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韩强,高峰却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何青。
何青是芒砀山下的何家庄人,那次何家庄与樊家寨比赛,何青表现优异,不但跑步得了第一,还有不错的品性表现,因此深受高峰喜欢。
后来高峰派他到全国各地去寻找矿石,他的表现又令高峰大吃一惊。其不但跑遍了大半个大宋,还找来了各类矿物,其品种之全完全出了高峰预料之处。高峰后续的研究之所以顺利进行,也与这分不开。
后来,高峰便有意培养他。先是令他采办矿石,又管理了一段时间的作坊,还在芒砀山的保家军中任了一段时间的职,及至济州岛开建,便把他招了过来。
几经观察,高峰发现,何青确实是一名可以担当大任的人。此人能吃苦,任劳怨,品性好,不死板,凡是交待他的事情,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更主要的是他很爱学习,也很善思考,一些不懂的,很快就能通过学习上路,这正是高峰看重他的原因。
为了锻炼何青,高峰便让他提前接手船队,海上的训练,行船知识的掌握,应急情况的处置,各国风俗人情的了解等都让何青做了准备,他就是要把何青培养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郑和。
确定了带队人,下面就是船只、随船人员、所携装备和货物等一系列事情的安排了。
这次船队不是为了宣扬武力,也不是搞国国外交,但必须师出有名,同时还要预防海盗和它国势力的觊觎,因此相应名义和武备必须做到。
名义自然是大宋使船的名义,反正也不会有人去查证,借用就借用了。
船只都进行过改装,上面的武器装备也是最新式的,这是武备的基本举措。
除了船员、兵士外,高峰还派出了一批专业人士随船而行,引导员、翻译员、航海专家、医护员、厨师等,还有一批专门进行生意的人士。
有了这帮人随行,一般的问题都能迎刃解决,至于特殊事件,只能由何青临机处理了。
另外,高峰还画出了简略的航海图,标注了大体的方位和路途,还有亲自设计并制作出来的指南针,这些都配备给了船队。
实际上整个活动最困难的是生活补给。肉类好说,可以做成罐头,口感和保质期都很长,一路下来影响不会很大,但是蔬菜和水果的补给就有些麻烦。
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必需的生命元素,没有它,定会让船员生病,甚至会影响生命安全,因而极为关键。
船队是可以在一些港口停靠补给,却不能保证每次需求都能补给得上,因而随船携带必不可少。
携带是可以,只是如何保证它的长期不变质才是关键,为此,高峰想出了一些方法。比如,制作水果或蔬菜罐头,腌制或制作菜干,等等方式都确保了蔬菜或水果的长期保质。
更好的是高峰采用了一种科学包装方法真空包装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新鲜蔬菜保质期更长,因而更受欢迎。
总之,为了这次航海,高峰尽一切能力准备,以免路途上出现问题。
当一切准备妥当,高峰的指令终于下来,二十艘改造过的商船便由济州岛出发,一路向南,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浩浩荡荡地驶入了印度洋面。
第444章 风云突起()
船队出了,高峰无法预知结果,只能寄望天公做美,不要出现太恶劣的天气。Δ Δ
此时交通不达,通讯也不达,就是天气也无法进行预测预报,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天吃饭,来不得半点机巧。
高峰无法保证船队一路顺利安全,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无恙,这样或许能得到心理的安慰。
“还是自己的实力太弱了,要是有蒸汽机和焊接技术,就能生产出钢铁大船来,那时就是周游世界也无惧了。”高峰喃喃地念叨了一句。
这是他奋斗的一个目标,却是暂时无法实现的大计。
蒸汽机,高峰早就开始了研究,只是其原理虽然简单,却因工艺问题,产品很难做理想,他一时还不能把它拿到台面上来。
没有这个机器,很多事情都将受到约束,高峰只能把想法压在心里。
“必须加快材料的研究和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高峰又念叨了一句。
只是他知道这两项工作的进行何其难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循序渐进的关系,想要飞跃,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行,可在这个纯手工业的时代,许多事情不过是想想,要是落实还真不容易。
没有电、没有机械动力,更没有智能或可靠的测量设备,一切只能缓步推进。
别在不说,仅一个标尺就令高峰头痛半天。他心中的很多公式都是使用国际单位,可那些国际单位在时下并不通用。时间、距离、重量、温度等等基本量都需要重新界定。
不但要界定,还要确立与时下的换算关系,更得要制作出相应的标准量来,这才是令人头痛的地方。
无奈之间,高峰只能用概念进行约定,比如,通过时、分、秒等时间之间的关系来取“秒”,通过前世中了解到宋尺合31。68厘米来取“米”,通过一斤合十六两来取“千克”,如此等等,就算中间有出入也不是很大了。
各种关系确定下来,高峰才开始制作量器,只是这些量器因工艺问题都不是很精确,所以,不同地点生产的产品,在对接时很容易出现偏差,这也是他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抛开这些不说,一些新材料也不容易获得。高峰知晓的一些合金组成方式能制作出来了已经制作出来了,可大部分因工艺问题无法实现,温度、压力不好控,精准的配比检测不出来,等等都是影响研究新材料的重要因素,他只能暂时搁置在一旁。
不过,令高峰振奋的消息还是有的,最主要的一道消息便是闫季忠培育出了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它的出现将大大改善人们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的状况,从而提高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因而意义极其重大。有了青霉素,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外伤等病症的治疗已不在话下。
闫季忠要搞剖腹产,伤口的防治和恢复就要用到青霉素,再加上高峰给他建议的输血理论,其技术关键已经攻克,接下来只需临床试验就可验出效果。
闫季忠的事情搞定还是其次,高峰更欣慰的是有了青霉素将救治更多的病症和更多的病人,特别是在不久以后的大规模战争中,将会大大减少人员的死亡率。
……
转眼间,高峰任知县已近四年。
前两年搞基础展,后两年全面提升,如今每年下来,一个县城的收入早已过了五百万缗。
此时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和谐井然,家家有存粮、户户有余钱,可以说在整个大宋就没有比生活在丰’县的人们更富裕和幸福的了。
这里的人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不用担心上学、看病问题,也不用担心社会安全问题,他们只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没有了生活的烦恼。
有了钱,人们的追求更加广泛,特别是精神追求更加丰富。在教育学社的带动下,看书、读报进入了日常的生活,曲艺、杂谈成了民众的必需,还有一些民间舞蹈和各色艺术也开始在大众中流传,渐渐地,人们学会了欣赏,更学会了融入,因而,群众性的演出和娱乐活动随处可见,再加上一些赢利性和福利性活动的开展,大街上便经常锣鼓喧天,歌舞升平,好一派祥和的景像。
取得了如此大的政绩,朝廷自然不会亏待高峰。试点还未完成,把他调离知县位置肯定不行,朝廷便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一边给他升官,一边让他继任知县。
第二年结束,任知事郎兼知县事,官居八品;不到半年,又升任宣奉郎兼知县事,官居从七品;第三年结束,任宣德郎兼知县事;官居七品;再半年后又任奉直郎兼知县事,官居从六品,第四年还未结束,朝廷诏令却已下来,任高峰为朝奉郎兼知县事,官居六品。
几乎是半年一级,位置虽然未曾变化,高峰却已是大宋晋级最快的官员了,按这个度下去,他很快就能任一州之长了。
实际上,高峰对做不做官已经无所谓了。让他做官,他就为百姓多谋点利,不让他做官,他乐得清闲。
济州岛的建设和展使他有了退路,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的内心也不那么着急了。此时,他根本不再惧怕任何势力的威胁,也不再担心将来的天下剧变,只要感觉到不对,他马上就能带家人离开,因而,他现在更多的是在为那些前途未卜的大宋百姓在做事。
当然,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就算不知道前途命运如何,也都希望他继续为官。有他在,起码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大家的生活也能得到保证,如此好事,谁也不愿意让他离开。
时间终于定格在宣和元年,也就是高峰任知县的第四年尾的时刻,毫无意外的历史事件还是生了,这一事件的生,使得大宋一时间风云突起,天下为之变色。
而高峰也深叹一声:“大宋的厄运算是开始了。”
第445章 宋江起义()
自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宋朝
所以,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也没有大的农民起义或国内动荡,这就是其内政高度集中取得的成效。
然而,随着统治的延续,高度集权的坏处渐渐呈现出来,土地兼并、权贵剥削、生灵涂炭的现象比比皆是,人民已经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开始突现。
从宋仁宗开始,一些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占山为王便屡见不鲜,此时朝廷也深知社会矛盾巨大,才启用王安石变法。
可是王安石变法不但没取得实效,反而更加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从而使社会矛盾更加不可调和。
矛盾积累到赵佶上位,终于开始爆了,而且是一不可收拾,直到把一个宋王朝变成为南宋,两位皇帝也被掠去了北国才罢休。
有人怪赵佶,说他除了不会当皇帝,什么都会。实际上这话并不对,或者说不全对。
的确,赵佶作为端王,起初几乎是远离着政治,他不用参军,也不用从政,只是过着如寄生虫般的悠哉生活,可他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用处,那就是皇帝驾崩,在无子的情况下充当替补,接替皇位。
可以想像,一个远离政治的皇家子弟,陡然间成为皇帝,根本不熟悉政务,其结果自然是朝堂内乱臣不断,搞得乱糟糟一片。
赵佶不傻,朝中局势,群臣心态,天下变化,他一直清清楚楚。只是清楚地知道生的一切并不意味着能改变什么。
他登基之初,也是励精图治,想要干一番事业,做一个好皇帝的。可是实践中才觉,他有些眼高手低了。国事之艰难,远远出了写诗作画,使得他事事不如意。在一系列打击之后,赵佶渐渐对朝政失去了兴趣,安然于诗画之中。
他将朝中繁杂之事交给了蔡京等人,这些人不是清官,也不是能吏,没有王安石、司马光之才干,可是他们有忠心,可以替他解决掉麻烦事,他自然要好好使用一番。
不得不说赵佶和他的这帮队友运气不错,其当政近二十年,一直风调雨顺,没有大的天灾。
要不是花石纲等一些人为的祸乱,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