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悉尼阳光下的梦魇-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于皮特街和高本街路口的文华社今晚热闹非常,三楼多功能厅里灯火通明,宾客云集,整个大厅被各种纸花和标语装点一新。    
    今年适逢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从年初开始一些报刊就陆续报道,到了8月,竞选的宣传愈演愈烈,已经到了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的地步。各党派不仅在报刊杂志电视媒体上大做广告,各候选人也纷纷出动,不是去街头车站发表演讲,就是到医院学校巡视造势,为自己拉选票。    
    今天是国会议员爱德华竞选办公室举办的一次竞选筹款晚餐会。这个活动之所以选在离中国城不远的文华社俱乐部,自然因为爱德华议员跟华人社区的关系密切,特别是他1992年在政府处理四万多中国留学生居留的问题上做出过极大努力。中国人一贯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每次大选都有不少中国人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支持这位年富力强的意大利裔国会议员。    
    澳大利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它的多元文化也充分体现在竞选筹款晚餐会上。今晚的来宾除了华人,还有许多澳洲人与其他族裔人士。江汉夫妇和新华人商会的头领们也站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他们穿着隆重而正规,相反,有些澳洲人的着装相当随意。也难怪,这些人都是工党的拥趸,顾名思义,工党代表劳动阶级。    
    爱德华正在小舞台上讲话,他神采飞扬慷慨激昂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卫生保健,更清新的空气,更干净的水质,更美丽的城市。今天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拨冗参加这个活动,我非常感动。我再次向多年来一直关心、爱护、支持、帮助我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向大家保证,如果继续让我当选,我一定敦促政府增加医院的拨款,修建更多的养老院与看护中心,让退休老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增加对公立学校的拨款,让更多的孩子们能有更完善更先进的学习设施。同时,一定大力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对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坚决反对消费税,严厉打击犯罪,把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祥和与安宁。我的目标就是大家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顿时,台下掌声雷动。


第三章告别仪式(3)

    爱德华抹了一下脑门沁出的点点汗珠,边招手边向台下走去。几名中文报纸的记者立刻将他团团围住。付小民也在其中。    
    “谢谢各位!谢谢大家!谢谢!”小舞台上,华人司仪接过话筒用中英文重复了几遍,接着又说:“刚才是工党国会议员爱德华博士的竞选筹款演讲。再次感谢大家光临我们的晚餐会,谢谢大家的鼎力支持和真心援助。现在晚餐会开始,请大家不要客气,到那边随便用餐。另外,我们呆会儿还有现场抽奖和义卖活动,请大家不要离开。”    
    柔和的音乐随之响起,客人们三三两两去长条桌旁取用自助餐。端着酒水饮料的侍者们开始穿梭往返于宾客之间。一时间场内气氛轻松,觥筹交错。    
    江汉殷勤地从侍者手中接过两杯红酒,将一杯递给艾玛说:“你愿意去拿些吃的东西还是想跟我去和几个朋友打声招呼?”艾玛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黄文超等人,知道江汉免不了要去与他的同胞们应酬。艾玛与他们仅在女儿的生日派对上有一面之交,谈不上任何共同语言,便大度地说:“你去吧,不用管我,我自己能行。”江汉马上体贴地说:“达令,你先去拿些吃的。我很快就回来。你别一人呆着,趁这机会多认识些朋友。”说着风度翩翩地走开。    
    新华人商会会长黄文超正跟孙立浩等人边喝酒边闲聊,江汉端着酒杯走来打招呼说:“黄会长,你们大家都在呢。”北京同乡会会长孙立浩故意打趣说:“可不是,雪梨名人都集中在这里了。”黄文超有些夸张地说:“江副会长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说苏光的事呢。”孙立浩立刻好奇地问:“江汉,我听说苏光的死跟越南帮有关,是真的吗?”另一位新华人商会的副会长也说:“怎么我听说他是被意大利人做掉的。”江汉非常意外地看着他们,惊讶道:“消息够灵通的,你们这是听谁说的?”    
    “我操,这事现在全悉尼都知道了,你还瞒着我们。到底是不是啊?”孙立浩目光里满是好奇。江汉苦笑了一下说:“我又不是警察,我怎么会知道。”孙立浩不信:“你跟他不是铁哥们儿吗?”江汉叹了口气,不置可否。    
    黄文超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要我说,钱真是个害人的东西。苏光本该继续他的记者生涯。那时候他的文章多火呀,他写的那个‘牛奶箱’,还有‘第一次去那种地方’等等,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唉,真没想到他会去贩毒。多可惜呀。”    
    “其实我挺佩服他的。”孙立浩出人意料地说:“且不评论他的行为本身,仅他敢于挑战世俗,敢于以身试法去冒险这一点就很出乎我的意料。其实,说穿了大家目的都一样,还不都是为了钱,只不过他走的是条捷径,步子快了一些,风险大了一些。关键在于这样的行为别人最多想想而已,他却敢豁得出去。”    
    黄文超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就问:“江汉,听说他的后事都是你给操办的?”江汉忙说:“哪里,哪里,大家一起帮忙。”黄文超急忙称赞说:“你真是个大好人哪。像他这样的人出了事,有些人躲还来不及呢。”江汉随便一笑带过:“黄会长过奖了。朋友一场,尽点心意,应该的。”    
    “恐怕其他人有这个心也不见得有这个能力吧。”孙立浩显然不想放过这个话题,他指着大厅另一头:“比如说付小民吧,他每周税后也就四百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哪像江汉你这个太平绅士啊。”    
    众人回头看去,原来付小民正跟几个不同报社的记者抢着采访爱德华议员。    
    孙立浩又说:“说起来爱德华跟苏光也算是冤家对头了,当年苏光曝他受贿的老底差点让他完蛋。可说实在的,一个国会议员受贿几万块钱,在哪个国家不是司空见惯。就说在中国吧,要是贿赂贪官们就给这点钱,还不立刻把你打出门去。更不要说美国日本的那些大政客了,人家都是成百上千万美金地受贿,哪像澳洲这么寒酸。其实要我说,就算给爱德华十万二十万也是应该的。当年要不是他在国会为中国留学生斡旋说话,说不定我们这些人早就回去了。”    
    黄文超也说:“是啊,总的来说,爱德华还算是个好心的政客,至少对华人友善,不像有些议员从心里看不起我们这些有色人种。”    
    付小民正在大厅的一角采访爱德华议员。在悉尼,像他这样的小报主编跟其他记者没什么两样,平时坐在主编办公室,忙起来拳打脚踢什么活都得干。他们的对话显然已经进行了一会儿。面对资深记者和照相机,爱德华面带微笑轻松应答。付小民话锋一转,突然问:“议员先生,您对1993年那场风波一定记忆犹新吧?不知道您对苏光之死有什么想法?”    
    “苏光是谁?”爱德华似乎有些意外,但他立刻回忆了起来:“哦,就是那个记者。怎么,他死了?那真遗憾,我对此深表同情。”付小民紧追不放:“两年前,陈军在雪山出车祸身亡。现在,苏光的尸体又突然在海边发现。而他们两位正是当年那场风波的主角,说起来都跟议员您有一些关系,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爱德华脸色突变:“你是哪家报社的?”付小民回答:“我是《华夏日报》的。”    
    “原来如此。老实说,我对你们报社前两天不负责的报道非常生气。”爱德华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他看了一眼周围,特意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我完全可以拒绝回答你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是能够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当年那件事早已经得到司法部门的澄清,我在这里就不想再说什么了。可以告诉你,我跟陈军当年确实有过一些接触,因为是他发起并率领中国留学生与政府打集体官司。通过律师行的介绍,他们找到了我,希望我帮忙。我跟苏光并不认识,我们只在某些场合见过一两次而已,根本谈不上熟悉。我跟他们两个人都没有私人往来。所以,对于他们的死,除了深表遗憾,我无话可说。”爱德华颇为不悦地说完这些,转身朝门口走去。    
    众记者都有些意外,接着交头接耳。    
    江汉远远看见爱德华阴沉着脸离开付小民,便对众人说:“对不起,我还有点事情。”说完急忙朝门口追了过去。    
    艾玛矜持地坐在小桌旁品红酒,忽然发现自己面前有人,抬头一看,原来是黄文超和孙立浩等人。孙立浩故作惊讶地说:“哟,江太太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艾玛忙掩饰自己的尴尬说:“哎,你们也来了。”黄文超开玩笑道:“这个江汉呀,就是有些大男子主义,他真不像话,怎么把太太一人丢在这里。”艾玛这才发现丈夫没在,忍不住问:“他不是跟你们在一起吗?”孙立浩意味深长地朝大厅一侧示意了一下。    
    靠近大门口的地方,江汉正毕恭毕敬跟爱德华议员说话。    
    艾玛奇怪:“你们怎么不一块儿过去呢?”黄文超看了孙立浩一眼,掩饰不住心中的急切说:“是啊,艾玛说得对,我们是应该去跟议员打个招呼。”    
    江汉见大家都跟了过来,赶紧向议员介绍说:“他们都是我的朋友。这是我太太艾玛。艾玛,这就是爱德华议员。”    
    爱德华议员主动伸手跟艾玛握手,并用生硬的中文说:“你好吗?”艾玛用熟练的中文回答:“我很好。”黄文超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拿出自己的名片说:“爱德华议员,这是我的名片。”爱德华一副爱民如子的和蔼,转向黄文超亲切地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黄文超有些受宠若惊:“议员先生,我可是您的忠实支持者。上一次大选我还帮您发过传单呢。”“哦,那可真要谢谢你了。”爱德华接过黄文超的名片,随手放进衣兜里。    
    众人刚寒暄了几句,爱德华的秘书匆匆走来跟他耳语。他马上说:“对不起,我还有点事情,必须先走了。”    
    众人忙说:“您忙去。”


第三章专案组的通报(1)

    波特尼专案组很快得到依斯若克专案组的通报,获悉宋美洁与刘大江的恋人关系以及那天晚上她的反常行为等相关情报。他们又通过一系列调查,基本弄清了宋美洁和苏光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    
    这件事情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说起。当时中国正处在一个激烈动荡的特殊时期,改革开放已经十年,留学潮方兴未艾,相比欧美等国的拒签率及经济担保的苛刻与限制,澳洲的留学政策较为宽松。因此,大量中国赴澳留学生多是在那个时期成行。苏光于1987年4月拿到签证。到悉尼后,便在斯丹摩临街的一个二楼临时住下。那是一套二十多平米的老房子,里面已经住了五个人。苏光没地方栖身,只能在地板和旧沙发上交替过夜。    
    这里老大名叫黄涛,即宋美洁的先生。他已来澳一年多,年纪最大,这套房子亦由他租下。刚开始苏光饱受同室欺负,他举目无亲,一文不名,只能忍声吞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