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之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茂澜是留英学生。经他从中斡旋,父亲很快即被释放。但外祖父不肯罢休,以“拐带

  良家妇女”为罪名,又把父亲送进监狱。 

  一九三○年十一月的一天,天津市地方法院开庭审判父亲所谓“拐带良家妇女”一案

  ,成为当时轰动津门的新闻。这一天,各报记者蜂拥而至,外祖父顾及身份没有出席,而

  由大舅孙经涛作他的代表。原告提讼后,父亲正欲答辩,旁听席前有一、女子突然高喊:

  “请等一等!”众人顺着喊声望去,原来是孙二小姐孙经洵出庭作证来了。在众目睽睽之

  下,她理直气壮地质问原告:“我今年二十四岁,早已长大成人,完全可以自主;我和李

  寿民也是情投意合,自愿结合,怎么能说‘拐带’?”这一问,原告竟成被告,那位孙大

  少爷蔫头搭脑,再也说不出话来。 

  官司打赢了,但我们的父母并没有马上成亲。父亲这样想:母亲敢于走出优裕的家庭

  ,跟自己过穷苦的日子,确实很不简单。为了报答母亲的深情厚意,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多

  攒些钱,把婚事办得隆重些。就这样,婚礼一直拖到1932年才举行。说来也巧,就在这时

  机会来了。当时天津有一张《天风报》,每日要连载两部小说,其中一部已经刊载完毕,

  一时尚无新作续上。报社社长沙大风正为此事急得团团转,偶然闻知父亲的文笔优美,便

  亲自找上门来,问父亲能不能尽快拿出作品来,稿酬可以从优。父亲接受稿约后,连夜赶

  写出几十段文字,那就是《蜀山剑侠传》的前几回。《蜀山》问世前夕,父亲和母亲商量

  用什么笔名,母亲忽然想起文珠,想到父亲对她的思念,就说:“我知道你心中有座楼,

  那里面藏着一颗珠子,就用‘还珠楼主’作笔名吧!”父亲感佩地望着母亲,半天才说出

  一句话:“经询,我绝不会辜负你的情意!” 

  《蜀山剑侠传》连载后,《天风报》发行量成倍增长。本来父亲打算攒够了结婚费用

  即行打住的,现在欲罢不能了,热心的读者在天天等着看下文呢,不能以临时观点草率从

  事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蜀山》共五十五集,后五十集要比前五集严谨得多那正是经

  过全面地调整和布置的结果啊。 

  五、津门赴宴吐著制敌

  父亲以武侠小说名世,不少人猜想他必定精通武术,常有一些读者来信请教习武之道

  ;还有一些武林中人从南北各地赶来,请求切磋武艺,甚至要求父亲同他们一试身手。但

  是,朋友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点:父亲笔下的“剑侠”,主要是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而不

  是写实。 

  那么,父亲对武术一窍不通吗?倒也不是。他练过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练五式

  梅花拳,还可以上桩子呢。我们小时候,父亲曾带我们在院子里练“一炷香”,就是练“

  骑马蹲裆式”,蹲时燃一根香,直到香头燃尽才站起来。不过父亲绝谈不上“精通”二字

  。那些热心的求教者,往往是扫兴而归。倒是“别有用心”的父亲从他们的言谈比划中得

  到不少教益,随后用于他的“武侠”描写中去。 

  如果父亲有点本领的话,那不在武功而在气功。由于他从小曾随峨眉老道练过,以后

  又坚持锻炼,未曾间断,在这方面还真有些“特异功能”呢! 

  提到父亲的气功,有件往事可供读者一粟:母亲因不甘受家庭禁锢而出走后,外祖父

  曾雇佣一伙青皮打手,企图“教训教训”父亲。那伙青皮的头子姓马,人称“马五爷”,

  是个专门欺压善良的家伙。他手下有几十个徒弟,都是以打架斗殴为业的流氓。他们听说

  父亲是写武侠小说的,以为父亲会武术,未敢轻举妄动,就采取“先礼后兵”的方式,请

  父亲赴宴论武,待探清虚实之后再作主张。 

  这真可说是一出“鸿门宴”。席间,马五师徒轮番向父亲进行挑衅和试探。仆人端上

  来一只鸡,马五的大弟子便骂骂咧咧:“这叫嘛玩艺儿!也不剁一剁,囫囵个儿地端上来

  ,叫人怎么张嘴?”边骂,边用银筷子去“剪”鸡。随着了一阵“咯吱”声,那只鸡连骨

  带肉被“剪”成寸断。父亲见他顾盼得意的样于,觉得十分可笑,没有理他。他以为父亲

  软弱可欺,说一声“请”,便夹了一块鸡骨头递过来。出于礼数,父亲端起一只碟子相迎

  。岂料那块鸡骨头递到碟子上方,对方竟不肯松筷子,他斜睨着父亲说:“这年月,日子

  不好混。没本事,骨头也啃不着。”父亲淡然一笑,拾起面前那副筷子,慢慢插入对方筷

  子的缝隙,运气于指,只轻轻一拨,那块鸡骨头便“咯噔”掉落在自己的碟子里。 

  马五见弟子“栽”了,再也沉不住气。顺手夹起一片火腿,径伸至父亲的唇边。这一

  招确实厉害:看你敢不敢张嘴?不张嘴,表明你胆小无能,你就“栽”了;张嘴,他就可

  以在你口中捣牙戳喉,不死必伤。果然,父亲刚一张口,那双长长的银著便直插进去。可

  是,这时父亲已运力于齿,将著头牢牢咬住,再一发功,著头即被切断。接着,父亲轻轻

  一吐,只听“铮铮”两声,被咬断的著头,像两根寸把长的钉子,真戳戳地钉在桌面上。

  一时间,弄得马五一个满面羞惭,忙赔不是。 

  多年后,父亲谈起这件事,只是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神’的。人体内本来蕴

  蓄着无限的气力,只要把它集中于一点,奇迹就会发生。就像一根钉子,看起来很平常,

  当力量集于钉尖时,它就可以穿透很坚硬的物体。” 

  六、涉足梨园结义绮霞

  绮霞,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先生的表字。提起父亲与尚先生的结识、交往,也算

  得上梨园中的一段佳话。 

  父亲自幼喜爱家乡的川剧,来到天津以后,很快又迷上了京剧。那时,他只自一人,

  工作操劳之余,唯一的去处就是戏园子。起初只是消遣消遣,渐渐竟着了“魔”,再也离

  不开了。特别是尚小云的戏,刚健挺拔,潇洒大方,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最符合父亲的

  性格爱好和欣赏趣味。每逢尚先生登台献艺,他都场场必到。平时,父亲省吃俭用。看尚

  小云的戏,他却不借高价,非买前排票不可。有时手头宽裕了点儿,他就“包座儿”,干

  脆一次买下整月的票。父亲看戏,不但着迷,且能入境,听到妙处或是看到绝处,他会忘

  乎所以地领头给“好”,一下子引出满堂彩声。不断地玩味体验的结果,京剧艺术的三味

  居然让他感悟到了。 

  一次,父亲在春和大戏院包了一个三排座儿。每天开锣前,父亲便着一件蓝布长衫坐

  在那里了。想不到,父亲的热诚,竟引起了这位艺术家的注意。尚小云一边在台上演唱,

  一边琢磨着:“台底下这位穿蓝大褂的是谁?我的戏,他怎么一场不落呀?”一天,父亲

  在聚精会神地看戏,一个茶房送过一碗茶来,说,“这是尚老板让送的。他请您散戏后到

  后台叙叙。”戏一散,父亲连忙到后台拜望尚先生。三言两语之后,尚先生便请父亲谈谈

  对其表演艺术的看法。父亲没想到这位誉满南北的一代名伶如此谦虚但减,感动之余,也

  就以诚相见,他说:“一般人只知武戏要文唱,却不知文戏要武唱。其实,它们道理是一

  个,就是讲究动静、冷热、刚柔、急缓的结合。武戏文唱,可避免过‘火’;文戏武唱,

  可防止太‘温’。不‘火’不‘温’,入情入理,才是好戏。尚老板的表演,能够做到文

  戏武唱,这正是秀出班行的独到之处。若是再多排一些可供‘武唱’的文戏,那就更好了

  。”尚小云非常高兴,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李先生所言极是。但不知李先生肯不肯屈

  尊为尚某写些本子?”父亲答应试试看。二人虽系初交,却一见如故,顿成莫逆。 

  不久,父亲就给尚小云送来了他新编的剧本《汉明妃》。这个本子既注意强调王昭君

  只身出塞的情意,舍身和番的气概,又充分考虑突出尚小云洪亮高亢的嗓音,深厚扎实的

  武功,从而给扮演者提供一个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的自由天地。此后,父亲实际上成了尚

  小云先生的特约编剧。尚小云组织的“重庆社”,排演过一系列新剧目,其中诸如《墨黛

  》、《卓文君》、《林四娘》、《青城十九侠》等,都是父亲编写的。 

  一九三二年春天,父亲与尚小云拜结为金兰之好。这种亲密的关系保持了几十年,直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尚小云的长子长春、次子长麟组建新宁京剧团时,父亲还热心

  地为他们写本子呢。 

  七、身陷囹圄志行如初

  《蜀山剑侠传》在《天风报》连载后,不久即由天津励力印书局结集出版。书局老板

  刘汇臣是宁波人,办事精明而又果断。他料定还珠楼主的读者会越来越多,便与父亲谈妥

  ,把与《蜀山》同时写就的《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柳湖侠隐》等书,都包

  揽下来,独家刊行。父亲得到一笔可观的稿酬后,便托人在北京东单东观音寺买下一所房

  子,举家迁京,专事写作。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时,父亲已是名噪京津的文人了。

  利用文人做“御用工具”,这是历来侵略者的惯伎。日本人很快就盯了上父亲。先是

  汉好周大文登门求见,请父亲到敌电台任职。接着担任华北教育总署督办的周作人又来劝

  说。均遭到父亲的拒绝。他说:“我是写小说的,旁的不会干。”父亲不识“抬举”,自

  然惹恼了日本人。偏巧这时有一个姓徐的出版商,看到父亲的书销路好,油水大,想把版

  权从励力印书局夺过来。但父亲是个讲仗义、重感情的人,尽管徐老板肯出高价,也没有

  答应他。徐老板怀恨在心,托他的在日本人那里当翻译的亲戚,要求“治治李寿民”。 

  一天晚上,父亲和几个朋友应邀到宣武门草厂胡同顾家吃饭。酒菜上桌,大家正欲把

  盏举著,突然响起一阵砸门声。顾先生刚刚拉开门闩,便冲进一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宪兵。

  “带走,统统的!”率队的一声喝令,屋子里的人全被押上了汽车,连当时在场的名伶张

  君秋先生也未能幸免。当天深夜,日本宪兵还到东观音寺去抄了我们的家。这时,母亲才

  知道父亲出事了! 

  父亲和友人被捕后,大家都很着急。尤其是张君秋,因为他演出的戏码已经排出,广

  和楼正等着他上戏呢。父亲心里明白,这回八成是冲自己来的,朋友们都受连累了。于是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