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臣弟遵命!”刘献之这才低下头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他明白这一次吐露真心的赌博是赌赢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一 方略()
既然委任了刘献之为大将出征,刘龑当然不可能只让刘献之单人匹马赶赴太原,毕竟薛伯仁带走了太原府四万多人,其中还包括了最精锐的骑兵部队,目前整个太原府防区兵力呈现空缺状态,因此刘龑让刘献之从长安南北大营中任意挑选部队赶赴前线。
让他感到惊奇的是刘献之的反应呈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他对于选将方面格外认真,甚至当即列出了一份名单。北大营中武艺高强的旗牌官司马安,负责粮草看管的神箭手郝曼才,南大营中的骑兵校尉葛博龄,长枪高手韩健隆,甚至还有远在扬州府的以刀盾技术闻名的司徒伯通。这些人除了葛博龄是骑兵校尉之外无一例外都是身负绝艺却怀才不遇,而且全部都是在三十岁上下的年龄,其中年龄最大的葛博龄也仅仅三十五岁,在军中都属于小字辈的人。对于刘献之的这些要求,除了扬州府的司徒伯通因为道路遥远不能及时就任以外刘龑一律予以满足。其实根据刘献之的理想配置,候选名单里还有辽东军里的王汉新和高定边,这个要求目前当然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
另一方面刘献之对于随行部队的挑选却显得漠不关心,除了在北大营中精心挑选了七百精骑之外,其余的部队里他一个人也没看上,只是随便挑选了三万士兵吩咐他们大张旗鼓的向太原进军而已,根本连最基本的指令都懒得下达。
对此刘龑也曾忍不住开口询问原因,刘献之的回答却很干脆——只要这七百骑就够了。人数并不代表力量。更何况目前战事危急,部队规模越大行动度就越慢。根本来不及驰援太原。
当被问及将以何种方法迎敌时,刘献之只是说了一句:“太原府在蔚州城上游。”便不肯再多吐露了。
人员物资一旦备齐。刘献之没有片刻停留,立即率领七百骑兵出,完全不在意其余的三万大军的行程,仅用三天便赶到了太原府。这个度如果不是在渡过黄河时略微耽搁的话还能更加提前,而在渡河的这段时间也成了那些骑兵们唯一休息的机会,此外这三天内几乎都是骑在马上,连吃饭睡觉都不例外。一直以病弱公子著称的刘献之这次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一同完成了这些士兵们参军以来都不曾有过的高行军。也正因为如此,士兵们并不敢有半句怨言——连一向体弱多病的忠义郡王尚且如此。自己一介士兵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可以说刘献之用这三天的行军确立了自己在这支军队中的初步威信,不但如此,那些刚被他提拔成将官还来不及高兴的几个年轻人也对这位安闲王爷大为改观。之前这几个人对于刘献之是既感激又担心,感激的是因为刘献之的引荐自己才能一步登天成了他的部将,担心的是这位病弱公子来领兵,天知道他会如何指挥作战,万一他下达了愚蠢到令人指的命令的话,受其恩惠的自己究竟该遵命行事还是改拂袖而去呢?好在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刘献之至少可以做到甘为士卒表率,似乎比预期中要好了许多。
来到太原府。原先的经略府官员们早已接到刘龑的圣旨,只是没想到刘献之这么快便到了,匆忙间只来得及赶到城门口迎接而已。进入经略府,办完交接手续之后。刘献之先安排了这七百名骑兵们休息,然后就与诸将开始商讨当前的形势。
目前阿比契力尔还在围攻蔚州城,不过似乎攻击并不顺利。突契人的攻城手段还是不行。尤其是去年偷袭龙城得手以后薛伯仁带走了所有工匠,同时也焚毁了已经制造好的攻城设备。以至于这次根本没有可以使用的攻城武器,这多少也算是薛伯仁自己拯救了自己吧。
可是阿比契力尔也不会那么死心眼的光盯着蔚州城。对幽州和辽东的攻击还在继续,同时在太原府的防御正面上已经出现了小股突契骑兵,他们主要以袭扰百姓为主,还没有主动进攻据点的行动,但是估计大规模的进攻已经为时不远了。
听完报告之后,刘献之长出了一口气,笑道:“看来我来的还不算太晚,阿比契力尔还没有意识到舍弃薛经略转而攻击太原才是他最容易得手的选择。好了,既然本王已经到任,那么他也就失去这个机会了。”
“请王爷您调兵,我等皆会竭尽全力的。”那些太原府的武将齐声道。这些人多半是他父亲的旧部,对于他是既恨又怕,他们都清楚的记得当初十四岁的刘献之为了稳定住太原的军事控制权而对多少支持他父王的武将下了毒手,这份心狠手辣实在令人胆寒,想不到时隔四年自己居然又隶属于这个小王爷了,因此都急于表态。
“多谢各位美意,目前没有任何命令下达。本王连日赶路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要立即就寝。除了前方敌态有变,还有本王晋州老宅的那些货物送到了之外,一律不许打扰。”
“王爷您不做任何部署调整吗?”这回就连刘献之带来的四位部将都看不下去了,司马安忍不住开口问道。
刘献之用一种很奇怪的表情看着大家道:“当然。为什么改变?阿比契力尔的鼻子可是很灵的,本王到任的消息可是很快就会传到他的耳朵里,如果本王再调动部署的话就会让他注意到太原方面的动向,那样他就会现太原的兵力空虚已经到了无法固守的地步,那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转而攻击我们了。妄动只会招来不利,所以什么都不做最好。另外,本王带来的骑兵,包括你们四个都必须好好休养生息,到时候可还有比这次更累的事情在等着你们。”
说完这些,刘献之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挥挥手示意大家散去,然后就摇摇晃晃的奔后堂安歇去了。
众将散了之后个个一脸疑云密布的表情,要说刘献之不负责任的话似乎又不像,可他究竟有什么意图却又想不明白。
“拭目以待吧,各位,但愿王爷能有好办法。”郝曼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身为神箭手却被迫看守粮草的他似乎对于命运有着更多的几分感概。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二 进兵()
众人的忧虑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第二天下午从刘献之晋州老宅运来的东西就到了。
只是东西到了以后大家的忧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又多了几分疑惑。从晋州运来的是二十车麻包,里面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东西一运到太原府,刘献之便指挥那些从晋州来的家人们将货物全部收进府中,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第三天一大清早,刘献之击鼓升帐。其实不用他聚集众将,众将早早就聚集在府中等候了,大家都想早点搞明白刘献之这神神秘秘的究竟在做什么文章。
经过了一天半的休息,刘献之的气色好了不少,虽然他的脸色依然像是一个病夫,但至少不像刚到时的脸色是那种说不清楚的灰色。刘献之坐进椅子里,四平八稳的扫视了一下诸将,然后悠然说道:“既然本王要的东西已经备齐,那么事不宜迟,我军即刻开始行动!”
众将听了都是一阵兴奋的表情,这恐怕是武将难改的恶习吧,只要有仗可打他们就暂时忘却了太原府原本兵力就不足的事实。
刘献之顿了一顿,又道:“传令各城守将一律维持现状,不得有任何妄动,违令者斩!”
这下大家都傻了眼,没想到等了半天最后居然是这个结果。看到大家的表情,刘献之很是满意的歪了歪嘴角,道:“诸位在太原府的将领则有所不同。命尔等即刻搬出库房内所有的旗帜,然后全军朝蔚州城前进。一路上必须招摇过市,将声势闹得越大越好。但是有一点务必要做到,那就是不得让人摸清我军总共有多少数量!”
“王爷您是要用疑兵之计吗?”葛博龄忍不住问道。
“多嘴!”刘献之朝他一瞪眼:“接下来郝曼才听令,命你点五百士兵,多准备车辆牛马。赶赴蔚州城。”
“遵命!”
“韩健隆听令,命你引一千长矛手随行保护郝曼才的车辆,不得贪功冒进使得其有分毫损伤!”
“末将遵命!”
“葛博龄,司马安听令,命你二人带领精骑七百带十日口粮,随本王出征蔚州城!”
“是!”
“是!”
刘献之点点头:“如此立即各去操办事宜。未时本王就要出!”
众将答应一声,各自散去。到了未时司马安和葛博龄已经带着这七百精骑在经略府外列队等候了,刘献之竟然连甲胄都没有披挂,仍旧是平日的锦衣华服打扮,领着一干家人抗出七百个小口袋来。刘献之吩咐每名士兵携带一个口袋,不得遗失,违令者立斩不赦。随后便认镫上马,带着骑兵们出了太原城。
一出城刘献之便命令全军加行军,七百匹马立即撒开四蹄跑了开来。葛博龄实在忍不住。来到刘献之旁边问道:“王爷,您这些命令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咱们这七百骑赶在头里,是要突破包围给薛经略报信吗?那您应该让属下等前往次啊是,您随大军才对啊。”
刘献之回过头来看了看葛博龄,道:“你觉得多了这七百骑兵,太原经略府的兵力就能胜过阿比契力尔的大军了吗?”
“当然不是。”
“那不得了,既然多这点兵力根本无济于事。咱们出兵攻击突契必定是自寻死路。如果真要调动大军和阿比契力尔来决战的话,那估计非得十万以上才行。可是我们要是真的这么做了,阿比契力尔早就退兵了,我们的步兵集团怎么追得上他?到时候要么劳师无功,要么就是被他的骑兵活活拖垮,这种愚蠢的做法本王怎么会用呢?所以,要对付阿比契力尔就得使用一些他想不到的诡计才行。”
“诡计?”
刘献之朝身后的士兵们努了努嘴。道:“看见他们背的袋子了么?那些就是昨天从晋州运来的东西。用它来对付阿比契力尔的大军。”
葛博龄睁大了眼睛呆了半晌,才道:“这里面该不是毒药吧?”
刘献之点头笑道:“看来你嘴虽然快,脑子却挺灵活。不错,这就是毒药。是本王根据古书上的配方再加以精炼而成的。人只要喝上一点点,就会上吐下泻。烧咳嗽,那种症状就如同瘟疫一样。如今时值深秋,桑干河的水量变小,流也变得很慢,我们把毒药往上游的水里一倒,下游那些喝河水的突契兵立即就会作起来,重者脱水而死,轻者也会卧病不起,整个军营里就如同是瘟疫作一般。到时候突契军根本无力作战,我们又大张旗鼓的进军蔚州城,还怕阿比契力尔不退兵吗?”
葛博龄眼睛瞪得更大了,几乎要变成两颗荔枝一样:“王,王爷,郡王殿下,这个,蔚州城也在桑干河下游啊,那城内的守军还有沿河的百姓”
刘献之嘿嘿一笑:“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先,蔚州城用的是井水不是桑干河里的水,只有那些不懂得打井的突契士兵才会饮用河水。其次,这毒药再厉害,水量一大也就变稀薄了,根据我计算的现在节气里桑干河的流量,它的效用至多能生效三十里,再远就是喝了也不过是略有不适而已了。所以我们要快行军,尽可能的贴近突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