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延潮看了不由啊地一声,这贡院九千间考房,自己竟是到了山长当年考试时呆过的地方。

    到了下一科时,这木制考房必是被拆掉,换成砖瓦的考房了,这些字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看见了。

    看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林延潮坐在考房里,对着这行字,愣了一会。半响后,林延潮直起腰,向这一行字拜下,心道山长,弟子一定会金榜题名,不负你多年之教诲。

    林延潮想到这里,继续将考棚打扫干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林延潮还是谨慎的,用油布作顶,又作了门帘,以防雨水打进考房,若是卷子不洁,记号,会被判为蓝卷。判为蓝卷,基本就是落卷了。

    布置好考房,林延潮就赶紧点起炭盆取暖,又用小铜壶装了水在那烧着。

    水烧开后,林延潮往里面丢了些红枣枸杞进去,把小铜壶放在一竹编的壶箩里,壶箩边都塞上了鹅毛棉花,只留了壶嘴在外,如此可以保暖,算是古人的保温壶了。

    泡好这红枣茶后,林延潮直接对着壶嘴喝了一口,红枣的香味顿时渗透进五脏六腑里。

    红枣茶不仅能驱寒,还可补脾胃,考场为了节约时间,不免吃生冷的食物,如此容易冻着胃,消化不良。喝红枣茶就能化解不少,而且在这寒冬腊月喝一壶热腾腾地香茶,也是难得享受。

    林延潮的午饭,就是馍馍就着红枣茶。

    到了下午,考生陆续进场已毕。

    考题下发,林延潮先看首题,上面写着‘我爱其礼’四个字。

    对于林延潮这样身经百战的八股斗士而言,只看了一眼这四字,立即就想到这一题出自论语八佾中的一章,原文是‘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大意就是,子贡提出去掉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这样的题目,不谈以往的题库,还是自己都做过一次,可谓丝毫难度也没有。自己当年乡试作这样的题目就轻轻松松的,经过这三年每日不缀的苦读,林延潮的经学功底更上一层楼。

    但是会试要想的,不仅仅是如往常一般解题,而是要想办法打败这三千举人,故而文章水平,要比以往更进一步才是。

    林延潮喝了一口红枣茶,当下在草稿上刷刷写下十个字,圣人之心,惟知有礼而已。

    这是破题,和上半句我爱,即孔子之爱,八股文里不能点孔夫子名讳,否则就是违制,故必须用圣人替之,孔子之爱即圣人之爱,圣人之爱即圣人之心。

    有礼,孔子希望子贡祭祀仍用饩羊,乃为了维护礼制,所以下半句写上,惟知有礼而已。

    承题,夫告朔之礼,至大礼也。圣人之心,于是乎在,而何暇为饩羊惜哉。

    下面就是代圣人立言,到了天黑之时,头篇五百多字已是写完。

    林延潮伸了伸懒腰,炭盆里的炭早已是熄了,天黑之后,气温迅速降低,考场上更是觉得寒冷,几个监视的号军都是跺着脚取暖了。

    林延潮肚子咕咕鸣叫,这样天冷之下,身上热量消耗更快,故而比平时更容易肚子饿啊!

    于是林延潮将剩下六道考题看了一眼,以他过目不忘的本事,一下子就记在脑子里了。

    林延潮将卷子收进卷袋,重新往炭盆里加了炭,这一次考试,林延潮木炭准备很充足,在供给所那又买了一些,丝毫不用担心炭不够用。

    加了炭后,林延潮在檐下了煮面条,从客栈带来两个咸鸭蛋早被冻得硬梆梆的。

    林延潮将咸鸭蛋一并丢进面条里,煮一碗吃了,犹嫌不够,边煮边吃,连吃了三大碗,方才小饱。

    这时候,左右考房里考生们,都是点了蜡烛,在作考题,而见林延潮在考场里煮饭吃食一幕。

    众举人们都不认识林延潮,他们为了赶时间做题,都是喝冷水就着生馍馍,凑合一顿就是了。

    至于煮饭吃食,这本来也很正常,但是见林延潮居然连吃三碗,考场上这么宝贵的时间不用,而是拿来煮饭,这也未免太浪费了吧。

    此人莫非是来考场搞笑的吗?

    众人不由大摇其头。

    林延潮吃饱喝足后,但觉得倦意袭来,昨夜还是没有睡得太好,天才黑就犯了困,这样下去若是与其他考生一般,挑灯夜战,效果反而不太好。

    反正考场有三天两夜,这才一天一夜呢,咱们不着急。

    想到这里,林延潮就在考房里,将考试用的号板从砖托上取下。说起考房里的号板,还真是科举考试时神器般的存在。

    考试时号板就搁在离地一尺多,以及二尺多的砖托上,白天时当作考试,吃饭的桌子和凳子用,晚上时,要睡觉了,就将两块号板从砖托上取下,铺在地上,当作床板用。

    如果没有这号板,这京师里的二月天气,直接让你睡地上,那酸爽的滋味保证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林延潮将两张号板在地上拼好,然后在号板上铺了一层被褥,林延潮试着躺了下,不错,软硬适中。

    然后林延潮再把炭盆用布包了放在被褥上。

    待被褥都暖了后,林延潮将炭盆搁在门帘外,然后自己盖上被褥,将平日身上穿着的衣狍脱下折叠成枕头,然后将裘衣罩衣都盖在身上就躺下去。

    不得不说考房实在是太小的,身为南方人的林延潮,个子并不算高大,但睡在里面,若是将头脚都裹好了,整个人弯成虾不说,屁股还露在帘门外了,若是整个人躺直了,双脚就在帘门外了。

    林延潮在屁股和脚中间取舍了一番后,最后决定还是顾腚,然后在炭盆里多放了些炭,放在门帘外脚旁暖脚。

    寒风劲吹,林延潮倦意袭来,于是就在考房里呼呼大睡。

    而一旁考生见了这一幕,更是无语了,他们仍在支着蜡烛在写卷子,因为他们知道在考房里肯定是睡不好的,倒不如在头天精神尚好的时候,一鼓作气来答题,先将头三篇写好了,待实在顶不住了,再在考房里囫囵睡一觉。

    他们想到也有道理,也是以往古人的考试经验,故而他们看来,林延潮这样早早上床的,简直是一朵奇葩。

    众人摇了摇头,没有理会林延潮,继续答题。

    当夜风很大,夜很寒,所幸没有再下雨。但是半夜时,一名考生不慎打翻了烛火,引起了贡院失火。而且这场大火,离林延潮的‘玄’字号考房还是蛮近的。

    林延潮附近的考生见了火势,怕殃及池鱼要离开考房,但是看守他们号兵却不肯他们走,说了若是他们离开考房就以舞弊论处。

    众考生们当下都是吓怕,但又不敢离开考房,只能低着头答题。起初火势越来越大的时候,不少考生还是吓得哭了,但官兵却警告他们不准喧哗。

    这些考生们只能躲在考房里默默流泣。

    考场大火,顿时惊动了主考官申时行,以及知贡举。

    他们闻之消息后,立即披衣出来,组织官兵灭火。

    当时每个考巷,都备有大水缸,考前水缸里水都是满满的。阁老亲自主持灭火,左右官兵哪个敢不拼命,顿时火势被扑灭了。

    尽管火势扑灭,但考房仍是被烧了几十间,影响了近百名考生。

    申时行不得不临时给考生们换考房,之后申时行,以及副主考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余有丁,亲自巡视考场,安抚那些吓着了考生,让他们继续好好考试。

    待余有丁巡视至玄字号考巷,来到林延潮考房前时,见一人在考房里呼呼大睡。

    一旁随着余有丁来巡视的官吏都是心道,贡院失火闹了一夜,此人竟呼呼大睡不觉,难道竟是个憨货。

    一旁官兵就要上去将林延潮叫醒,余有丁却摆了摆手,笑着对属僚道:“此人遇到大事,真有静气啊。”

    众人都是笑着称是,当下余有丁也没叫醒林延潮,而是直接去其他考房巡视了。

    守在林延潮考房前的官兵见了这一幕,不由绝倒。

    待一夜过去,天微微亮时候,林延潮总算一觉睡醒,可能是昨天太累,又是一晚没睡,竟是一觉到天亮。额日全额林延潮昨夜睡得太沉,对于昨晚的大火,甚至是一无所知。

    此刻左右考生都是惊魂未定,众人都是瞪着一双熊猫眼,一夜没睡疲倦不堪的样子,看着林延潮起床,然后在考房里一边打着呵欠,一面收拾被褥。

    监督林延潮的官兵,没好气地问:“这位老爷昨夜睡得可好。”

    “昨晚还睡得蛮暖和的,就是下半夜有点吵!唉,算了,睡了一晚上感觉还是睡不够啊!”林延潮抱怨着道。

    考生们见了林延潮这不满足表情和语气,心底都是那个气啊!(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三章 锦绣文章() 
睡了一晚上还是睡不够?你让我们这些一夜没睡的人情何以堪?

    冷静,冷静,我们不可以与这样的人一般见识。

    担惊受怕了一夜的考生,都是如此想到,昨夜大火一惊,令他们本来要写的第二篇,第三篇文章都没写好,科举重头场,头场中头三篇。

    这头三篇文章,至关紧要,自己才是重要的,那个人咱们懒得理会。

    故而众考生们想起昨夜没写好的,顾不得一夜疲惫,动手写了起来。

    不过这时他们却听得外面一阵锅碗瓢盆的声音,再一见他们笔都握不住了。

    但见林延潮起床后第一件事,居然不是赶紧奋笔疾书,补完昨夜还未完成的卷子,而是拿起他的炭盆和小锅,煮起米粥来。

    接着林延潮还往粥里放了胡桃、松子、这是要煮八宝粥的节奏。

    炭火一下下的舔着锅底,砂锅上咕嘟咕嘟上冒着起泡,林延潮揭开盖子,尝了一下味道,还不错呢。

    但见米粥的香味四散出去,附近的考生和官兵都不由都是一阵腹鸣。

    众人闻着香气集体无语,满怀怨气地拿起冷冰冰的馍馍啃着,不然叫他们如何忍得住。

    粥煮好,林延潮直接拿起汤勺小口小口扒入口中,热烫烫的八宝粥吃进肚子了,寒气顿消。

    林延潮吃饱后,刷了锅,当下将卷袋里取出考卷来。

    昨晚入睡前,他已在心底为剩下的六篇文章打起腹稿了,睡了一晚上,早上借着煮八宝粥的时间,林延潮将昨夜打好的腹稿,重新在脑子里捋了捋。

    听闻以往大诗人王勃也是如此,在构思之前先磨墨数升,然后开怀畅饮,趁酒酣耳热,引被覆面而卧,等到酒过人醒,便“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林延潮今日也学王勃一学,铺开卷子,借着磨墨最后将六篇文章,在脑子里,再过了一遍。

    腹稿一成,林延潮目光一凝,笔尖飞快一蘸墨汁,下笔点点,在稿纸上书写起来。但见林延潮笔下如龙,没有半分停顿之处,就如同当初写漕弊论时,整篇文章一气呵成。

    一个个方正的字迹,从林延潮笔下逸出。

    从入学堂的第一日起,林延潮就学书法之道,每日习帖不倦,没有一日停顿。

    读书也是如此,六年来,手不释卷,经史子集一书不漏。

    纵然有过目不忘之能,但林延潮坚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努力永远比天赋更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