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那个僮儿,都是一付不急不慌的样子,定是见过不少世面。
猫县长好歹是个官,也知道深浅。
诸葛亮的穿着气度,一看便知,是望族世家子弟。
望族世家,都是子弟散布,人脉广播。尤其在荆州地界,世家之间,交往联姻,关系盘根错节。
稍有不慎,得罪了哪一方权贵,都不是他这个小小县长担待得起的。
猫县长有些迷糊,没有走过去。搓搓胖手,想了想,伸出胖指头,勾了勾,身旁差役会意,跑去叫来县衙刀笔佐吏景旭。
景旭是猫县长的亲信。学问不大,鬼点子不少,猫县长拿不定主意,就爱找他商量。
猫县长简略一说,景旭就哭丧了脸。“县长啊,你没事抓他作甚?!”
猫县长一脸无辜。“州府公文,让留住此人,本官是奉命行事啊。”
“哎呀!县长啊,你可知这诸葛孔明是何许人也?”
“呃……看着好像有点来头……”
“岂是有点来头?此人便是卧龙凤雏里的卧龙啊!”
“呃……呃……他很有名吗?”
“岂止有名!咱全县人的名头加在一起,都没人家大呢!他怎么可能是嫌犯?州府公文,只说将其留住,没说犯了何事,你怎么把他当嫌犯抓了啊?!得罪了他,麻烦可大了!”
猫县长更迷糊了。使劲搓着胖手,憋出一脑门汗。“这、这可咋办?”
“这、这可不好办了……”
孔明和僮儿站在不远处,看着猫县长和景旭。
景旭矮小瘦弱,和猫县长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嘀嘀咕咕,颇有喜感。
“公子,他们在干嘛?”
“呃……应该是在商量,如何招待我们吧。”
“公子啊,您想得可真美……”僮儿哭笑不得……
……
本想威威风风立个功,没想到惹上了麻烦。
自己惹的祸,不好办,硬着头皮也得办。
猫县长满脑袋都是汗,像是刚淋了雨一般。胡乱擦了把脸,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你……就是诸葛亮?”
“正是。”
“所犯何事?”
“在下没有犯事。”
“没犯事?没犯事,为何抓你?”
诸葛亮笑了。“在下也正纳闷,县长为何要抓在下?”
孔明一绕,猫县长更迷糊了。越迷糊,越出汗;出汗越多,说话越语无伦次。
孔明没空和他闲扯,笑着道:“在下直说吧。县长是不是想问,州府为何发文留住在下?”
“嗯!嗯!”猫县长使劲点着头,汗珠四处飞溅,像是要把脑袋甩干似的。
“州府征辟,在下不愿而已。”
孔明短短一句话,却听得猫县长和景旭瞠目结舌,直咽口水。
望族世家的世界,离他们实在太遥远。
猫县长为了做官,挖门盗洞,花了好多钱,疏通了好多关节,才弄到这穷乡僻壤当个县长。
望族世家子弟出仕做官,却是轻而易举。
最让猫县长羡慕嫉妒恨的是,不用花钱,州府主动征辟,人家还不愿意干!
猫县长彻底迷糊了。喃喃道:“还有这等好事……这可咋办……”
“好办,放在下走。”
“放你走?州府怪罪咋办?”
孔明笑道:“县长放走在下,权当在下没有途径此地,无人知晓,县长没有过错,州府自不会怪罪,在下还能领县长一个人情。县长留住在下,只是例行公事,无功劳可言,反倒麻烦。”
“有、有何麻烦?”
“麻烦吗……在下也说不好,不过,在下若被县长留下,被迫为官,便会向刘荆州恳请,督邮此地,县长以为如何?”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啊!
督邮官虽不大,却可稽查一方。
“啊……啊……别……别!本官这就放公子走!”猫县长吓得脸都白了,汗都干了……
……
离开下隽,僮儿松了一口气。
“公子,接下来去哪?”
“去洞庭、汨罗。”
“公子看过很多有关洞庭湖、汨罗渊的图册书籍,为何还要去?”
“前人图籍,语焉不详处颇多。按图索骥,纸上谈兵也。唯有亲临,眼见为实,方能了然于胸。”
“可是,人说那一带多土匪水贼……”
“小心些就是。”
第1191章 风大浪高湖中对()
游历之目的,在于亲历。
志向高远者,不仅能包容天地,还要了解天地。
必要时,方能以山水为阵,以草木为兵。
孔明之志,远及天下。经年游历,每到一地,必仔细考察。
山水之势,风土人情,都要详尽了解。
不同时令,山水之特点,风云之变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统帅何须言军马,胸中自有百万兵。
洞庭湖、汨罗渊,在旁人眼中,不过湖泊渊潭,但在孔明眼中,洞庭汨罗,既是辽阔的战场,又是鱼米之仓。
孔明在这一带逗留了很久,有时观风测雨,有时登高俯瞰。时而提笔描绘记录,时而停笔托腮沉思。
有时,蹲守在农田旁,观看农夫耕作,也能看上一整天。
僮儿早已习惯了,每当孔明沉浸于某事,僮儿便不打搅,在一旁独自玩耍。
……
这一日,风大浪高,孔明又来到洞庭湖,观察水势。
沉浸其中,风雨欲来,竟也不觉。
僮儿躲在树下,瘪着嘴,甚是无聊。
突然,僮儿惊叫一声:“公子!有土匪!”
孔明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湖滩上,一群人正往这边奔来。
“公子快走!”僮儿跑过来,拉上孔明就要走。
“不幸被你言中。”
“快跑吧!”僮儿惊慌,抱怨道:“提醒过公子了,这一带多土匪水贼,公子偏是不听。”
孔明面色凝重,却没有跑。“若是冲我们而来,跑也枉然。”
“落在土匪手里,就惨了!”
“非是土匪。”
那群人,衣着破烂,气势嚣张,僮儿自是不信。
“彼等肤色黑红,赤脚不着鞋履,奔跑时两腿外叉,必久行舟船之人。”
“哦……不是土匪啊。”
孔明点头,补充道:“非是土匪,乃水贼也。”
“……啊!”僮儿刚刚松了口气,听孔明一解释,僮儿又傻了,欲哭无泪地道:“有什么不同吗?”
“遇土匪必死,遇水贼可活。”
小小僮儿能有什么办法,唯有相信孔明。
……
那群人奔近,领头的汉子,黑红面庞,刀削斧砍棱角分明,朗声问道:“前面可是诸葛公子?”
人家目标明确,否认亦枉然。“鄙人便是。”
那汉子一抱拳。“某,洞庭湖杨幺,奉命来请诸葛公子湖上一叙。”
杨幺不说奉何人之命而来,诸葛亮也不问。心中明镜,何须开口,一切皆宿命,孔明只有无奈地叹息……
……
洞庭湖上,芦苇荡中。
小小篷船,刘琦孔明,相对而坐。
刘琦彬彬有礼,孔明一脸无奈。
“诸葛公子不必多虑,此番相会,不会有人知晓。”
刘琦考虑得很周到,特意选了风大浪高的天气,半请半绑,将诸葛亮邀至舟中。
芦苇荡中,十分隐秘,杨幺的手下,驾船在周围警戒,没人能靠近。
刘琦道歉,真诚而简洁,诸葛亮也无心听歉意之词,他现在心中,反复回旋的,只有两个字——宿命。
刘琦直言道:“琦自幼多病,早已心灰意懒,无意于天下之事、荆州之事。然,得仲景先生妙手神药,顽疾根除,遭大难而不死,琦终于有所感悟。”
诸葛亮不语。
刘琦也不计较,似对诸葛亮述说,又似自言自语。
“天不亡琦,必欲降任于琦。琦若不担此任,有违天意。刘琦愚钝,敢逆于人,敢逆于世,却不敢逆于天。此乃琦之宿命也!”
诸葛亮不语,但“宿命”一词,引起他的共鸣,诸葛亮终于缓缓抬起头。
“琦仰慕公子之名久已,鲁莽相邀,无礼之至。琦无有厚礼,只有满满诚意。以功名利禄相邀,有损公子之名。琦相邀之礼,只有两句话。”
诸葛亮不语,但刘琦注意到,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这是登船后,诸葛亮唯一的主动的反应。
刘琦一字一句道:“一句话,给琦自己,便是‘人不死,志不移’。”
诸葛亮依旧不语,但他已被刘琦打动,直视着刘琦的双眼。
“琦给诸葛公子,也只有一句话——深信不疑!”
诸葛亮低下头,他的眼睛湿润了……
良久,诸葛亮缓缓而坚定地抬起头。“得遇子玉公子,亮之宿命也……”
……
蓬船之上,刘琦孔明彻夜长谈。
“欲成大事,首在荆楚,子玉公子如何看待荆州之事?”
“荆州之位,琦无力争夺。然荆州之地,琦必须争!”
“然也!荆州之位不可争,荆州之地不可不争。”孔明赞同道,“无有荆北世家支持,子玉公子便得荆州之位,亦不稳。子美公子(刘琮)有人和,必得荆州之位,然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诸侯觊觎。刘绛天霸业初成,挥军南下之势,不可挡也。荆北之地,难久守也。”
刘琦连连点头。“琦想以荆南为根基,暂与荆北划江而治,徐徐图谋,可否?”
“可。荆南之地,地贫民悍,陷于群山。非成就霸业之沃土,却是休政整兵,卧薪藏胆,蛰伏待起之地也。然,仅据荆南,以图后事,尚且不足。需审时度势,借助各方之力。”
“孔明教吾。”
诸葛亮侃侃而谈:“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刘芒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能败西凉、克冀州,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地利,抑亦人谋也。今刘芒已拥数十万之众,跨数州而拥司隶,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寿春袁逆覆灭,刘芒兵锋直指雍凉。休兵袁曹、欲会盟嵩山,皆为雍凉之故尔。雍凉事毕,必图冀州,后则荆北。
“曹操假刘芒之势,据青兖,亦因天时之利也;刘备得徐州,人望之故尔;孙策据有江东,刘裕据巴蜀,坐拥地利。此四者,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公子应著信义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广交天下诸侯,西和蛮族,南占交州。据荆南交州之地,联合曹操、刘备、孙策、刘裕,抗衡刘芒,共分天下,而取其一。
“汉室衰微,刘芒早晚生取代之想,成天下公敌。其时,群雄并起,讨而伐之。灭秦者楚,代秦者汉。公子顺天行事,霸业可成矣!”
“善!”
刘琦以拳击掌,双眼放光,脸上哪还见一丝病容!
第1192章 政通人和百业兴()
袁术覆灭,刘曹袁休兵,中原硝烟,终于散去。
和平,是暂时的,也是宝贵的。各方诸侯,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休养生息。
秋季来临,中原迎来久违的丰收之年。
尤其是刘芒的治下,经贾思勰改良后的种子,大面积推广,粮食产量,普遍大幅度提升。少则增产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