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p;≈bp;≈bp;≈bp;那些酋长和豪帅对汉人了解比较多,汉化的比较好一些,其中也有聪明人,知道韩遂说的不错,皆保持了沉默,各想心事。
≈bp;≈bp;≈bp;≈bp;此前汉人确实仁慈,即便他们被俘虏了,也会重新安置他们,很少屠杀他们的部民。
≈bp;≈bp;≈bp;≈bp;也有人想,只是那些汉人官吏对他们横征暴敛,让他们接受不了,是那些汉人逼的他们走投无路才造反的,不能把责任全推到羌人身上。
≈bp;≈bp;≈bp;≈bp;高顺已统一北方,庞大的军队闲来无事,正好来剿灭他们,他们绝对抵挡不住,与其硬拼乃是自寻灭亡之道。
≈bp;≈bp;≈bp;≈bp;不管事实如何,现在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他们的下场比匈奴人还要惨,不仅会被灭族,甚至他们要终身做奴隶,他们的后辈也不能幸免。
≈bp;≈bp;≈bp;≈bp;众人意识到,投降已不可避免了,只是如何才能确保他们的利益,确保利益最大化?
≈bp;≈bp;≈bp;≈bp;韩遂是他们中智谋最高的人,已与他们休戚与共了,众人便推举韩遂为代表,全权负责与汉人官府谈判事宜,定要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
≈bp;≈bp;≈bp;≈bp;韩遂大喜,此正合他意。
第555章羌汉谈判(上)()
韩遂得到授权,便立即宴请使者,并让诸位酋长和豪帅作陪。
酒过三巡,韩遂道:“不知道魏公想如何安置我们呢?”
使者道:“哈哈,韩府君,这可非在下能做主的,在下只不过是来咨询意见的,若是谈判,需派代表亲往邺城一趟。”
有位酋长不满的反问道:“难道你们想用调虎离山之计?”
“哈哈,胜负已定,没必要对你们动用谋略,做这等不上台面的事情,魏公岂能自堕身份?在你们所派使者尚未返回前,不管谈判结果如何,我们都不会先动手的。”使者非常不满。
既然如此,韩遂决定亲往邺城,并选了烧当羌的酋长和几位豪帅一起前往;他们也想看看高顺所辖地盘是如何富庶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大,力求眼见为实。
烧当羌是羌人中实力最强的部落,只要烧当羌接受投降,其他部落必会跟随,这样的话,就省去了许多麻烦。
从金城郡到定西郡,经汉阳郡到长安城,这是韩遂等人最为熟悉的一段路,沿途的变化太大了,宽阔的石板驿道,高大的城池,富庶平和的乡里,让他们震惊;此前几年,他们可是常带领军队光顾这些地方,与那时候对比,有天壤之别。
进入长安城,更是繁华,与他们的西平郡相比,差距太大了;此前他们也曾来过长安,那时候可没这么多人,也没这么多店铺,更没这么多质优价廉的产品。
他们心想,若是投降高顺势力,通过贸易,定会让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看来使者的话不假,如此的条件下,根本没有汉人自愿为奴隶的,若是高顺放开口子,只要捉住了羌人便可为奴,那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冒险。
他们了解到,此前不久,所卖的匈奴人,即便不是太强壮的男子,都能卖到五万文钱一位,稍好点的少女,能卖到十万文钱,若是按照高顺的办法,就为那些胆大包天的游侠增加了一条发财的道路,既削弱了羌人的实力,又避免那些游侠无事生非,还能增加大汉的实力,一举多得。
他们不由感叹,高顺的办法正击中他们的要害,将会为羌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看来他们不投降是不行了,只希望此行能多争取一些利益。
周飞设宴招待他们,所上的菜,色香味俱佳,令他们回味无穷。
感觉这才是成功人士该享受的,他们守着那方穷山恶水又有何意义呢?
待到达邺城,更令他们震惊,邺城比洛阳城更加高大雄伟,
使者介绍,邺城共分为内外三重。
内城是高顺的府邸。
中城有魏郡太守府衙、县衙、将军府衙、魏公府所设百官的衙门以及高级官员的住宅等。
外城有商业、百姓住宅、军营、仓库、作坊、书院等。
外城南北、东西各超过十里长,分别设三门,全部为巨石到顶,高达七丈五尺,甚是雄伟、牢固、壮观。
城外有宽达十多丈宽的护城河,漳河支流绕城而过,成为第一道屏障。
韩遂感叹,有如此坚城,只要城内粮食不缺,敌人花多大的代价都难以攻克。
那些羌人更是感叹,他们认为金城、冀县和长安城已是大城、坚城了,与邺城相比,就像他们的西平郡与长安城的差距。
先是由审配负责接待,他对外事最为熟悉。
审配担任御史中丞,位高权重,出面接待他们,是对他们的看重;他的主要任务是先摸摸韩遂等人的底限。于是,在礼节过后,审配便直言问道:“不知诸位想达到什么要求?”
韩遂是老狐狸,自然不会轻易透露他的底限。
这段时间,高顺专门做了调查,那些娶鲜卑、乌桓、匈奴以及羌人女子为妻的家庭,所生的孩子一般都比同龄孩子健壮,不过智商差别明显,有些聪慧,有些憨厚,综合平均下来,还是有很大的优势,这可能是后世所说的杂交优势吧。
为此,高顺思虑一番,决定不灭绝羌人,反正也无法根除,不如让他们一直存在下去,只要合理控制,便每年都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女子做汉人的妻子,为民族融合做贡献。
至于对他们的管理办法,高顺决定采用满人对蒙古人的管理办法,给他们划分地盘,让他们在固定的牧场内生活、放牧,不得随便过界;只要限定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就将他们的危害降到最低;他们可以不纳税,可以自行管理,授予他们首领拥有绝对的权力,首领可以世袭,但是每年要提供一定数额的合格兵员,并允许他们与汉人之间联姻,允许官府在其部民中传授儒家之道。
高顺相信,若是有所选择,羌人女子定会选择嫁给汉人,毕竟汉人的生活环境比他们的牧区舒服多了,特别是到内地来的那些羌人官兵,了解汉人的生活后必会羡慕,他们也一定渴望将他们的女儿嫁给汉人为妻。
不过高顺不会放弃对那些未投降的羌人进行猎奴活动和军事打击,而且不仅适用于羌人,此后对于鲜卑和夫余人,也将采用这个办法。
审配没有带回有价值的信息,这已在高顺的预料之中,韩遂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韩遂没有泄露他的目标,他也没有从审配嘴里得知有价值的信息。
在舍邸的房间内,韩遂也与烧当羌的酋长等人密切协商。
韩遂问道:“诸位有何打算,要达到什么目标?”
烧当羌的酋长反道:“不知道文约有何建议?”
韩遂知道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便说道:“我们首要的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诸位一定要坚持。”
烧当羌的酋长说道:“文约请讲!”
韩遂道:“在羌人的活动区域,可以接受汉官的监管,却不能接受汉官的管理,必须是羌人自己管理自己。”此前羌人数次作乱,都是被汉人官吏逼迫的,所以韩遂想避免这个问题。
诸人感觉韩遂的意见非常重要,是真心为他们着想,若是这样的话,便能保住他们在部落中的绝对权力,看来韩遂还是与他们一条心的;烧钱羌的酋长说道:“一切以文约的意见为主,你说怎么办好,我们就怎么办。”
韩遂道:“诸位有什么意见,都要提出来,不要事后不满,若是再有反叛之事,估计魏公绝不会再手下留情了。”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有人提议,贸易不能停,且汉人不得欺负羌人,不得坑害羌人。
有人提议,效仿当初的匈奴人,汉人朝廷每年为他们提供一份年俸,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甚至有人主动提出,由汉人在他们辖区设书院,教授他们的部民读书写字,加强同汉人的联系。
第556章羌汉谈判(下)()
烧当羌的酋长实力最大,部民众多,占据的地盘面积也最大,但他还是很渴望与汉人官府达成一致意见,减少战争,让部民的生活稳定下来;先零羌、北地羌等豪帅更是心急,他们的地盘已被汉人占领,部民减少很多,更是希望谈判成功,获得牧场,让部落繁衍生息。
而高顺却不急于与韩遂等人谈判,此后的几天,他让使者继续陪着韩遂等人,在邺城好好的转转;他趁这个时间,召集马贵、李强、戏志才、贾诩等人商讨谈判事宜。
戏志才和贾诩等人都是智者,对高顺提出的方案大加赞赏,若是如此,羌人不仅不能成为一害,且能成为很好的助力。随后,他们又提出很多合理的建议,高顺感觉合理的就采纳了。
决定先在魏公府下设置四夷衙门,专门管理四方蛮夷事务。
继续在蛮夷所在的地盘设置县级单位,道,不过道的所有官员由少数民族的人担任。
五到十道设为一盟,盟的职责是协调内部事务,并上传下达。
随着讨论的深入,四夷衙门的职责逐渐确定下来,长官为大夫,掌管爵禄、朝贡、定界、官制、兵刑、户口、耕牧、赋税、驿站、贸易、兵役、赏赐等政令,并处理各道之间的矛盾等。
对于户口编制,高顺采用了后世明朝的卫所制度,每十一户为一小旗,每五十六户为一总旗,每一百一十五户为一百户所,设有百户官、副百户官和文吏官。
每一千一百五十五户为千户所,设有千户、副千户、文吏官、吏员等。
每五千户所为一道,设道员一人,每道的户数上线为万户,超过万户则要进行拆分。
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和道员等官职皆为世袭,只是要由中央册封或者任命。
这种模式,既类似与后世清朝在蒙古实行的旗盟制度,又与土司制度有些类似,算是一种综合。
不过这么多的内容,还需要与韩遂等人逐项谈判,界定双方的职责权限和义务、责任等。
高顺对这种制度既是期待,又有担忧,想先在羌人中试行,修改,完善后可在益州南部诸郡以及北部边疆实施。
随着时间的拖延,韩遂等人非常心焦。
一直到半月之后,于兴平十年八月初一,双方才正式开始谈判。
高顺参加了首次谈判,以示重视,谈判的主官为贾诩,他是凉州人,且他的儿子贾穆为秦州刺史,更得韩遂等人的信任。
韩遂按照他的想法,首先提出,羌人的地盘由羌人管理。
高顺爽快的同意了,并趁机说道:“可以由羌人管理自己的地盘,你们更了解部民的风俗习性,不过朝廷却不能放任不管,还是要按照传统,设置道,道的各级官员皆由你们的人出任且为世袭,为此,专设四夷衙门,专管四方边疆所设之道。”
众人大喜,不过韩遂提议,四夷衙门这个名称是对羌人的鄙视,高顺为此将之改名为鸿胪院。
烧当羌酋长又提出,官府不得向他们收税。
高顺也爽快的答应下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