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苏联-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行为,等同于向美利坚合众国宣战。我国绝对不容忍这种行为,所以我们的国会通过了向日本宣战的决议,德国和意大利随后也向我国宣战,从这开始,美利坚合众国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盟友。

    对于我们的盟友,美国会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我们不但能够向贵国提供卡车、火车头、电台等战略物资,还能够提供一些武器装备,包括枪械、飞机、坦克等武器,而且数量绝对不会少。

    就在不久之前按,罗斯福总统亲自给本人发了电报,重点提到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就是苏联的利益。

    我希望莫洛托夫先生您,还有斯大林先生、苏联政府,也能考虑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对于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事情做出一些调整。”

    斯坦哈特的话语里,其实也带有另外一层意思,大概就是:“我们美国会给苏联提供更多的援助,而且数量不会少,但条件就是你们必须要考虑我们美国的利益,不要再做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事情(包括输出革命和支持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活动)。”

    “斯坦哈特先生,我再次感谢美国对我国提供的援助。”莫洛托夫依然微笑着,说道:“和提供装备相比,我更希望贵国能够提供更多卡车、火车头等运输载具,还有罐头、粮食、茶叶等军需物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无线电台、雷达等电子设备。

    在原材料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铝材,还需要橡胶、装甲钢、航空燃油等物资。”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里,苏联都不缺乏武器装备。事实上,苏联的火炮和迫击炮产量在整个二战期间位居世界第一,而坦克、装甲车和飞机的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二,装备根本就不太缺乏。

    但是,苏联的卡车产量却位居世界第五,整个二战期间也就生产了26。5万辆卡车。而美国援助苏联的卡车数量却达到了42。7万辆,比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生产的卡车数量还要多。

    除此之外,苏联的火车头数量也很缺乏,导致苏联的火车数量不足,铁路系统难以负荷上千万军队的后勤需求。

    而苏联的电子工业发展基础本身就不太好,电台的产量并不足以让一支人数达到一千万人的军队完全配备,导致军队在通讯上和指挥上出现困难。部分坦克部队也因为没有配备无线电台的缘故,而要靠旗语指挥,作战时难以协调,严重地影响了作战效率。

    铝材和橡胶的缺乏也导致苏联的飞机、卡车和坦克的生产因为原材料供应的问题而受到影响,飞机缺乏铝材,结果大部分飞机只能用木材来制造;而卡车、坦克也因为缺乏橡胶,而影响了轮胎和炮塔胶圈的生产,坦克唯有采用全金属车身,削弱了部分性能。

    至于粮食供应的问题,在曼图洛夫所在的这个时空里,苏联军队的食物供应倒不怎么缺乏,毕竟乌克兰这个大粮仓并没有尽数落入德军手中,而西伯利亚、哈萨克等地区也开垦了不少土地进行耕作,粮食产量倒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只是苏联的食品工业不太发达,罐头食品的产量并不足以供应上千万军队的所需。再加上苏联的军队一向有配给茶叶的传统,但苏联的茶叶供应太少,导致苏联出现了罐头食品和茶叶供不应求的问题。

270 找问题() 
美苏新一轮的租借法案还没有定下来,曼图洛夫就已经开始在后方指导生产工作了。

    美国提供的援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保障苏联后方的工业生产足够维持上千万军队所需。

    在历史上,美国援助对苏联抗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西部大部分发达地区被占领的情况下,苏联失去了基辅、哈尔科夫、顿巴斯等多个工业中心,严重地影响了苏联的工业生产。幸好苏联建设人民委员部和撤退疏散委员会的工作效率高,及时将大部分重要的工厂搬迁到大后方,在短时间内重新投产,苏联对外国援助的依赖性将会更大。

    除此之外,苏联的粮食产量却因为乌克兰这样一个“大粮仓”的沦陷而大受影响。但农田又不像工厂那样能随便搬走,结果苏联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要不是美国给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援助和罐头等物资,恐怕苏联真的要面对粮食不足的问题。

    幸好,在这个时空里,乌克兰并没有悉数落入德国法西斯手中,乌克兰农民像往常那样耕作,在1941年年底收割了他们辛辛苦苦种下来的粮食。

    (历史上,乌克兰有很多农民还没收割粮食就撤退了,结果把大量的粮食留给了德国人。)

    而且,在曼图洛夫担任新西伯利亚州委书记期间,就利用着西伯利亚可耕地面积大的特点,大搞土地开垦工作。

    同时,他也对新西伯利亚179厂的扩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提高了179厂的生产规模,提升了农业机械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西伯利亚,乃至于整个苏联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另外,乌克兰的工业体系也因为德军兵锋未到的缘故得以继续生产,而曼图洛夫同时也在乌拉尔、西伯利亚等地提前建立了新的军工企业,发展了多个工业区,让苏联的工业生产比历史上的这一时刻还要发达不少,所以物资的供应也更加充足,对外援的需求和依赖性自然也就减少了。

    但尽管如此,苏联政府依然希望能够从美国获得更多的援助。一来,是因为苏联的部分工农业产品比较缺乏,不足以供给军队所需。二来,是想占更多的便宜,就算苏联不缺坦克,不缺石油,不缺钢材,但也照样要求美国提供这些物资,这不是占便宜还是什么?

    便宜是要占的,但这并不代表苏联就可以靠占这点便宜过日子。无论是对曼图洛夫,还是对斯大林来说,美国的援助只能算作是一点补充。最重要的还是要搞好苏联自身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西伯利亚、乌拉尔、中亚这些后方地区的工农业的生产。

    为此,刚成为国防委员会委员,身兼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的曼图洛夫,就专门从莫斯科赶到了西西伯利亚,专门去这个自己曾经一手建设过的地区视察、指导一下,确保西伯利亚这个战略大后方的生产不出问题,能够从后方向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兼副国防人民委员,我们新西伯利亚州的前任州委第一书记——弗拉基米尔·曼图洛夫同志!”

    曼图洛夫在一片掌声中,再次来到了新西伯利亚州委的会议室里。

    以前他还是新西伯利亚州党委第一书记的时候,经常在这个会议室里召开州委会议。

    但自从他离开新西伯利亚,去莫斯科任职之后,他就再也没来过这个会议室了,直到这一天他从莫斯科过来,以中央代表的名义前来视察,这才有了回到这里的机会。

    曼图洛夫扫视了在座的人,发现大部分人都是熟人了,其中包括了现任新西伯利亚州党委第一书记契尔年科,还有各个市委和当地国营大厂的领导。

    除了新西伯利亚州委、各市市委和厂代表以外,出席这场会议的还有克拉斯诺亚斯克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帕维尔·赫里斯托弗罗维奇·库拉科夫、鄂木斯克州党委第三书记维罗妮卡·乌斯季诺娃。

    “好了,同志们,”曼图洛夫走到了他的座位前,站着说:“我很高兴能够再次见到你们。”

    曼图洛夫坐了下来,双手合拢地,放到会议桌上,说道:“今天我来呢,并不是来跟你们叙旧的,而是代表国防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国防人民委员部、建设人民委员部、红军总政治部,来向大家了解一下工作。

    开始之前,我先代表中央感谢大家对西伯利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你们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掩饰的。

    今天我来主要就是想跟大家了解一下西西伯利亚工农业生产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果大家有困难的话,不妨跟我说,我们国防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也就是后来的最高部长会议,相当于我国的国务院)一定会向大家提供帮助。”

    曼图洛夫一回来,就展现出一副急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让在座的新西伯利亚干部们回忆起曼图洛夫担任州委第一把手的日子。

    这是曼图洛夫一贯的行事风格,正是这种“积极寻找问题,尽力解决问题,积极寻找不足,尽力弥补不足”的态度,让新西伯利亚的社会、经济情况得到了改善。

    在他在任期间,新西伯利亚党组织、政府解决了很多埃赫(前西西伯利亚边疆区党委书记,在西西伯利亚边疆区拆分为新西伯利亚州和阿尔泰编辑器之后,任新西伯利亚党委书记)在任期间留下来的问题,为新西伯利亚的经济、民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西伯利亚州的干部们早已经习惯了曼图洛夫的这种行事风格,但专程过来出席会议的克拉斯诺亚斯克边疆区党委书记库拉科夫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一个喜欢找问题的领导,这大概就是他成功的原因吧。

271 生产积极性() 
曼图洛夫一说完,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又变得安静起来。

    他们不是不想说出问题,也不是不敢说出工作上存在的困难,而是不知道该说出什么问题,什么困难。

    曼图洛夫是一个比较苛刻的人,这一点在座很多新西伯利亚的干部都知道,所以他们不敢对曼图洛夫说出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就算说了,也都是一些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的问题。

    万一问题太严重了,曼图洛夫就要这些干部负上责任,如果困难太大了,最后解决不了了,这些干部又得看看曼图洛夫的脸色了。

    “同志们,真的一点问题也没有吗?工作上没有任何困难?”曼图洛夫说话的语气比较中性,脸上也没有表情,在座的人们根本无法从语气和表情上判断出他的心思。他究竟是知道了一些情况,想要趁这个机会把大家批判一番呢?还是真不了解情况,真的只想了解一些问题?

    “书记同志……不!人民委员同志,上次去军工综合体视察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存在问题。”僵局被现任新西伯利亚党委第一书记契尔年科给打破了,他非常了解曼图洛夫的工作风格,也能够理解他现在的心情。

    曼图洛夫从莫斯科远道而来,总不能跟他说“啥问题也没有”来敷衍他吧。人家是代表中央专程过来找问题,帮忙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听人们汇报政绩的。

    既然是来找问题的,是来解决问题的,那总得有些问题要让他找到吧,要让他解决吧。

    于是,契尔年科就提出了一个全苏联所有机构(包括党政机构和工厂、集体农场)都会存在的问题——怠工。

    在苏联,特别是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几乎不存在干部贪污腐败的事情。但懒政、怠工的问题却几乎在各个部门,各个工厂里存在。

    这些问题之所以普遍存在,就是因为这些问题难以解决。无论是苏联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没有提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结果怠工和懒政的现象不但没有被压制,反而还越来越严重,存在问题的人也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