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臣遗梦-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来到花园内,见四下无人,利家这才开口斥责道:“你小子胆大包天啊,竟敢找人假传太阁口谕,这要是让太阁知道,非得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您不会真以为我为了救高吉,特地找人来蒙骗使团吧?”秀保有些吃惊地看着利家,在他印象里,以利家的聪明才智,应该不难看出这件事并非出自他手,由此可见岁月催人老,时间是把杀猪刀啊。

    “若不是你,难不成真是太阁派来的?”利家还是半信半疑。

    “可不是么,我也是在路上正好碰见柳川大人的,要不然我敢对黄慎这般无礼么。”秀保郑重地澄清道。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放心了,”利家总算松了口气,可仍是放心不下,非得缀上一句:“即便有太阁的口谕,你也不该如此放肆啊,毕竟还有其他长辈和大名在场呢,你啊,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今后做事千万不能像今天这般咄咄逼人,万事都要给人留有余地,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人呢。”

    “殿下教训的是,在下今后一定要多向您学习。”秀保岂能不知道这套“和事老”的招数,当初的秀长,现在的利家全都是深谙此道,可是自己的性格摆在这,这辈子是休想学成了,不过稍微收敛一下却是可以的。

    “好啦,别再拍我马屁了,”利家无奈地看着秀保,想必他也知道这只是敷衍吧,“你就别回郡山了,明天跟我一道去伏见,刚才听杨大人说,不仅是太阁,就连我们这些大名也都获赠了礼服呢,早就听闻明国的服饰精美绝伦,这次终于有机会试一试啦。”

    听利家这么一说,秀保心中也是有了几分期待:自己的朝服是什么样子呢?皇帝所赐的礼服皆有刺绣,与官服相似,不同品级有不同的图样,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按理说从二品应该是飞鱼服,那秀吉是就是斗牛了?这显然不合理,历史上秀吉是被封为郡王的,怎么可能穿臣工的服饰呢,因此秀保可能被赐予一品斗牛服。

    想到这里,秀保答应了利家的要求,当夜便在多闻山城住了下来,第二天傍晚,利家终于率领使团抵达了伏见城。

    (还是那句话,大家多多投票吧,熊仔感激不尽啊!)

第八十一章 日本国王() 
    伏见城,这座与安土城一同定义了“安土桃山时代”的名城,是继大阪城之后,丰臣政权的又一象征。伏见城的起初坐落于指月山麓,本是聚乐第的一部分,是秀吉、秀次“二元政治”的代表性建筑,在秀次流放、聚乐第被拆毁后,秀吉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这一时期的伏见城称为“指月山伏见城”。

    然而随着伏见大地震的发生,这座宏伟的城池荡然无存,面对难以清理的残垣断壁,秀吉听从高虎的建议,在指月山东北一公里处的木幡山重建了城池的主体部分,这时的伏见城历史上称作“木幡山伏见城”。

    至于“桃山城”的称呼,则是由于元禄年间(公元一六八八年到一七〇三年)人们在伏见城的遗址上广种桃树而来,这时的伏见城也就被称作“桃山伏见城”,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按照江户时代流行的说法,伏见大地震的发生是由于秀次等人的冤魂作祟,在后世更是被称作是“丰臣家衰落的征兆”,也为后来德川家康夺取天下提供了一个借口:“是老天要灭丰臣家,而不是我家康”。

    当然,此时的伏见城焕然一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自然没人敢把这次天灾和去年的**联系起来,再加上明使的到访,更是为这座新城平添了几分好兆头。

    抵达伏见后,明朝使团便被迎接到驿馆稍作休息,并于第二天清晨前往御之丸参与册封大典。

    为表重视,使团刚出驿馆,秀吉便命毛利辉元率领各地大名在城门列队等候。不到半个时辰,杨方亨等人便在利家和秀保的带领下抵达了大手门,杨方亨作为正使,身着锦鸡忠静服与利家并排走在前列,沈惟敬亦穿戴好孔雀补服,手捧金印,紧随其后。

    经过昨天那件事,杨方亨颇有些大权旁落的无奈和悲哀,可现如今看到日方如此盛大的欢迎阵容,心中却有发出了“老树逢春”的感慨:“沈惟敬啊沈惟敬,由你再怎么嚣张,老夫终究还是使团的正使啊。”

    众人在百官的簇拥下跟随毛利辉元进入大殿,随后各大名依次入座,神态举止,不一而表。

    就在这时,两侧小姓齐声高呼“太阁殿下驾到”,缓缓拉开了殿上大幕,秀吉身穿深紫色缝腋袍从幕后缓缓走出,一队近侍手握佩刀跟随其后,近年来秀吉身体大不如从前,形如枯槁,甚至有传闻他时常半夜惊醒,大小失禁,即便如此,这一刻仍能从他的眼中感受到那缕不曾磨灭的野心。

    只见他立于堂上,目光炯炯地看着杨方亨等人,颇为不悦地质问道:“既然是来请和的,为何不肯下跪?”

    沈惟敬虽说和诸多大名有过接触,但这次却是他第一次见到秀吉,这小人本就有所心虚,现在又听到秀吉的厉声质问,顿时惊慌失措,“噗通”一声跪了下去。杨方亨见状也是手足无措,虽说有些犹豫,但想到沈惟敬那句“一切皆听我安排”,便只好跟着跪了下去。

    行长本以为要出岔子,顿时一头冷汗,可看到沈惟敬和杨方亨如此识时务,也是暂时松了口气。秀吉虽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但见明使如此听话,心情也是大好,爽朗笑道:“果然是大国的使者,这次尔等远道而来也真是辛苦了。”

    沈惟敬早已是乱了方寸,除了一个劲点着头说“嗨嗨”、“不辛苦”外,已经说不出别的话来了。看到这一幕,杨方亨暗暗“呸”了一声,心想:“不是说‘一切都交给你么’现在这算什么事啊?!”虽有不甘,但也只好学着沈惟敬的样子点头答应着。

    看到杨方亨如此恭敬,行长也是见好就收,高声喊道:“请使臣开始行礼!”

    听到行长发话,沈惟敬总算是镇定下来了,赶忙起身,将金印和冠服献给了秀吉,身后的随从也将准备好的礼服赐给其他大名,这场“册封”闹剧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开场了。

    果不其然,家康、利家和秀保获赠斗牛服;辉元、秀家和隆景获赠飞鱼服;浅野长政、前田玄以获赠蟒服;三成和长盛则是获赠麒麟服,没办法,谁叫前面那几位和秀吉非亲即故,官位都在两人之上呢。

    第二天的傍晚,秀吉又在西之丸摆下宴席热情款待杨方亨与沈惟敬。秀吉坐在上首中央,按照史书记载,他头戴七旒皂皱纱皮弁冠,内着素白纱红领黻文中单,外穿五章娟地纱皮弁服,下着纁色素前后裳,腰系红白素大带,脚穿大红素纻丝舄,腰佩青玉佩,完全一副明朝郡王的装扮,不过在秀吉的眼里,这却是明朝皇帝的行头。

    杨方亨与沈惟敬坐于右方下首,家康、利家以及秀保等七人穿着明朝所赐各色冠服,坐于左方下首。其余大名没有资格坐于堂中,只能在南椽用餐,职位更低的小大名则是坐在堂外廊庭内用餐,话又说回来,能参与这次盛会已是无上的荣耀了,又怎么会在乎坐在哪里呢。

    杨方亨看到秀吉等人尽为大明衣冠,仿佛自己正处在朝堂之中,心中总算感到了些许欣慰和得意。宴会开始后,按照礼数,秀吉命乐师奏起了明朝的雅乐。

    可杨方亨还没听尽兴,乐声便被丰臣秀吉喝止了:“既是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自当奏我本国之乐。”于是堂上鼓笛之声大作,能乐拍子便开始上演了。听到了“民族音乐”,原本昏昏欲睡的大名们不禁欢呼起舞,反而把杨方亨等人晒在一边,秀保看着不知所以的使团众人也是哑然一笑,这便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写照哦。

    正午时分,丰臣秀吉携众人返回花田山庄,终于到了宣读诏书的时候了,丰臣秀吉身边当时有三位相国寺鹿苑院的高僧对汉文极为精通,分别为西笑承兑、玄圃灵三和惟可永哲,最后翻译这个任务落到了西笑承兑身上。

    行长被这个“突然袭击”打乱了阵脚,翻译竟不是女婿宗义智,也不是好友景辙玄苏,这可怎么办?看到沈惟敬那信任的目光,行长只能卖着老脸,对西笑承兑耳语道:“如果太阁知道诏书中的内容,必然大怒,还请您读的时候‘委婉点’,不要把那些‘刺耳’的内容读出来。”

    可是承兑对秀吉忠心耿耿,根本不肯答应行长的请求,照着原文大声翻译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茲盛际,宜祝麖ふ隆

    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

    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chao,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日本国王?!”秀吉声音阴沉,双拳紧握,青筋毕露,承兑刚一读完,他便疾步走上前去,一把抢过诏书,将其与身上的冠服一同掷于地上,怒吼道:“我欲王则王,何须尔等册封?!”

    秀保明白,这个弥天大谎终于被揭穿了,接下来就要看自己的了。

第八十二章 大明的气概() 
    “摄津守!”秀吉怒气冲冲地吼道:“尔等勾结明使,欺君罔上,让我颜面扫地,罪大恶极,其心可诛,我定要将你斩首示众!”

    此话一出,行长顷刻间崩溃了,只见他慌慌张张地爬到秀吉脚边,痛声哭诉道:“殿下,臣之所以犯此大不敬之罪,全是为了天下苍生啊!”

    “哼,天下苍生?”秀吉一脚将他踹翻在地,火气十足地斥责道:“这种借口你都能找得出来,是我看错你了,早知今日,就不该把议和之事交给你负责。”

    “臣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行长此刻早已是泪痕满面,扯着嗓子解释道:“殿下倾全国之力伐明,开战至今,已逾四年,吾等不但未立寸功,反倒使国内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时至今日,苛政猛于虎,百姓如草芥,如若再打下去,岂不是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自取灭亡么?”

    “用不着你来教我,”秀吉背过脸去,怒气未消地反问道:“我不也是考虑到这点才让你去议和的么?”

    “可您知道么,当初我方提出的条件明国一条都不肯答应啊!”行长此刻也是破罐子破摔,鼓足勇气继续说道:“迎娶明朝公主,两国互缔盟书,割让朝鲜四道,派遣王子大臣为质,这四条在您看来合情合理,可明国自称天chao上国,根本不可能答应的啊!”

    “为什么不可能?这些要求根本不过分啊。”秀吉似乎不理解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按照自己的逻辑对堂下的杨方亨解释道:“我是为天皇迎娶明朝公主,又不是为我自己,大不了也嫁个公主到明国去,亲上加亲不是更好么?结盟对两国皆无害处,还能共御外敌,这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