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外销产品的尝试。

    比如说,带着耶稣和圣经的瓷器,再比如说,明显西洋风格丝绸,这些在中国,是绝对不应该出现,也不会出现,显然是外销的订单。

    真正大规模流行的,是在航海时代,特别是欧洲发现了前往印度的道路之后,在宋朝时期,欧洲还处于比较愚昧的中世纪的时代,混乱制约了商业的流通,欧洲比较差的航运,也让大宗物品无法流通,大部分运往中亚阿拉伯地区的商品,或者被当地消化掉了,或者就此消散。

    海上运输,算是一个最大宗,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条路线,可是实际上,中国在陆上,还有一条更加恢弘的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可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前202年之前,甚至更早期的商周时期,甚至是远古,中国的商品,已经流入了草原,甚至进入到了欧洲。

    亚欧是一个整片的大陆,在这一条大陆上面,中间是茫茫的草原,草原的流动性,还有马帮的出现,让商品开始了简单的流通,或许没办法跟西汉的丝绸之路那样,短时间的把中国的商品,主要是丝绸,运送到欧洲,可是日积月累,年代更迭之下,慢慢,也有了交流。

    毕竟,哪怕有丝绸之路,欧洲或者是中亚,对于丝绸没有需求,怎么可能有买卖,也正是最初的几百,几千年,慢慢培育了这个市场,这才促进了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不论是海上,还是路上,任何一条路,都是数万里之遥,茫茫的旅程,让大量的货物,或者丢失,或者损坏,中国传统的这些商品丝绸,瓷器,还是茶叶,都不是容易保存的,很容易因为各种的意外而损毁的。

    数量稀少是一个方面的,经过层层的损失,运送到了欧洲的,万中无一,这也是中国货物的昂贵的根本。

    事实上,当东西方航线开通的,运输量和安全性扩大的前提下,中国货物的价格,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最明显的就是丝绸,从一个只能够在贵族,王室之中流传的最巅峰的奢侈品,可以换取同等重量十倍的黄金的价格,迅速的流失到了普通的奢侈品,甚至最小的丝袜,普通人能够买得起。

    在这样的大规模的供给的前提下的,总量是在不断的上升,在明清时期,甚至是近代1840年之前,中国产品的盈利能力可怕的惊人,甚至连已经开始工业化的英国,都承受不了,不得不把鸦片作为筹码,否则,就无法打破中国的顺差。

    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大量供给的话,这些东西的价格就会大幅度的降低的,甚至如果当时中国跟上世界的格局,对这些东西进行工业化改变之后,必然会因为供过于求,而产生滞销。

    此时,除了北宋之外,其他的国家绝大部分都处于未开化的状态,这些国家的购买力很低,要知道,后世在18世纪中叶,经过了航海时代,还有对非洲和美洲的掠夺,欧洲已经相当的富庶,这才能够支撑起中国产品的增长。

    有了神速这个卡牌,甚至说,即便没有神速这个卡牌,赵信都会择机进入海洋,无论是海上贸易惊人的收益,还是获得南美等高产作物,海上贸易都是志在必得的,这中间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件事情。

    从中国运出去的产品,那没问题,不愁什么销量的,毕竟,中国的影响力巨大,可是海上贸易,总不能只出不进吧。

    随着船只的增大,必须要有一个又足够的销量,且有足够利润的,一些低一些档次的东西开始出现,再然后,就是刚需和必需品。

    是真的让他走向海洋,赵信对于海洋并不反感,甚至对于宋朝而言,在外敌环绕的前提下,走向海洋是唯一的出路,在失去了整个北方,只能够退守长江以南的南宋,所以拥有跟北宋相差不多的岁入,就是因为海洋的关系,现在,北宋有了赵信的出现,他有了这个基础,可以提前的出现航海时代。

    赵信的理解的,无论是范仲淹的改制,还是王安石的,他们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内部,主要是限制一部分,或者从一部分人的口袋里面掏钱,这种方法,可以平抑的阶级的差别,却有些太想当然了。

    断人财路都等于谋财害命了,更别说直接掏钱,这回引发巨大的动荡和反弹的,范仲淹的改革,因为仁宗的敏锐,很快就结束了,没有动摇住北宋的国本,王安石的改制就要了老命了,神宗当时收入是提高了,却断送了北宋的香火。

    北宋从此陷入到了无休无止的党政之中,为了反对而反对也跟着出现,强悍的北宋禁军,居然变成了杂耍和戏法,只有面了,这也是靖康之耻的基础,金国总共才多少人,打败了辽国的,又怎么跟北宋相比,只要北宋的禁军还拥有战斗力,哪怕是一层层的防守,也足以抵挡住金军,无数的城池,就足以把他的势力抵消掉了。

    航海却是真正的外部获得,从外部获得的每一分利润,都可以增加本身北宋的基本盘子,而在这些基本盘子之上,在赵信感觉最重要的,一是铜,二是粮食。

    铜代表着钱,中国一直都缺铜,可是从王朝兴迭开始,铜钱就成为最基础的货币,在铜钱没有外流的前提下,勉强够用,可是在北宋,北宋的铜钱相当的强势,亚洲这边的经济圈,朝鲜就不说了,日本,越南,大理,甚至在辽国和西夏,铜钱都是一个重要基础货币。

    换做信用货币纸币的时代,用钱来控制周边,这是一个好事情,可是对于北宋而言,这是贵金属货币,铜本身就有一定的价值,这体现不出这种控制,反而让北宋引发钱荒。

    中国铜的产量不足,整个世界来说,铜的产量可是相当多的,东南亚,美洲,甚至是日本,都有铜,只要掌控了这些地方,铜源源不断的进来,北宋钱荒可以得到解决,平稳过度之下,会产生相当不一样的效果。

    除了铜之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粮食,这是海商忽视的,而赵信却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临界点() 
铜作为钱的铸造材料,它对于北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相对于钱,粮食更加重要。

    无农不稳,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近代科技发达的社会,哪怕重点不断的变化,可是有一个基本点就是,粮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凌驾于一切问题之上的问题。

    以粮食为名各种警句,比比皆是,而粮食是整个王朝都必须注意的,常平仓,这个从战国时代就开始出现,一直绵延数千年,这是朝廷为了平稳粮价,做出来的,甚至每年会占据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重要方面。

    有了粮食才有一切,手中有粮心不慌,平时老实巴交的农民,一旦遭遇了粮食问题,立刻会变成了可怕的怪兽,绝大部分的农民战争和王朝动乱,大部分都是粮食问题推动的。

    粮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太容易保存,经过干燥处理之后米面之类的主食,最多也就是储存个两三年,在封建社会,没有冷库,没有防腐剂的粮食,他们储存的时间更短,常平仓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到来的时候。

    中国北方,有史以来记载的小冰河气候的造成的影响都是一个统一的汉民族国度的灭亡,这种气候,影响是全球性,有说宋朝时期,也同样遭受这样的气候,不过是在北方,北海结冰,高纬度地区的温度不再适合人的生存,游牧民族在饥饿和本能的催动下,开始南下的。

    可是这种气候,只是小冰河,不是大冰河,不是全球性质的,能够影响中国北方已经不错了,最少说热带他影响不了,如果能够从外部进口粮食,说不定,就能够平稳的度过这个阶段,这个灾害反而是优势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朝时期,因为小冰河推动满清入关,在得到了的明朝的江山之后,在清朝初期,小冰河气候减缓,消失,清朝的扩张也就开始了。

    不是每一个种族都拥有满清这样的机会,得到了明朝的花花江山的,恶劣的气候,对于整个亚洲的种族,都是一个巨大的璀璨,一些闭关锁国,弱势一点的,甚至全族俱灭,空白了大片的地区,而清朝所占据的中原精华区域,又因为粮食种植的先进,更快的恢复的,此消彼长之下,再加上满清的攻击性,这才促成了满清疯狂的扩张。

    讲这些有些远了,可是无不证明了粮食的重要作用,真的到了小冰河时期,北宋只要稳定自身,挡住异族的攻击,一旦小冰河结束,受到了巨大影响的异族,在无法占据东亚东部的这一片膏腴之地,那么他们灭亡的时间也不远了。

    海商们都是人精,他们真的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么?能够在这个时代,敢于出海的,哪一个不是人聪明人,他们也知道,粮食有很高的利润,五倍是最少的,十倍,甚至一百倍,也有可能,这是一个利润极高的生意,也是一个不缺买家的生意。

    但是偏偏,贯穿整个封建王朝,很少海商会运送过来粮食,除非是在闹饥荒的时候,可是海商们的信息和时效性,往往运来的时候,饥荒已经过去了。

    实际上制约粮食的一个问题就是,总体价格不高,就拿北宋汴梁的粮价来说,就算是极限,700文一石的大米,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价格了,饥荒或者特别时期,暴涨三五倍的,不能称之为常见,只能够算是特例。

    这样的价格,对1000料的海船而言,总价值并不高,,700贯,看起来不错,对于普通的海商而言,估计连运输费用都不够,可是1000料全部装成铜的话的,就是1000石的铜,这个价值完全不一样啊,如果是1000料的白银和1000料的黄金呢?那更加可怕。

    这就是总价值跟总利润的差别,有些产品,最终价值不高的情况下,哪怕翻上10倍,一百倍,扣除消耗之后,不但不会赚钱,反而会赔钱。

    可是这种情况,会伴随着船舶吨位的上升,会出现改变,因为船舶的吨位上升,代表着运输费用的降低,在后世,10万吨级和50万吨级的远洋货船,他单一造价,单趟成本,应该是在普通的万吨级货船之上的,可是平均到每吨的成本,明显是降低的。

    当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当总价值提升的时候,有些原来展现不出来的商品,就可以成为主力产品。

    只要海船逐步的发展,2000料,5000料,甚至是10000料的时候,同样,全部放上白银黄金,价值更高,赚的也更多,这是一定,贵重产品,有提升价值的贵重产品,他永远是海商的首选。

    可是激增的成本是无法承受的,2000吨级的货船,全部装上黄金,就算是后世,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国家,才能够承受如此庞大金钱,别说的这个时代,2000吨的铜,就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了,更别说白银和黄金。

    当总吨位上升,单趟单重量的成本下降之后,在细数之下,居然还是粮食最为赚钱,没错,是人就要吃粮食,在一些时候,比如说灾害或者粮荒的时候,这个粮食价格更高,特别是船在不断的增大的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