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浣衣女-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深了,所有的人都去休息了,昏黄的烛光下,刘大牛深深地注视着,床上并排躺着的李小红和新生婴儿。

    一股酸酸胀胀的满足感,充斥在他的胸腹之间。曾经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只有大宝小宝两个孩子,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孩子了,没想到上天恩赐,居然能再给他一个孩子。

    今天生产还是让刘大牛心慌了,大半天的煎熬,让他终于意识到孩子远不如李小红在他心目中重要。

    没有孩子,他们可以继续维持目前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如果没有了李小红,刘大牛难以想象自己以后的老年生活,有多么的孤单凄凉寂寞。

    他看着床上憔悴的李小红,下定决心,等李小红坐完月子,就跟她商量,自己去喝一碗绝育汤去。

    家里有三个儿子足够了,他刘大牛有李小红就满足了,不需要为了多子多福,让李小红承受这么大的痛苦和风险。

第227章 改变() 
空间里的育儿岁月如此静谧温馨,每天白天李妈妈雇的婆子会来帮她带孩子,还有李妈妈和傻姑帮手,李小红这一次孩子带得无比轻松,除了觉有些睡不够,其他都很顺心。

    晚上刘大牛比保姆还要细心,孩子哭了,刘大牛第一时间爬起来,给孩子换尿布,然后递过来让李小红喂奶。

    在这种繁忙而幸福的时光里,李小红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得不一样,从一个皱巴巴的小老头变成一个白白嫩嫩月子里就会笑的小宝宝,只觉得岁月静好,不愿再参与到外界之中去。

    只是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刘大牛在满月后不久,催促她到外界去处理一下积压的事情。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外面会很冷,但是穿着大毛衣服的李小红,还是被外界的寒冷冻的打了两个寒战。

    看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李小红才知道刘大牛这段时间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为她扛了多少事儿。

    可是这办公室里为何坐着知府大人?

    原来知府大人来了几趟了,迫于李小红又是准备生产,生了又要坐月子,知府大人来了几趟都没好意思开口,总算李小红把月子坐完了。

    原来大宝小宝就读的学堂在上次“陈兴事件”后,收归公有,可知府大人踅摸来踅摸去,没人愿意接手这家学堂,无他,名声坏了。

    有这个打死学子、欺压百姓的名声在这,谁敢把孩子送进来学习,没有生源的学堂怎么叫学堂。

    常知府想来想去,李小红是最好的接手人选,账房学堂里有现成的教授文化课的夫子,有大批书院需要的管理人员。

    最重要的是,李小红在这次“陈兴事件”中居功至伟,刘家在金城郡的名声那是一时无二,只有刘家的这种口口相传,人人皆知的好名声,才能让这家学堂起死回生。

    学堂不能倒闭,不仅里面原有的几百名学生无处可去,还有赖以为生的夫子、助教、保洁、看门、治安上百的员工,这些人带家属一旦流向社会,会引起震荡和不安。

    为了治下的安宁与稳定,常知府不得不一趟趟到刘家来。

    听了常知府的来意,李小红迟疑了,这不是她当时出头的本意,当时的义愤填膺、出谋划策是出于正义、出于理想、出于热血,如果现在接手了学堂,会不会被有些人认为是沽名钓誉,牟取利益和好处。

    常知府再三向她保证这绝对不可能,因为学堂已经几个月无人管理,处于混乱之中。

    学生们随便的上着课,夫子们随便的教着学,厨娘们随便做着饭,目前正是需要有人拨乱反正,将一切步入正轨的时候。

    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学堂仍归公有,李小红尽一切力量去帮助、管理学堂,但有成熟人选接手后,刘家退出学堂管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既然李小红当时的初心是为了正义,而现在她愿意出手帮助学堂的初心,也仅是不愿见到偌大的学堂荒废下去。

    李小红不想在这里面掺杂个人利益,因为刘家现在已经不需要学堂带来的收益了,凭着空间内的改革推行深化,刘家每日财源滚滚。

    政策是具有导向性的,空间里粮食类作物比其他高一成的收购价,种粮食的人比其他的人大幅增加。

    由于粮食本来就属于体积大、价值低,不便运输的物品,只能在金城郡倾销,金城郡日渐显现出“塞北小江南”的景象。

    只要勤劳肯干,就能买到粮食,而且粮食的价格很稳定,不随着天气和各类灾害变化而变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是大趋势、大规律、大方向,从宏观上讲二者水涨船高、相生相随的关系无可争议,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上讲先贤的至理名言依然对现实有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指导作用。

    在充足的粮食供应下,金城郡的居民们逐渐在吃饱肚子外,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是对精神满足的追求,送孩子们上学堂的人明显多了,丢弃女婴的人家明显少了,经济的进步带动了精神的进步。

    达则兼济天下,李小红现在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当刘家变得很富裕很富有,不再依赖于外事外物的时候,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理想和热情去做,不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她把接手和整改学堂的事情交给了大徒弟和刘大妈去做,自己则专心休养身体,带好小婴儿。

    李小红对这两人知之甚深,就这两人的脾气禀性,大徒弟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她会把帐房学堂所有的管理体系照搬到新学堂。

    刘大妈对文人向来尊重,一定会把学子们的待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会让以前的事情重新发生。

    按照刘大妈最近安分守已的表现,没有再做任何损害李小红利益,违背李小红意志的事情,所以李小红打算给她一个机会,让她能发挥自己所长,为所热爱的教书育人事业贡献力量。

    其实并不是刘大妈转变了,而是因为她发现李小红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不受控制。

    而且李小红最近所做的一切,刘大妈都看在眼里,这很多事情是她自己都没有勇气去做的,比如为陈兴喊冤伸屈,不惜动用家中所有的关系和力量,这种不计一切代价的付出,是刘大妈自己都不敢做的。

    刘大妈更多的是权衡各方势力,趋吉避凶,所以她觉得李小红现在更有领导人的样子,更有领导人的气势。不敢做违反李小红命令的事情,生怕李小红真的把她丢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去养老,终身不见她。

    以前的李小红可能没有这种胆量和魄力,要顾着这个人情,那个关系,但是现在的李小红,她需要重新认识。

    其实不是李小红的变化有多么大,而是人站在什么位置上,就决定了她的做法和眼界,以前的李小红是一个村妇,接触的都是家里家外的人,更多考虑的是不要得罪周围的人。

    而现在的李小红不怕得罪人,得罪人的后果她承担得起。做事之前更多考虑的是对大局的影响和判断,而不是哪一个人的感受。

    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228章 省亲() 
李小红一心一意安心的带她的孩子,只有当刘大牛偶尔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她才到外界来处理一下。

    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陈兴的家人到刘家来寻求帮助,还是刘家村的二叔小桃他们成群结队的想来打秋风,李小红通通推给刘大牛去处理。

    因为在她心目中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无论帮还是不帮,帮到什么程度,都无关紧要。

    其实在每一个层级的管理中都是这样,你每天所做的事情中,20%的事情取得了80%的成功,而其他80%的事情只取得了20%的成果。

    在任何一家公司之中也是同样,20%关键岗位的人贡献出了80%的绩效,而其他大多数80%的人只做到了20%的绩效。

    对关键人物、关键岗位、关键事情的把控才是管理的精髓。

    这一天刘大牛兴致冲冲的告诉李小红,刘家那鱼米之乡的父母官刘文星同学,即将携妻带子回乡省亲。

    李小红才恍然,这一晃已经快四年过去了,刘文星的任期已满,必然收到了要调动的通知,所以趁着交接的时间,提前跑回来探望一下父母家人。

    一旦到新的地方,新的岗位,必然最少又是三年。

    总是这样离乡背井的日子,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大家为了谋生,都不得不忍受对父母的思念,对家乡的留恋在外打拼着,为了挣得一份薪水,或者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忍受着身在异乡的孤独,天天加班的兴酸,默默无闻的奋斗着。

    刘文星要回来,从礼节上来说,李小红和刘大牛必然要陪伴着回到古浪县农庄里去拜见父母,住一段时间。

    李小红很是苦恼,这冰天雪地的,小宝宝在空间里待的多好,她若是回去,人多口杂,必然不能两小时回空间喂一次奶。

    刘大牛安慰她,“没有关系,大家都知道,你刚生完孩子,就算不能陪着回去,大家都能体谅。”

    “这么冷的天,若是冻着孩子,也是不近人情的事。”

    刘大牛能够体谅,李小红就安心了。至于其他的人,李小红心知肚明。刘白氏必然会不满,可是她的意见,李小红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过。

    刘文星应该不会有所不满,毕竟李小红才是真正供刘文星上学的人。刘文星视李小红长嫂如母。

    从刘文星大婚时,非要敬拜兄嫂,就可以看出在刘文星的心目中,兄嫂的分量超过了爹娘。

    ****

    看着蓄了胡须的刘文星,李小红真的是不敢认,这怎么这人比他大哥还要见老呢。实在是老的着急了点。

    魏雪林倒是没怎么变,白白胖胖的小儿很是可爱。看着这一家人气色都很好,李小红就放心了,毕竟当时结亲的时候,妻强夫弱,现在见他们夫妻恩爱,这一颗大石头才落了下来。

    刘文星一见兄嫂就激动地跪下磕头,这么多年孤身在外,可算见到了亲人,激动的满含热泪。

    趁着即将过新年,魏雪林给小妞、大宝、小宝和小小宝各自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小妞和大宝小宝转头去看母亲,母亲点头才敢收下红包,至于小小宝还只是一个两个月的婴儿,嘴里吐着泡泡,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要往他手里塞东西。

    刘家的孩子们都很懂规矩,待刘文星和魏雪林离开回自己院中休息后,他们主动把红包交到母亲手里。

    李小红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的是银票,不由得有些担心向刘大牛道:“你这几日陪四弟回家探亲,侧面打听一下,他在那边是不是收入很高?有没有贪污受贿?”

    刘大牛心思沉重,点头同意。自己的小家过得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他也希望弟弟不要走入歧途,为点银钱去收取贿赂。

    刘文星原本为父母备了一份大礼,可是李小红为了让他面子好看,又多备了几车礼。

    让刘文星在古浪县见完父母后,到刘家庄看一看,那里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衣锦还乡就是要声势浩大,光光彩彩。

    看着刘大牛和刘文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