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作为右半球损害的诊断标志;相反,如果操作智商显著低于言语智商,则可以作为右半球损害的诊断标志。还有人发现,如果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有较大差异,往往与部分大脑皮层机能失调有关。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的一项改革就是采用了离差智商。传统的比率智商和实足年龄是直线比例关系,即智龄随实足年龄不断增长。实际上并非如此,到了一定年龄,智龄不再随实足年龄增长。例如,若按传统的比率智商计算,一个人在20岁时智商为130,到了40岁时智商则为65,降为低常了。离差智商解决了这个矛盾。它用以确定被试的智力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来的相对分数。
韦克斯勒提出,可以假定,人们的智商是平均数为100和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1)/S,该公式中的Z代表标准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得分,X1代表团体平均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例如,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80分,标准差是10分,A得90分,他的标准分数为(90…80)/10=+1,代入公司,离差智商=100+15*(+1)=115。在我国,林传鼎先生、张厚粲先生持修订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龚耀先先生主持修订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智力测验的思想和方法。在西方智力测验诞生在法国,弘扬在美国并且传遍世界。智力测验的内容从简单的感觉测验发展到复杂的智力测验,特别是对思维的测验。当前,在新的知道结构论影响下,智力测验开始着重对元认知成分的测验,并且和智力训练结合起来,由测验个人发展到团体测验。当前,知道测验经过心理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不断修订并且编制新的量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教育、医学、军事、文艺和人才选拔等方面。但由于智力活动的复杂性,智力测验还有待于不断改进。应该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当代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实践中使它进一步完善起来。
二、特殊能力测验
许多研究表明,智力和各种特殊能力之间的相关并不大。各种特殊能力都有自己的结构。为了测定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能力,就要对这种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它所要求的心理特征,然后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列出测验项目,设计测验,以便测量特殊能力。
国际上主要的特殊能力测验有:
(一)音乐能力测验:美国心理学家衣阿华大学西肖尔等人对音乐能力进行开创性研究。1939年编制了最早的音乐能力测验。该测验主要是测量听觉辩别力的6个方面:音高、响度、节拍、音色、节奏和音调记忆。他们认为这些能力是音乐全面发展的基础。
后来的音乐测验采取更复杂的内容。例如,维格等人编制的维格音乐能力标准化测验。该测验从8个方面计分:和弦分析、音高变化、记忆、节奏重音、和声、强度、短句和总体评价。适合于8岁以上的儿童。又如戈登等人编制的音乐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三种基本音乐因素:音乐表达、听知觉和音乐情感动觉。
(二)美术能力测验:美术能力测验可以分为美术欣赏能力测验和美术创作能力测验。
美术欣赏能力测验一般要求被试比较两幅图画,指出哪一幅美些。如梅尔美术测验中有100对著名的艺术图片,每对中有一张是原作,中车个是经过改动的作品,要求被试判断哪一张更好,等等。
美术创作能力测验一般要求被试对所提供的线索性轮廓加以补充,使之成为图画。要求被试用A中的线索完成一幅图画,B是一名被试所完成的作品。
(三)数学能力测验: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等人编制了数学能力测验。他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级的水平,编制了26个系列的题目,包括具有多种多样解法的题目、正向和逆向的题目,序列题目,与空间概念有关的题目等等,用来测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
(四)文书能力测验:文书能力测验主要有:普通文书能力测验和电子计算机程序编制与操作测验。文书能力测验包括与智力测验类似的题目和测量知觉速度和准确性的题目,这是因为文书工作中需要言语、数学能力和动作敏捷性以及觉察异同的快速性等能力。
(五)机械能力测验:机械能力包括:空间知觉、机械理解和动力敏捷性等多种成分。机械能力测验主要有: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和贝内特机械理解测验。有人认为,存在着机械能力的普遍因素。在机械能力测验时,男性在空间知觉和机械理解上得分高;女性在动作敏捷性上得分高。
(六)飞行能力测验:飞行能力与一个人的感知辩别、反应灵活性、注意力分配、手脚动作协调等心理品质有密切关系
三、创造力测验
本世纪50年代,吉尔福等心理学家发现,智力测验不能测量人的创造力。目前所编制的创造力测验的题目多属开放型,导至在评分和确定效度和信度方面的困难。创造力测验目前还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际上主要的创造力测验有:
(一)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吉尔福特和他的同事编制了一套发散性思维测验。测验的项目有:语词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表达流畅性、非常用途、解释比喻、用途测验、故事命题、事件后果的估计、职业象征、组成对象、绘画、火柴问题、装饰。前10项要求言语反应,后4项则用图形内容反应。
该测验适用于中学水平以上的人,主要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记分。(有时也根据精细性记分)
例如,“组成对象”是要求被试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画出指定的事物。在画物体时,可以重复使用任何一个图形,也可以改变其大小,但不能添加其他图形或线条。
又如“火柴问题”是要求被试移动指定数目的火柴,形成特定数目的正方形或三角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52名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测试,并与普通班大学生(平均年龄比他们大3岁5个月)进行比较研究。他们发现少年班学生除了符号流畅性略低于普通班大学生外,其余各项指标都高于或显著地高于普通班大学生。在图形的发散能力和发散思维中的独创性因素方面有极显著的差异。
(二)兰斯创造思维测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托兰斯等人编制了中车个著名的创造力测验,该测验分为3套,共有12个分测验,为了减少被试的心理压力,用“活动”一词代替“测验”一词。
(1)语词创造思维测验。
(2)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3)声音语词创造思维测验。
测验时根据4个标准评分:流利(中肯反应的数目);灵活(由一种意义转到另一种意义的数目);独特性(反应的罕见性)和精密(反应的详细和特殊性)。被试从整个测验中得到一个总的创造力指数,代表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该测验适用于从幼儿到研究生的文化水平,普遍采用集体测试的方法,对于小学4年级以下学生,一般用个别口头测试。
(三)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盖泽尔斯和杰克逊等人根据吉尔福的思想对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60年代编制了这套测验。这套测验包括下列5个项目。
1、语词联想测验;
2、用途测验
3、隐蔽图形测验
4、完成寓言测验
5、组成问题测验。
许多心理学工作者研究了创造性和实际创作作品之间的关系。瓦拉奇等人以5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现思维的流畅性和创造作品之间有明显相关。思维流畅性能够预测许多领域中的成就。
这套测验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阶段的青少年,适用于团体测试,并有时间限制。
创造力测验是心理测验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个新动向。当前的几个创造力测验的信度一般比智力测验代。但创造力测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预测一个人的创造成就的大小的。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59txt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