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望无极-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九点钟坐到晚上一两点钟。其实凯歌一直认为他所创作的人物是存在的,他只是起到一个发现的作用,怎么去找到那些人物?怎么去把生命还原到他们的身上?他一直在找这个东西。剧中的人物为什么就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么他应该说出什么样的话?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自己个性的东西。凯歌一直在做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所以这八个月剧本细想起来确实是蛮艰辛的。我觉得陈凯歌别的地方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最大不同点就在于他的毅力!对一件事情能保持三年这样的亢奋状态,这不是在建一栋楼什么的,而是一件想象中的事情,这种热情,激情和耐心。他一直保持这样充沛的力量,像一块充满电的电池,我觉得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所以他真的就像我生活中的一个老师一样,告诉我对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去追求,怎么去完成。    
    许多人都无法定义《无极》,就你的理解,《无极》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它从视觉上来说是非常绚烂的,尤其是我们这次强调摄影机的运动。用Peter的话来说,他做了一辈子摄影,没有哪一部戏会有这样多的运动镜头,它的运镜是像音乐、诗歌一样灵动而有韵律。就是配合着人物和戏剧的发展,整个镜头的参与感非常强烈。你看我们的大炮,运用在整部戏里,大概占到百分之九十的量。其实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不能还是用上一世纪的语言去拍电影。因为随着盗版碟的泛滥,观众看到和接受到许多新的影像语言,你用老套的东西去拍,他们一定不满足,真的不要小看观众。其次,从故事层面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看,非常娱乐,非常商业的东西,有引人入胜的人物关系,有独特鲜明的人物性格。就是不同的观众走入电影院中都能获得不同的收获,喜欢看场面、特技、华丽的摄影的,他可以满足;而希望在电影中寻求思索的,也能找到,因为陈凯歌无论拍什么题材都不会放弃他一贯的人文探求。就像《霸王别姬》,你能说它是艺术电影吗?它好像不是。你能说它是完全的商业电影吗?它又不是。只能说是艺术品质与商业元素完美结合的作品。《无极》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    
    这个电影的服装和美术非常强,听说是在刚有剧本时,就找了日本的漫画家设计草图?    
    其实这个想法很大胆。从我们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人物关系时,正子公也就介入了。他的东西也确实给我们很多灵感——我们这样一部影片到底要往哪个方向走?到开始拍摄,实质性筹备时,发现他的东西真是精彩,有很多天才灵感。但是要把它变成电影化的东西,在技术难度上非常大。所以又有了叶锦添的加盟。他在电影美术的行业里,可以说是一个高手。叶锦添把正子的设计,经过自己的再创作,变成了现实,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服装。    
    这部电影里的服装、道具的数量特别大,大概有多少数目?    
    我们服装大概有一万六千多件。道具呢也是上千件。其实,更重要的不在于量大,而在于它的设计之用心。陈凯歌一直在跟底下的工作人员说有两点非常重要的。第一点:他要求每一样东西都禁得起拍特写。第二点:他一定要求质感,有肌理的感觉。比如没有跟陈凯歌合作过的人,听他要求把墙刷成红色,就找一种红色刷上了。跟陈凯歌合作过的人知道他要的红颜色,是能够像透过皮肤,感觉到你底下的血啊,肉啊,骨架啊。    
    《无极》中有许多大场面,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是什么?    
    我觉得最大的场面是我们整个创作班子的转场。从北京拉到横店,再从横店拉到云南的元谋,从元谋到香格里拉,从香格里拉再回到北京,又从北京再去内蒙。我们群众演员的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900多名,跟了我们45天。再加上我们买了100多头犏牛,人和动物加在一起差不多是一千四五百口子。每当我看到我们的这支队伍,就有惊天动地之感。我记得,武警部队从杭州开往横店的车大概有四十五六辆,都是迷彩的。正好在路上的时候,《冷山》和《英国病人》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来探班。他半开玩笑地跟他的助理说:啊,怎么回事,我是不是遇上战争了?就在开玩笑时,那个车队把他们的车堵了一个多小时。就从这点来讲,我做的这个制作确实是激动人心的。    
    内蒙拍摄的时候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事情吗?    
    我觉得内蒙辽阔的大草原,让人心情非常好,非常开阔。我们那天在星星塔拉拍完戏之后,凯歌说,哎呀,我还真喜欢这个地方。他说以后咱们还要上这来拍戏。因为人在一个环境下,其实非常受它的影响。那儿是真正的天高地阔、蓝天白云,就像真正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特别放松自然地生活。与自然特别、特别近。你看虽然在内蒙,大家都说,联络太不方    
    便,太多屏蔽。我反而特别怀念那段日子。手机真的打不通。就让你的生活安静下来。你跟那些动物,羊呀,马呀,好像是一样的,属于同类。这么简单,这么放松。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内蒙是最Happy的一段时光。虽然我们有一部分人员住在蒙古包里头,条件没这么好,可是呢,好像又回到了那种六七十年代,在人民大食堂的感觉。大家在一个蒙古包里头四张床,住在一起。完了中间一个桌子,还串串门什么的。晚上吃完饭都在蒙古包前面一站,有一种特别特别融洽的感觉。


第三部分 陈红访谈实录谈制片:走向无极(3)

    可在那个地方重修“海棠精舍”你的压力是否又很大?    
    当时,凯歌一直不放心,问陈红你23号能够把这个景拿出来吗?我说凯歌我答应你的事就一定能办到。我现在其实可以骄傲地说,拍完《无极》以后,我基本上可以成置景专家了。我听凯歌说拍《荆柯刺秦王》时,开拍之前,景就全准备好了,可我们这部戏开拍了,仍然在一个景,一个景的设计图纸,再去画施工图,然后建造,当然给这些置景师的时间也非常短,“海棠精舍”只给了十二天。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另一方面,你知道我们内蒙的“海棠精舍”至少可以用一百年以上。我们用的钢结构和木材都是最好的。    
    当那天交景的时候,我领着凯歌和Peter到现场。他们非常兴奋,就在现场比划起来了,到时候应该怎么拍,怎么拍。那个时候我非常有成就感。    
    《无极》是陈凯歌第一次尝试动作戏,有很多动作场面,你觉得驾驭起来难度大吗?    
    因为动作是商业电影很重要的元素,所以我们要把动作放在里面。一开始也是不适应,一场戏总要拍很多条。但凯歌理解的动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或者秀一下招式。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横店西甬道那场,当奴隶昆仑带着倾城逃出甬道的时候,无欢带着白军在那里等候。然后按照一般的动作戏拍法,昆仑一边保护倾城,一边去跟无欢和他手底下人对打。然后最终打赢了,带着王妃离开西甬道。但陈凯歌说这不是我要的东西。我要的东西是紧扣我的逻辑。最后就改成了,昆仑带着倾城进入甬道。然后一面大旗从天而降,把两个人给包在里面。哐哐哐就把这两个人卷在一起了。那在奴隶和王妃之间第一次有了身体的碰撞,也许在那一瞬间,昆仑爱上了倾城。但倾城不知道昆仑是谁,为什么你要把我带出来,你要把我带到哪里去?而且你竟然还压在我的身上。所以第一反应就把昆仑给推开了。而无欢就会问倾城,他是谁?倾城就说我也想知道他是谁。他们还在问话,昆仑就一拳把无欢推倒,无欢根本小瞧了昆仑,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昆仑就带着倾城跑了。这全都是为故事和人物服务。如果来场打斗,再把这个女人救出去,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所以陈凯歌的动作一定要有助于戏剧的逻辑发展。陈凯歌的动作其实是非常独特的。    
    听说每一天陈凯歌给出的分镜头通告都会给人惊喜,与原来的剧本有不同?    
    凯歌是精力过人。每天他在现场工作几乎是十四个小时,晚上他还要对第二天的戏全部重新思考,把它合理化,已经合理的东西要更加完善。所以他每天的睡眠都只有四五个小时。他在拍摄期间,我没见过他哪天睡眠超过五个小时的。    
    就是他完全陷入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是,因为那个世界对他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就是自己的电影王国。我觉得他一不拍电影就没着没落。而且他在谈电影,或者面对电影的时候会很有光彩,这点你从他的眼睛里头也能看出。我觉得他拍起戏的时候,是在干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    
    你自己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戏份不多,但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满神,你觉得这个角色的难度在哪里?    
    其实很难把握。如果按一个人来演的话可能好把握,按一个神来演也好把握。问题是满神介于人和神之间。我最满意的一个镜头,就是在元谋芭蕉林,我和真田说了一句有点寓言诗的话,当时我突然觉得有一种方法,就是说内心要有一个手一直拽着,非常有弹性的拽着这股劲。它就是那种在看你又似看非看的感觉。完了说,那话是真是假,又让你半信半疑。其实,经常,我的戏会拍十几条,当然还没有超过二十条。导演需要我动作非常慢,比正常要慢。而说话要比正常快。其实我觉得做演员还是喜欢挑战。当你胜任这个挑战的时候,你会对自己有种成就感。觉得很有意思。    
    导演当时对这个角色怎么要求的呢?    
    导演希望满神给人高度信任,但又让人觉得不信任,到底是真是假?就像有些人给你算命,哇,说得简直是你会非常信他,可当你稍微理性一点的时候,哟,真的假的?    
    这么大的一个投资,作为制片人,你的毅力和信心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    
    说实话,做这么大的戏,尤其是做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大成这样,没想到压力,我肩膀上扛的这些事情,碰到的突发事件,已经发生的,或者预计有可能会发生的,甚至预测之外的风险,是超出我的想象的。可是,我想的是,已经上了这条道,是没有办法再回头的,或者没有办法半途而废的。这成了我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如果还有退缩的意思,我会对自己非常不满,会非常不开心。在《无极》之前,我也做过两部电影,两部电视剧,和一些短片,有一些制片工作的准备。但是,你突然发现,这些经验和准备用在《无极》身上是根本没有用的。真的,你突然发现,我已经做了三年的制片人了,到《无极》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没想到这些经验,这些你心理上的准备,一点儿用都没有。你一猛子扎进去,有时候就是冰掉了,甚至孤独无助。为什么呢?首先我觉得我们这个团队的建立,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有美国的、澳洲的、新西兰的,有香港的、台湾的、日本的、韩国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中间发生矛盾,发生冲突和不理解,不是说她错或者他对,他好或者她坏,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他对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