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家淦对自己的使命非常的清楚,他也不想大家闹成这样,最后搞得他进退不得。于是私下里对小蒋说,想想办法吧,这样闹下去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于是小蒋说道:“好,我来想办法。”
小蒋在严家淦继任总统一天之内便主动辞去自己所有职务,以退为进先将了严家淦一军,挑战总统的权威。接着借父丧压老臣,做出一副天下第一大孝子的名头,并且开动早已掌握在手的宣传机器,不仅赢得了从官员到民众的同情,还获得了最合理继承人的民心。
同时蒋介石交给蒋经国的情报机构全面运转,秘密监视岛内各地动态,将一切情况掌握在手,甚至是实战了某些不光彩的手段。然后蒋经国又策动蒋介石在军中的心腹效忠,并联络他早先当国防部长时的手下,一下子掌握的军队。
如此一来,刚刚坐上总统宝座的严家淦,直接被架空了。识时务的严家淦,很快推荐蒋经国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为主席暨中常会主席,几乎是把手中权利全部交到蒋经国手中,自己只当一个空壳总统,正式开启了台湾的“蒋严体质”时期。
接着严家淦和蒋经国以台湾当局的名义发表《告大陆同胞书》,号召完成蒋介石遗愿;推翻大陆政权;同时继续奉行贯彻蒋介石对大陆同胞的一切“保证”。
蒋经国当然不可能打回大陆去,这么做的目的一是安抚民心和军心,二是表明了以严家淦和蒋经国为中心的领导阶层道统纯正。
凌世哲作为一个商人,自然不可能看明白这些,但老爹凌志高和岳父李春来对于局势的变动,仅通过新闻报纸就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两位老人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指着电视机和报纸给凌世哲逐一分析,听得凌世哲是目瞪口呆。没想到一向和善、节俭、明煮的蒋经国,居然还有这么一手。
不过想想也是,蒋经国要是真的是一个纯粹的正人君子的话,他在苏联时早被当做反/共/分/子给清理了。要知道当初蒋经国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儿子留学苏联,正逢斯大林血腥大清洗,蒋经国可是跳出来公开高喊“打倒蒋介石”的。这一举动,不仅让蒋经国逃过了斯大林的清洗,甚至还因大义灭亲的举动,当上了苏联一家工厂的厂长。
凌世哲突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天底下没有圣人,外面看上去再光鲜,也有见不得人的地方。每一个成功的政治家,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集合体。
当国民党老派官员还在负隅顽抗,四处奔走的时候,王贤致已经肯定蒋经国会胜出了。其实这些国民党的老人心里多少也清楚,之所以还在对抗,除了抱有侥幸心理外,不过是想通过这种抗争获得更多政治筹码。
凌世哲呆在香港置身世外的看台/湾的热闹,这种政治斗争他不想参加,参加了也没屁的作用。
不过他却对自己的大舅哥李臻说道:“大哥的公司要是想要走顺风路,现在是最好的依附时候。再晚两天就大局已定了。”
李臻闻歌而知雅意,连夜写出一篇以自己和凌世哲为署名的文章送到《中央曰报》。文章的内容肉麻至极,但却没有直接拍马屁,免得以后遭到别人的诟病,说他是蒋经国的走狗。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式的散文,大致是写了自己从小生活在退伍军人的家庭,父亲常常讲起蒋公当年领导抗曰的光辉岁月,有意无意地将蒋介石的功绩吹嘘一番。接着又谈到自己当年与蒋经国的几次接触,说蒋经国在春节期间,带着他踩着泥水徒步进山考察当地的人民生活状况,说蒋经国节俭孝顺之类,反正是把小蒋从人品到施政能力狠狠地吹捧了一番,但却没有明说出来,只是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已。
李臻虽然在台/湾政坛上屁的影响力没有,但在台/湾商界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文章发表后,多少引起了一些反响,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蒋经国的印象大好,觉得这么一个既孝顺又朴素又一些为民的人来执掌台湾,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发表后,多少引起了一些反响,特别是台/湾的商界对蒋经国的印象大好,觉得这么一个既孝顺又朴素又一些为民的人来执掌台湾,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李臻在文章中没有发表任何的个人观点,完全是照实写下自己的经历,即便是有反驳者也找不出话来还击,更何况,又有谁敢在蒋介石大丧期间出来说蒋经国的不是。
----------------------------------------
蒋经国的官邸。
为蒋介石守了一天一夜灵的蒋经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不过他却并未睡觉,而是让秘书将整理好的各地报纸拿来。虽然他可以通过手下掌握的情报机构获得详细的动态,但最直观的还是这些报纸,哪个县哪个市的官员表态支持他,直接就能在这些报纸上看出来。
这些报纸最重要的内容,早被秘书用红笔勾勒出来,蒋经国只要简单的过目,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
“咦,这两人倒是有趣。”蒋经国突然翻到一份地方报纸上李臻写的文章。
事实上,李臻和凌世哲联合署名的文章最初只在国民党的《中央曰报》上发表,但各地的地方报纸连曰不断神话蒋介石、吹捧蒋经国,反反复复都把能写的都写完了,一旦发现其他报纸有这方面的文章,立马便扒过去转载。
实际上,台湾的工商界,自然是要帮着宣传的,作为一名商人,李臻和凌世哲却是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来表明立场的。
蒋经国此时正缺这个,这些天他又是当着众人的面三番五次地哭灵,又是每天接见、慰问前来吊唁追思的市民,还要报纸刊登他的旧作《我的父亲》,还拿出蒋介石给他写的一些字交给报纸发表,无非就是要争民心做姿态。李臻和凌世哲联合署名的这篇文章正好像是蒋经国瞌睡来了送枕头一样。
“这个李臻,好像是搞电子代工产业的吧?这个凌世哲,他好像在台/湾有一家院线公司吧?”蒋经国有些不确定说道,近一个月来他的目光都放在了弥留的蒋介石和政治局势方面。
“是的,李臻是凌世哲的大舅哥,是李春来的长子,他的两个妹妹都嫁个了凌世哲为妻。李氏精工是台湾,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安布雷拉绝大部分的电子产品都是李家给代工的,除此之外,李臻同时还给欧美的电子企业做代工。而这个凌世哲就更不得了,他是安布雷拉公司的创始人,这家公司在去年的全球销售额,超过了200亿美元,他几年前收购了他二哥凌世荣手里的亚洲院线,并改名万达院线公司,在台/湾有五十多家影院。
接着又在香港和好莱坞成立一家名叫梦工厂的电影制作公司和动漫制作公司,听说这家公司还得到了五角大楼的保护。”秘书的工作显然做得非常仔细。
蒋经国道:“国丧结束后,让新闻局和教育部给他发几个奖表彰一下,这种国际人才我们还是要好好扶持帮助的。”
“我会通知那边的。”秘书道。
蒋经国突然说道:”我记得万达院线是跟中影合作的?”
“是的,中影在万达台湾公司中占有30%的股份。”秘书接着说道:“先总统病危时,万达院线受到一些冲击,李臻找了中影方面,但中影却没有给他们任何的帮助。”
“这怎么行,中影持有万达的股份,万达有难却不相帮,你告诉下面,不要再去闹了,另外,叫中影退出万达。日后,凡是梦工厂出产的影视剧、漫画和动画片,只要没有出格的内容,可不可以在台上市。”
“完全可行。”秘书道,他明白蒋经国的意思,动漫《壮志凌云》在欧美取得的巨大的反响,让美国国防部都不得不正视它,还要为它提供保护,这种保护虽然非常有限,但落在蒋经国眼里,就代表着凌世哲跟美国军方有着深厚的关系,更何况这次凌世哲和李臻又帮了他这么大的忙,于是于公于私,他蒋经国都要有所表示,更何况凭着凌世哲跟美国深厚的关系,交好凌世哲对自己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文章没发表多久,蒋经国已经顺利地掌握了大权,而其他一些对政治有些敏感的文人和艺人,这时才反应过来,纷纷撰文歌功颂德。其实从蒋介石的死讯传到之后,便有不少机灵的文人歌颂老蒋的光辉一生,但却都忘了将歌颂重点放在小蒋身上,直到这个时候才纷纷来补救。
一时之间,什么《我眼中的蒋院长》、《蒋院长新政之我见》等等乱七八糟的文章铺天盖地制造出来,再次掀起了歌功颂德的。不过相比起李臻不着痕迹的拍马屁,这些文章就下乘多了,其用词之肉麻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十二天的“国丧”终于过去,蒋经国也已经将局势完全掌控,方方面面或拉拢或打压,调教得服服帖帖。
台湾的军政两届也来了一次大换血,蒋经国的亲信手下和盟友占据着各个关键职位,做出某种妥协交易的国民党老派虽然失去了权利,但他们的后代门生却得到了高升,至于那些死硬的反对派,下场可想而知。
经过这次事件,李家的势力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还更上了一层楼,凌世哲在台的院线,从此以后没人敢来骚扰,经过十年的发展,万达成了台/湾的第一大民营院线。
;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摩托()
吊唁完蒋介石后,凌家一众人就直接离开了台/湾回了香港。
一天之内,连续的两地奔波,对年事已高的凌志高的身体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对他的健康是有很大伤害的,但没办法只能如此,老蒋死后的台/湾已经个是非之地,能离他多远就离他多远为好,所以从国父纪念馆出来后,凌世哲提出马上回香港的建议时,大家都没有反对,这时的台湾实在非久留之地。
同机而来的还有李春来和李臻一家子,显然他们也跟凌家是同一个心思。他们在香港住了一年多,直到台/湾的政局彻底明朗以后才回到了台湾。
还好,凌世哲早就做好的准备,在飞机里建了个特别保健仓,让两位老人在里面休息,随行的还有从美国高价聘请来的私人医生24小时的监护,一路上无惊无险,两位老人家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
李家在香港有自己的别墅,但李春来没有跟李臻住在一起,而是应凌志高之遥,住进了凌志高在铜锣湾新建的海滨别墅。
凌世哲和李臻明白两位老人的心思,随着老蒋的过世,当年一起跟着打天下的老伙计是走一个少一个,趁着有生之年,大家是聚一天算一天,说不定哪天就再也醒不来了。
回到香港后,还没来得急扫除一身的疲惫,凌世哲就投入了新的工作,香港安布雷拉总部大楼经过将近五年的建设终于竣工了,原安布雷拉香港工业公司现在改成了安布雷拉亚太总部和香港的实验室,以及众多的子公司都要搬到新大楼去。
香港总部大楼是凌世哲模仿前世的苹果飞船总部大楼,位于将军澳靠近海边,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