,是一个古董,老板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到了码头约翰把邮件递给丹尼尔的时候,丹尼尔却没接住,邮包掉在了地上,古董碎了。
老板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老板,这不是我的错,是约翰不小心弄坏的。”丹尼尔趁着约翰不注意,偷偷来到老板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丹尼尔,我知道了。”随后,老板把约翰叫到了办公室。“约翰,到底怎么回事?”约翰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约翰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
约翰和丹尼尔一直等待处理的结果。老板把约翰和丹尼尔叫到了办公室,对他俩说:“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儿在递接古董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还有,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我决定,约翰,留下继续工作,用你赚的钱来偿还客户。丹尼尔,明天你不用来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