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丹阳之弟子宋披云,传法于李太虚,李传予张紫琼。据堪舆书所载,张亦精于青乌之术,张传予缘督子赵友钦,赵又于芝山酒肆遇石杏林而受诀,后传法于上阳子陈致虚。
上阳子实得南北两宗之传,而精于栽接之术,著有《金丹大要》《参同契注》,虽然渊博,然而其曲解佛家名相之过,实为白璧之瑕。王阳明对之评价不高,然而其注参同,精深之处,陆潜虚亦赞叹不置也。
李道纯为白玉蟾再传弟子,著有《中和集》、《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道德会元》等书,其丹法融合儒释道三家之学。
愈琰为白玉蟾三传弟子,据称得隐者指示读易之法,极推崇邵康节之学术,著有《参同契发挥》、《参同契释疑》、《易外别传》等书,其注参同,纯以清净为宗,颇得易髓。
张三丰乃吕祖之后,唯一克享大名之神仙。据其自叙,所师乃火龙真人贾得升,张则精于三元丹法,初以人元双修了手,继则修炼天元神丹,所著有《无根树词》、《玄要篇》、《大道论》、《玄谭集》等书,据明郎瑛所记:“明英宗天顺三年(西元一四五九年)曾来谒帝,予见其像,须鬓竖上,一髻背垂,面紫大腹而携笠者。”
据《金盖心灯》记载龙门四代周大拙于四十八岁时入青城,皈依陈冲夷,修道五十余年,不履尘市,于住世百余岁后,方将法戒传予张静定;复得沉顿空承传宗派,于明代宗景泰元年(西元一四五○年)他适,不知所终。
又据《天仙正理》记载张静虚访道西蜀,循白光冲天之处,得入碧阳洞见仙师而求道,而《性命法诀明指》则谓周大拙于碧阳洞收张静虚为弟子。
龙门七代王昆阳于王屋山遇赵复阳授戒;十年后,又于九宫山最深处见一人巍然独坐,即前赵复阳也,于是又授天仙戒。王于顺治三年(西元一六四六年)说戒于白云观,受戒弟子颇多,著有《碧苑坛经》。
龙门八代伍冲虚,初师曹还阳十九年,同炼外丹;后遇李泥丸得五雷法,炼丹垂成而飞者五十有七次,最后外丹成,将试取吞,李泥丸突至,戒之勿服,持之点石,轰然大响,云霞为之变色,金成而泥丸杳矣。后于崇祯十三年端午于王屋山,遇王昆阳授三大戒,乃炼内外丹而成功者。然于其著作中,却不及炉火之事,岂炉火不易作为,故秘而不宣乎?
柳华阳为龙门九代,师伍冲虚,自谓励志江湖三十余年,修道学仙,著有《慧命经》、《金仙证论》。唯据闵小艮之说法,此二书与谢凝素之作大略相同,闵虽讶异,但并未追问。柳之门人不少,且多长寿,如了然、了空、琼玉、了尘皆是,赵避尘、杜心五两人为了然、了空之门下,而杨青藜则为琼玉、了尘之弟子。
明嘉靖年间,淮海陆西星,业儒而屡试不第,转而向道,得吕纯阳及诸仙传授,精于人元栽接之术,并及于炉火,所著《方壶外史》,乃一部栽接丛书,精醇无比,其所传授之丹诀,玄门称为东派;间亦兼学佛,有《楞伽要旨》一书传世,时年已八十余岁,又不久即坐化。
《金丹真传》作者为孙汝忠、孙汝孝两兄弟,其师乃父,即孙教鸾是也,孙之丹诀得自安师,虽然为栽接之法,但繁琐无当,仇兆鳌为此派嫡传,陶素耜虽属此派,然实钦迟陆西星之精醇,观其著述可知。仇氏虽精此道,然据其诗之意,恐亦曾为败军之将也。仇诗曰:
采药须求北地花。丹经错认玉生芽。
苏台凋后燕台继。悔恨当年养鼎差。
朱元育有《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二书传世,其中《参同契阐幽》与俞琰之《参同契发挥》先后辉映。俞琰之发挥,详言身中法象,朱元育之阐幽,则说明参同易理,朱氏初得龙门派张碧虚指示玄关,又于终南深处遇灵宝老人点开心易,故其注参同,赖有深厚之易理学养,方能挥洒自如。唯朱氏究为何时人,仍有待考证,盖成都守经堂与《道统大成》两版本所载年代相差一甲子也。
刘悟元为龙门十一代弟子,有《道书十二种》传世,其中《神室八法》、《神室九要》堪为入道初学之励志指南,《修真辨难》最为精彩,闵小艮为之参证,亦复深入。陈撄宁认为刘氏喜将前人之名词术语推翻,自己重新冠以名词,是属于乡愚谨愿之士。
闵小艮为龙门十一代,其师高东篱。高师殁前,嘱闵以师礼事同门沈太虚。闵自幼好道,苦心经营金盖山,撰有《金盖心灯》,并评注《古书隐楼藏书》,全书大抵中肯,虽有部分标新立异,穿凿附会,然终为瑕不掩瑜也。闵之门下薛心香,著有《梅华问答编》,畅言三教微旨,玄妙程度,不下乃师,且多精华而少糟粕,另有《金仙直指性命真源》一书。
清道光年间,西蜀乐山长乙山人李西月,因养病于峨嵋县,遇郑朴山授以丹法;又遇吕纯阳、张三丰于禅院,乃于洞天中钻杳冥七八年,方得把柄。著有《三车秘旨》、《道窍谈》、《黄庭内外景经注》、《无根树注》、《海山奇遇》等书,兼言清净栽接之旨,后世称为西派。
汪东亭为西派,与柯载书、柯怀经数人同师吴百川,著有《性命要旨》《教外别传》《太极图说注解》等书,并編著《道统大成》。据说民国六年汪临终时,自叹未能大成,若非吴百川最后之来,则恐投胎夺舍亦难保证,此乃汪伯英之说,而汪东亭之门下海印子则谓其师临化,有求我于武当必有响应之遗言;并说鄂友十余人,唯柯怀经一人成功,余皆未许。汪本身为西派清净门,故于栽接法多所驳斥,《教外别传》一书辟之尤力。
方内散人生于清道光廿八年(西元一八四八年)自叙参性理者十年,参丹经者十年。参内典者又十年,精于清净栽接两门丹法,清净系出龙门伍柳,栽接派承《金丹真传》,著有《通一斋道书四种》,辨明南北两宗火候之不同,分别以邱长春《小周天火候歌》及陶素耜《还丹火候歌》为两派代表,与汪东亭同时,两人因属不同派别,故于火候之观点有异。方内散人后来得待鹤山人郑陶斋为之护法,据云已见大效验,忽发生变故,未知其结果如何耳。
好书尽在txtsk
作品相关 更新及告各位大大书
(起2X点2X中2X文2X网更新时间:2004…3…15 0:34:00 本章字数:811)
小道的《中华仙魔录》一般每天更新一章(3月17…19日是我的开题开题,这段时间可能不能保证),由于我工作忙,每天到家都已经10:00左右,所以等写完上传大概都要1;2点钟,白天各位大大就不要等了。
开题会之后如果时间允许我会恢复到以前每天二章左右的速度。
在周末只要有时间一般是更新二章,一章在下午,一章在半夜12:00整。
另外,很多大大对书中的情节和一些的剧情的发展经常会有意见和想法,大家可以写短信或者给小道的电子邮箱来信,小道的邮箱是:yifes1@163
但是各位大大请注意,小道写的是YY加玄幻的小说,按小道自己的性格来看,书中几乎所有和主角关系亲密的可爱人物基本牺牲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各位大大完全不必为他们的前途担心,就算在书里有这样的内容出现,按照YY的原则主角最后也有扭转乾坤的力量。毕竟来说这种小说是给大家用来在紧张生活中放松所用,相信大部分人和小道一样讨厌悲剧。
今天第六回的开头那些解释原本是不必要的,但是看见有兄弟为苏尹之死难过所以不得不加上。
经过小道的这个说明,下次这些兄弟应该有心理准备了哟*^o^*
周道儿的灵力至少在近期不会得到太高的发展,大家应该晓的小道的脾气,创造一个无敌的主角向来不是我的所好,不过呢。。。小道的炼丹和制器之术能发挥到什么地步咱就不好猜测了,究竟这小子脑袋瓜子是一流的说。
最后鄙视一下起点的版主老大们,小道写信申请上一次强推,这几位老大竟然连一句‘你不够资格’也不回复我,大伤我心,特此鄙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各位弟兄看到这里请点一下这个链接,去幻剑支持小道一下,不需注册的,几秒钟而已
好书尽在txtsk
作品相关 中华道家修炼学十大宗旨
(起1E点1E中1E文1E网更新时间:2004…4…12 1:13:00 本章字数:2951)
此文乃田诚阳所著
中华道家修炼,源远流长。据(庄子)载传自“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经过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从中华道家到道教,虽其形式有所变异,其修道内涵却沿袭相传,经过历代修炼人士的实修实证,不断完善其学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家修炼学。自成体系,沿传不绝。为了帮助同志们理解中华道家修炼真义,今就其基本宗旨,归纳言之,为以下十条:
修道养德,内功外行。
修道为内在修炼,即内功;养德为外在行持,即外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修炼的进步,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高尚的德行,同样也会带来修炼功夫的精进。反之,若德行不足,则与道无缘。昔秦皇、汉武贵为天子,毕生求仙,终不可得;而陈泥丸真人成道之前,不过是一个箍桶匠。可知修炼之道,不在贫富贵贱,道家所谓“炼药无拘富与贫”,关键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德,故“道不妄传”,修炼家云:”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至人。”对于修炼者来说,首先必须广立功行,方成大道。经云:“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欲成天仙者,须立一千三百善。”
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
道门以“道、经、师” 为三宝,认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因道所以立经,因经所以明道。”
道,即修道,指以自身功修,参悟大道。
经,即读经,阅读祖师著作,印证已修。
师,即师传,须要真师传授,指明道要。真师指有真正实修功夫的明师,所谓“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以上二者,是对个人内修而言。平时做功德,仍不可少。
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修炼之道,师法自然。“自然’之义约有两层:
其一,自然而然 不假人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强加个人意志,反害功修。故须顺天行事,天人合发,《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方合大道本体。
其二,因人而异,效验不一。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悟性(即理解能力)各异,即使师传相同,其内修之效验也不会完全一致。
如何才能做到合乎自然,要妙在于一个字——静。《阴符经》曰:“自然之道静”,故静者得之。
自行修炼,无量度人。
丹道修炼,主张“自度度人”。 首先要求个人潜心修炼,功成道备之后,就要显迹于世,广度有缘。一人行修,众生受益。否则徒求自了,带道飞升,于世无功,必遭天谴。《道藏》中《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曰;“仙道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