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外边挖过来的人才远不如自己公司培养的人才忠诚。
林子轩不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那一套,他觉得只要提供机会,激发员工的热情,他们能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价值。
企鹅公司的马总以前也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程序员。
林子轩下班回家,家里来了客人,其实不算是客人,而是他们家以前的保姆。
赵嫂在林家做了三年的保姆,小雪长大后就不做了。
林子轩给她在京城找了间不大的门面,夫妻俩开间水果店,靠卖各类新鲜瓜果生活,虽说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能赚点小钱。
赵嫂为人踏实勤快,任劳任怨。
和郑秀莲的关系很好,时不时的会带着新鲜的蔬菜瓜果过来陪着郑秀莲聊天。
林子轩一家人没把她当外人,小雪挺喜欢她。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就是如此,能处得来就叫做缘分。
晚上吃饭,是赵嫂做的菜,大家吃得习惯。
“赵嫂,好长时间没吃你做的菜,家里人都惦记着呢。”林子轩夸赞道。
“那是说我做的不好吃?”郑秀莲不乐意道。
“哪儿有,都好吃。”林子轩补充道。
大家都笑,小雪比平常活跃。
她想养一条小狗,赵嫂这次给她带来了一只出生两三个月大的小狗崽,不是什么有名的狗,就是一般的土狗。
唯一的亮点是身上的毛色较为一致,没有太多杂毛。
在农村养狗是正常现象,但在京城会比较麻烦。
养狗要办狗证,打疫苗,一个狗证是五千块钱,还要担心咬到人,不能上公交车和地铁,存在诸多的限制。
以前京城对养狗没有限制,导致野狗成群,随处可见。
九三年京城准备申办奥运会,相关部门大力整治野狗,要求养狗要办狗证,要拴在家里,不能随便放出来。
虽然那次申办奥运会没有成功,不过这项政策却延续了下来。
京城养狗的人家逐渐减少,只有真正爱狗的人才会留着狗。
不久前,小雪看到幼儿园里有孩子家里有小狗,非要闹着养一只,被赵嫂听到了,就给送了过来。
林子轩对养狗没什么意见,只是担心女儿是三分钟热度。
不过既然送来了,那就养着吧,过两天去给小狗办证件,打疫苗。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着闲话,林子轩提到了制作儿童剧的事儿。
小雪放暑假了,一个人在家挺闷的,慕姗姗想给女儿报个培训班,练练钢琴书法什么的,林子轩没有同意。
小孩子让她好好玩就是了,童年就要有童年的样子。
只是家里能陪着小雪玩的孩子不多,儿童剧的拍摄应该会很有意思。
他不是想让女儿参演,就是过去玩玩,现场会有很多小孩子,小雪不会无聊。
“安全么?拍摄现场挺乱的?”慕姗姗担心道。
“找个经纪人带着,问题不大。”林子轩回应道。
慕姗姗想想也是,女儿是个喜欢热闹的性子,在家里呆不住,那些人知道女儿的身份,保护她还来不及呢。
只要小雪别给剧组添乱就谢天谢地了。
小雪听到能出去玩,更为高兴了。
吃过饭,林子轩开车送赵嫂回去,虽说赵嫂要坐公交车,不过左右就十几分钟的车程,送送就得了。
在车上,赵嫂有点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样子。
“赵嫂,有事儿?”林子轩察言观色,询问道。
“林总,我刚听你说要找小孩子演戏,我有个小侄女,自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模样好看,在上初中,不过家里条件不太好,你看能不能……”赵嫂请求道。
“我当什么事呢,你把她带过来吧,我给她安排个角色。”林子轩承诺道。
华国是个人情社会,这种事情很常见。
只是一部儿童剧,又不是上千万的大制作,林子轩没必要拒绝。
就算这个女孩实在不适合演戏,安排个配角也就他一句话的事儿。
赵嫂在林子轩家里做了三年保姆,见识了京城演艺圈的明星大腕,听到了不少传闻,她觉得做明星真的很赚钱,对孩子是条好出路。
今晚听到有这个机会,才试着问了问。
“可能要过两天,孩子还在老家呢,我回去一趟把她带过来。”赵嫂赶忙道。
“那行,路上注意安全,咱们不着急。”林子轩嘱咐道。
两天后,赵嫂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过来了。
女孩模样不错,小脸鼓鼓的,有一双灵动的眼睛,笑起来显得很可爱。
“这是小颖,十三岁,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赵嫂介绍道。
女孩叫做赵莉颖,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没打算让她上高中,而是准备考一所中专。
这在农村相当普遍。
上高中的花费太大,考上大学后负担更重,如今大学收费一年比一年贵,条件不好的家庭承担不起。
上中专的话三年后就能出来工作赚钱,农村学生考中专的比例不小。
“小颖,给叔叔唱首歌。”赵嫂催促道。
赵莉颖唱起了一首儿歌,声音清脆,还伴着舞蹈动作,虽然不太标准,不过举止自然,表情不做作。
这就很难得了。
第六百零九章幸运
一首歌唱完,林子轩点了点头。
儿童剧对演员的要求不高,只要不是那种看到摄像机就躲,念台词磕巴的孩子就行,这个小颖的表现尚可。
明天剧组会对主要角色重审,让她加个塞好了。
“这样吧,让孩子今晚睡在这里,明儿我带她去一趟公司。”林子轩安排道。
四合院里的空房间不少,有间是赵嫂以前住过的,各种生活用具齐备,省得孩子跑来跑去的麻烦。
小雪对这位新来的姐姐很好奇,两人还太熟,互相打量着对方。
这是赵莉颖第一次来京城,正在过暑假的她被姑姑给拉了过来。
一路上,姑姑给她讲了很多事,她听得懵懵懂懂,不过却记住了一条,那就是来了京城能演戏。
她从小喜欢看电视剧,爱好唱歌,有成为明星的梦想。
只是她出身普通家庭,家里没钱让她上艺术学校,艺术学校的收费更高。
她只能按部就班的上完初中,考上中专,毕业后找份普通的工作。
这份人生规划离梦想是如此的遥远。
如今听到能够演戏,女孩心里别提多兴奋了,不过姑姑提醒她别太疯,要懂礼貌,外边不像家里那么自在。
正因为如此,她一直保持着乖巧听话的模样。
而且,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不熟悉环境,难免拘谨。
林子轩留下女儿和赵莉颖,没有去管她们,孩子有一套自己的沟通方式。
小雪邀请赵莉颖一起去看小狗,讲着和小狗的趣事。
她这两天都是亲自喂小狗,给小狗洗澡,像是有了一件新玩具。
林子轩托人给小狗办了狗证,要过些天才能拿到,先打了疫苗,虽然小狗没什么危险,不过有备无患。
赵莉颖听着小雪的讲述,真心觉得城里的孩子可怜,养只小狗都那么高兴。
这种小狗在她哪儿几乎家家都有,一点都不稀罕。
小狗的话题拉开了两人友谊的序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吃了晚饭,赵莉颖躺在陌生的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她睡觉认床,这儿的床虽然比家里的干净柔软,可还是家里的床睡着舒服,这儿房间里有空调,不过她还不习惯。
听惯了家里风扇的噪声,周围的狗叫声,突然这么安静有点心慌。
林子轩所住的四合院周围都是民居,离马路较远,又是独门独院,外边的声音很难传进来,静谧的很。
除了不习惯,赵莉颖心里还有点小兴奋,她要演戏了。
这是她睡不着的主要原因。
从昨天到今天,从家里到京城,她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
赵莉颖知道林子轩,她从同学哪儿看过《小雪的大冒险》,不过只看了四本,最新的一本还没看到。
在那本书的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就是林子轩。
她白天问过姑姑,了解到林子轩不仅写小说,还是一家影视公司的老总,手底下有很多的大明星。
只要被这位林叔叔看中,她就能当明星了。
这么胡思乱想着,倦意袭来,女孩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林子轩带着赵莉颖来到好梦公司,把赵莉颖交给了小叶,让导演看着在《白蛇传》中给安排一个角色。
他不想过多的干涉剧组的运作,只要导演不犯错,剧组还是要以导演为中心。
这是圈子里的规矩。
当然,既然他出面了,导演怎么着也要给赵莉颖安排个差不多的角色,不能说不合适,不要这个小演员。
小叶明白这是走后门,但公司都是林子轩的,她这个经纪人也不能说什么。
“对了,过几天拍戏的时候我女儿会过来,你照顾一下。”林子轩交待道。
小叶一愣,作为公司的员工,她听说林总有个五六岁的女儿,只是还没见过。
能照顾老总的女儿,这是别人巴不得的事情,说明老总对她的信任。
小叶却在心里叫苦,我这是做经纪人,还是做保姆啊!
一群孩子就够她受得了,还要加上老总的女儿,万一有个好歹,她撑不住啊。
这就是工作,小叶给自己打气,我还年轻,我要坚持下去。
不管怎么说,她都要在做保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好的,林总,我一定会照顾好她的。”小叶保证道。
林子轩走后,小叶让赵莉颖简单填写了一份简历,简历上需要填写姓名、年龄、父母职业、学校和兴趣爱好等等。
然后,她带着赵莉颖和导演见面。
由于临时换了导演,剧组的工作人员格外卖力,谁也不想被公司老总惦记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他们对小叶的态度不怎么友好,有传言说是小叶告得密。
小叶没有理会那些人略带敌意的目光,她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她觉得自己是为了剧组好,为了公司好。
她不认为自己是告密,只是如实的向领导汇报工作。
“这个孩子是林总带来的,导演你看看怎么安排。”小叶暗示道。
这句话她一定要说,要不然导演不明白,把这个小女孩给否决了,林子轩肯定不满意,导演也要受牵连。
“行,我知道了。”导演回应道。
赵莉颖不明白大人之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她唱了首歌,念了几段词,就被定下来出演小青的角色。
小叶和赵莉颖回到林子轩的办公室。
“林总,这是主要小演员的名单,你要不要看看?”小叶递过去一份文件夹。
文件夹里有小演员的照片和简历,还有出演的角色和导演的评语。
林子轩大致翻看了一遍,看到赵莉颖出演小青,还算满意,不过他觉得如果赵莉颖反串许仙的话会更有意思。
左右只是一部儿童剧,他在旁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样,这个演白素贞的刘诗施和赵莉颖以后就归你来带了,公司把她们给签下来,有没有问题?”林子轩提议道。
“没问题。”小叶坚定的回答道。
果然是要做保姆了,还是长期保姆。
小叶心里苦啊!
如此以来,她手里就有了黄勃、刘诗施和赵莉颖,她并不知道自己被幸运光环笼罩,成为了最幸运的经纪人。
第六百一十章童星
小叶叫苦不是没有道理,成为童星的经纪人相当麻烦。
童星的合同和成年人不同,童星要上学,没有演戏经验,情绪不稳定,这都需要经纪人来解决。
经纪人还要处理童星的家庭矛盾,尤其是童星的父母。
遇到通情达理的还好,如果遇到那些特别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