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刘大牛和刘文星一行人慢慢消失在远方。李小红长长出了一口气,这几天的接待工作可是挺累。
即将到新年了,大宝小宝都陪着去要去探望祖父祖母,家里骤然就剩了小妞一个,恍然觉得家里好空虚,好庞大,空空阔阔的,有点不适应。
罢了,还有一个小小宝要她花全部的时间和心思照顾呢,没时间伤春悲秋、感怀自身。
李小红原本以为这一次的省亲之行,就算中间会有一些令人不快的小插曲,但是总体上应该是平稳的。
这样光彩的事,就算刘白氏那样爱挑理的人,应该也是要顾面子顾大局的,不会让整个过程有什么不和谐的声音发出。可是她仍旧低估了刘白氏闯祸的能力。
在陈大姐和魏雪林的哭声中,李小红只觉得头都要炸了。不明白怎么才去了几天就回来了,而且像死了人一样的哭着,耐着性子问了半天才搞明白。
刘文星回到家中,见到父母和二哥二嫂,一家人特别高兴,大人们忙着叙旧喝酒,让小花带着小弟弟刘斌,在旁边拼了一个小桌子吃饭玩儿。
小花虽然在刘白氏心中不重要,可她是刘二牛和陈大姐唯一的孩子,在农庄里是唯一的小姐。
刘文星的儿子刘斌方才两岁,在原来的县衙那也是说一不二,深受众人宠爱。
这两个人在一起,谁也不让谁,为了一个鸡腿儿抢了起来。
刘白氏原本就重男轻女,刘文星的儿子是个男孩又是官家之子。刘二牛的女儿是个赔钱货,又是她跟前出生的,在她心目中原本高低就有差别。
她见小花竟然敢跟刘斌抢东西,骤然大怒,拽着小花就往旁边一甩,嘴巴里面还骂着:“贱蹄子就是贱蹄子,啥时候都改不了的贱性,能让女孩上桌就不错了,还敢跟男孩抢东西。”
小花满打满算还不到五岁,在没有提防的时候,被奶奶一把甩了出去,一头撞在了墙上,顿时晕了过去。
陈大姐一见女儿竟然趴在那里动都不动,吓坏了,扑上去抱起女儿,见女儿头上全是血,当时大喊一声,吓得晕了过去。
第229章 小花再次受伤()
屋内一片混乱,刘大牛和刘文星慌着去请大夫救孩子,刘斌被吓得大哭,魏雪林抱着他不知该如何是好,傻站在一边。
刘白氏在一旁嚷嚷:“一个女孩子要请什么大夫,死就死了,活着也是白浪费钱财。”
这话正好被悠悠醒转的陈大姐听到,陈大姐上去就照着刘白氏脸上抓了几条血痕,她也不张嘴骂人,知道那没什么结果,只会被扣上不孝的名声,却下了狠手,往刘白氏身上用力地顶,用力地掐,用力地踹。
刘老实吓得大喊:“二牛,快把你媳妇拉开,这是想要你娘的命呢。”
刘二牛恍若未闻,只是抱着小花,轻手轻脚的放在炕上。
刘大牛也守在旁边,眼皮儿都没有看父母亲一眼,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始终不肯改变,太让人讨厌了,在这种大喜的时候,小孩子吵闹是锦上添彩,无关大雅。
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家的孩子分出三六九等来,一定要让家里人个个都不舒服。
打小就是这样,家里只有刘文星一人能跟父母吃点好的,其他人都吃黑糊糊,搞得刘文星到现在在其他的兄弟姐妹面前都觉得对不住。
刘文星想把二嫂和母亲分开,可是他毕竟是个男的,不好下手去拉人,赶紧跑去自己抱着刘斌,让魏雪林把二嫂和母亲分开。
魏雪林虽然爱动鞭子,可自幼娇生惯养,哪是天天干活的陈大姐的对手,轻轻一甩就被甩了出来。
吓得魏雪林躲在一旁,再不敢上前。
还是刘老实冲了上去,硬把两人分开了。陈大姐也不说什么话,只是红着一双眼睛死死地瞪着刘白氏,小花在刘白氏手上受伤,已经不止一次了,这深仇大恨她都一笔笔记着呢。
陈大姐记得李小红的话,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说。所以她不骂,不说,不喊,只在心里记着。
大夫诊断小花头上被撞的过狠,开了些止血化瘀的药,可是孩子一直晕着,始终喂不进去,硬灌了几口药,也都顺着嘴边流了出来。
大夫只是摇头说,“若是孩子第二天能醒来还好,若是一直醒不来就危险了。”
刘文星懊恼极了,原本是喜事一桩。大家多少年才能聚在一起,如此开心喜气的时刻,没想到母亲这么多年,一点都没有变,对女孩下手还是这么重。
他看着刘二牛和陈大姐头上掺杂的白发,这两人才20出头就如此见老,他能想象得到二哥二嫂天天在家里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小的时候他常见母亲打骂家中的女孩,不让家中的媳妇女儿吃饭。
离开家中这么多年,他以为家有资产,吃喝不愁,总该有所改变了。
没想到就算是富裕了,家中女孩的地位在父母的心中还是没有任何提高。
为人父母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父爱母爱的伟大,刘文星深有感触,若是谁敢把刘斌这样摔一下。就算是他自己的亲爹娘,他也绝不答应。
刘大牛决定带着小花到金城郡来求医,他知道李小红认识一位退休的太医,无论如何金城郡的医疗水平总是比古浪县要好得多。
最好的马车上厚厚地铺了褥子,陈大姐怕颠着女儿,一路上抱着孩子不肯撒手,刘二牛在旁边时时刻刻护着这娘俩。
从事情发生到离开,刘二牛没有看自己爹娘一眼,也没有说一句话。
临走刘老实还抓着刘大牛,千叮咛万嘱咐,“你一定要劝劝你二弟啊,不要记恨你娘,你娘只是想让你二弟再娶一个会生儿子的老婆,这是为他好。小花不在了也好,这样他们夫妻俩就可以拆散了,有小花在这儿,二牛的心总在这娘俩身上,不是个事儿啊。”
刘大牛吃惊的看了父亲一眼,没有说话,匆匆而去。
所以前几天才离开的原班人马,又都回来了,还增加了刘二牛一家。
李小红听后大恨,不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就不知道心疼,错了,对刘白氏而言,就算从她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她也不会心疼。
李小红知道脑淤血这种病必须要及早治疗,越早越好,因为在现代她一位同事的母亲就是脑溢血,耽误了病情,压死了一部分神经,导致终身瘫痪。
李小红迅速派人请了太医来,太医说小花的大脑里淤血压着,所以醒不过来,用金针刺穴使淤血慢慢疏通。
不过太医说了,以后能恢复得如何,还看着孩子的命,言下之意,若是醒不过来,不要怪他医术不精,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太医转头看到陈大姐,委婉地劝说:“这位夫人要小心了,你再这样劳累下去,胎儿会有问题的。”
所有人听得,不知道是该惊还是该喜?
从陈大姐生了小花之后,快五年的时间没有任何动静,刘白氏以此为借口,给陈大姐多少难堪,多少次要撵她出去,休弃她,没想到这会儿竟然听到陈大姐再次怀孕的消息。
陈大姐深深的看着床上的小花,听到此话没有任何喜悦的表情,只是呆呆地坐着看着。
对陈大姐而言,小花是她日日夜夜亲手抚养快五年的孩子,肚子里的仅仅只是一块肉,还没有意识到那个婴儿的存在。
太医摇摇头,给李小红说,“这位夫人太累了,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大人孩子都受不了。”
李小红明白太医的意思,医者父母心,不能眼睁睁的看着。
李小红过去拉着陈大姐的手递到太医手上,让太医为她把脉开药。
李小红盯着陈大姐,把药喝下。这个时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不能再出任何事了,若是陈大姐再出点事儿,刘二牛会疯掉吧。
陈大姐喝的汤药里有安神的成分,一会就扛不住睡意,睡过去了。
夜了,刘二牛没有一丝睡意,他熬得很了,眼圈深深的凹了进去,在路上夫妻两人是换着抱着孩子,一点没休息。
李小红问刘二牛:“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都听你的。”
时至如今,李小红觉得再让刘二牛伺养父母太残忍了。
刘白氏原本就不是一个可以和人和平共处的人。
第230章 对刘白氏的处理意见()
刘二牛明白李小红的意思,可是他回答不出,把母亲推给谁呢,推到大哥家里,以前也住过一段时间,弄到大嫂小产。大哥大嫂很好,他不忍心为难大哥大嫂。
推到刘三牛家,那是边关,生活艰苦,父母肯定不愿去。
推到刘文星家,刘文星从小是父母的心头宝,刘二牛转头问刘文星:“你愿意侍奉父母吗?”
刘文星闻言,脸唰地变得惨白,他还记得大婚的时候,母亲想要为难魏雪林,那时他还没当官,魏雪林身为侯门女儿,低嫁与他,母亲还想蹉磨魏雪林。
若是他答应侍奉父母,这太可怕了,想到这里他打了个寒战,那他就要过二哥现在的日子,天天这个打,那个哭,还有一个在搅和,偏偏都是至亲长辈,投鼠忌器。
看刘文星面带难色,李小红刘二牛苦笑,难啊,都难。
此时,李小红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刘大妈。此人一直会背着自己下狠手,刘白氏怕她怕得厉害。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让父母在农庄里养老吧,二牛,我们另给你一个庄子生活。父母的生活,你们不用担心,我一定会派最得力的大管家去照顾好的。”李小红狠狠地说。
刘二牛震惊地看着李小红,这样儿女俱全,却不与父母住在一起,日夜侍候老人,这会被父老乡亲指着脊梁骨骂不孝的,过年可能连祠堂都不让进,那可是会在所有父老乡亲和祖宗面前丢人。
李小红对刘二牛的担忧一点没所谓,父老乡亲的指责,她一年到头回不了几天刘家庄,过年要入祠堂,跟里正说下就可以了,刘大牛现在在刘家庄的里正面前可有脸了。
刘大牛见刘二牛和李小红鸡同鸭讲,李小红根本理解不了本乡本土的观念。
但是他也认为,李小红的办法不失为一个解决之道。
刘文星双手合掌,赞叹道:“大嫂,好机智,这样好啊,都解决了。”
没想到,最支持李小红的反而是刘文星。
刘文星作为刘白氏认为最应该给自己养老送终的人,其实最不想养刘白氏。
许是做官久了,胆子越发小了,怕麻烦,怕出篓子,怕刘白氏给他的事业、家庭、仕途带来不可预料的坑,有的坑进去了还能爬上来,有的坑进去了就再也上不来了,仕途多艰险。
就象那倒霉的平章事一般,内兄犯的错,要让他用自己的官位去填,刘白氏比那平章事的内兄只会更贪婪,更没底限。
刘文星是真的怕,而且他作为一县的父母官司,见得更多,所谓的孝道,在许多家庭里,其实就是一床大被盖住了所有的阴暗。
所以他对于大嫂的提议,没有孝的枷锁负担,举双手赞成。
李小红“哦耶”了一声,兴奋起来,在场的四个人中有三个人支持她的主见。
所以说嘛,做大事的人都是英雄所见略同。自己过的舒畅才是主要,至于几百里外父老乡亲的看法,谁在乎。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