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自白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如果设制爱心墨水付出的一点代价能使大家得到更多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的得益和损失比来说,是正的。损失小,得益大,那当然还值得做的。对道德判断的原则是对大多数人有利。    
    茅于轼:1929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机械机车车辆研究。70年代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后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担任过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最近被选入美国Marquis1993和1995年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1994—1995年度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等书,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王晓秋:历史是一面镜子过去:从日本明治维新到中国戊戌变法

    踏上21世纪的航船,回眸20世纪王晓秋为我们搬来了一面历史的镜子。面对历史这面镜子,你可以用过去对比现在,从现在观照未来。孙中山先生说:“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则亡。”了解历史的潮流,掌握历史的规律对今天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先要为史。”历史就是我们的老师。    
    恩格斯说:“从来没有一个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来做补偿的。”中华民族有过很多历史的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也是在苦难中进步的。甲午战争中国受到重创,但甲午战争也是我们觉醒的开始;梁启超说:“中国人四千年之大梦,在甲午战争中一夜觉醒。”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灾难,但抗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始。    
    有人说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史,但也应看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史,复兴史。    
    王晓秋是研究近代史的。他说,过去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就是就中国论中国,这是很大的缺憾。近代中国已溶入到世界中去了。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打开,整个历史潮流推着中国往前走。为此才有清代的戊戌变法。    
    王晓秋说:“近代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中日关系。中国和日本交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代来看,日本一直在学习中国,学习了一千多年。把中国的文化、法律制度都搬回去了。到了近代刚好翻了个个,老师变成了学生,学生却成了老师,还是为什么?”    
    “其实,日本和中国都是在两高冲击下被迫开放的,两个国家是在一条起跑线上,跑了几十年后中国被甩在了后头。中国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而日本却成为了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了帝国主义,这又是怎么回事?”    
    王晓秋说:“日本的明治维新虽比中国的戊戌变法早一些,但总体上还是在一个历史时期。日本成功了,中国失败了。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基本上偿失了自主改革的机会,也偿失了19世纪的最后一次崛起机会。日本改革摆脱了殖民统治,走向了资本主义‘脱亚入欧’,和欧列强并驾齐驱了。”    
    我问:“你能具体地谈谈的这是为什么吗?”    
    王晓秋答,“成败一个主要因素还是政权问题。中国的维新派没有真正掌握政权。光绪皇帝本人没有实权,他身边的人大部分是书生。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都是知识分子。真正撑权的人是慈禧周围的贵族官僚。再者就是旧的势力太大。按严复的话说,新旧势力之比是千与一之比。旧势力都反对改革。以慈禧为代表的官僚贵族反对就不必说了。当时改革要裁衙门,衙门的官僚就反对,有人造谣说康有为要把六部衙门全裁了。结果京城的官慌慌不可终日。军队也反对,当时要裁绿营呀!八旗子弟也反对,康有为认为八旗子弟整天玩鸟斗狗,是浪废国家财产,让自谋生路。还有书生也反对。康有为看到了科举的危害,他要废科举。可是那些旧书先生只会做八股,求功名,这就废了他们的出路。所以以旧文人就喊出了‘杀康、梁以谢天下’的口号。还一个失败的原因就是变法急于求成。戊戌维新103天的改革,下了二百多项命令。把改革困难看得不足,太乐观。康有为见光绪皇帝时说,西方改革三百年成,日本改革三十年成,中国改革有你这英明的皇帝三年就可成。这一方面是吹捧,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太乐观,认为改革易如反掌。还有一个革新者不会找同盟军。洋务派那些人开始是赞成改革的,李鸿章、张之洞开始还绢钱。康有为却把他们拒之门外,说李鸿章名声太臭。张之洞是儒学大师,他最烦康有为大谈”孔子改制“。这本来是学术问题你可以先摆在一边,康有为偏偏咬住不放,结果和张之洞闹翻了,后来张之洞不是写《劝学篇》反对改革吗?”    
    “反对来看人家日本,维新派掌握实权,而且都是少壮派,年轻有为,曾经都是武士。核心人物全体出动到欧洲考察。康有为也劝光绪皇帝到西方考察,结果遭到骂名,说是想害死皇上。后来有个考察团出国,团长是个美国人,也就是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看看风景而已。日本考察团走了一年多,走了欧美十二个国家,详细考察了政治、经济、文化,而且每个考察人员都有分工。日本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口号,叫‘富国强兵,文明开化,资产兴业’。全面进行了改革,而中国呢?搞的是‘中体两用’。只接受物质技术的。康有为也提出了制度上的改革,但很慢,最初的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也只停留在物质上,最多搞了个海军。”    
    “所以,我们应研究国外的改革经验教训,他山现在之石可以攻击;回头再看看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王晓秋:历史是一面镜子现在:如何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回顾历史再看看今天,时代不同了。我们要认清世界的潮流。现在是21世纪了,国际化、全球化。我们如何用历史的眼光看清这一点呢?    
    “过去我们讲近代史主要讲‘革命’,太平大国、辛亥革命……好象统治阶级搞的变法、改革都是不彻底的,都是一种改良,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都是反动的,落后的,不去研究。其实,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历史上统治者的改革,因为现在我们也是统治阶级了。”    
    “历史的车轮有两个轮子,一个是革命,另一个改革。缺一不可。革命是一时的,改革却是经常性的。革命成功了,打上了天下。今后主要要靠改革才能发展。历史上的教训成份要吸取,外国的改革经验我们也要学习。    
    “在改革中有些阶层有些人会有利益上的损害,有阵痛,过去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如今下岗了。这个时候要给他们补偿,改革是整个民族的事,不能让一部分人完全承担损失。要善安排他们,要给他们出路。当年康有为搞改革,一声令下让旗人自谋生路。当时,旗人都游手好闲贯了,怎么谋取生路,光靠救济也不行,要引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特别是那些在改革中被抛到边缘的人和集团,要充分利用他们。世界是大家的。”    
    “另外,要抓教育,我们的教育还很落后。二战的日本是战败国,在一片废中,他们首先抓得是教育。韩国在朝鲜战争后也是首先抓的教育。历史上康有为他们也抓了教育,提出‘变法以人才,人才以学校为本’,建立了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看看作用多大,北大现今还在为中国培养人才。”    
    “我们现在的改革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经济改革已搞了二十年了,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太滞的,这要和经济改革相配套才行。当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国情稳扎稳打。大跃进就是急躁,超美赶美,结果呢?改革要求实效,不要指标,上面一赶,下面就开始造指标,这对国家没好处。”    
    


王晓秋:历史是一面镜子启蒙:从新文化运动到人文精神重铸

    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共产党,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新的世纪来了,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的剑,在我们经济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一些人的思想却显得越来越贫乏,很多人没有精神支柱,信仰危机,面对这些问题,新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也是救国运动。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前进,必须要有自己的指导思想,人民要有自己的信仰,精神要有支柱。发展经济思想应当走在前头,这样才能发展在前头。”    
    “新文化运动首先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当时世界上各种思潮都传播到了中国。这就面临着选择,最初连无政府主义也当成社会主义了。后来通过几次大的论战才弄清。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过去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认为就是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对立的。其实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他们还是提倡传统和外国的新思想结合起来。吸收外来的先进的,结合自己传统,进行溶合、溶化,建立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新思想。”    
    “如今,正是21世纪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中华民族应当有一个新的精神状态。当然,马克思主义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是,其它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也应当吸收进来,就象当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那样,国门开放、思想解放,各种思想都引进来,通过了解,通过选择,对每一种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思想。”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旧的交替阶段,新的还没树起来,旧的已跟不上了历史的潮流,被人的冷漠。思想上比较混乱。这就是所谓的新的信仰危机。老百姓思想贫乏,最后就是练法轮功,信邪教。现在已是到了提倡一种新的中华文化精神的时候了。所以我们要倡导人的精神。”    
    “科教兴国这个口号提得好,但是要强调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重要性,不能只强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理论基础。人的精神、情操靠先进技术是无法给予我们的,而这些东西恰恰是铸造一个民族灵魂最重要的东西。”    
    “在我们学习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的人民也出现了道德的滑坡,吸毒、卖淫这些在中国已绝迹的东西又泛出陈渣。现在是西方有邪教,我们也有了,法轮功就是一例。”    
    “五四时期出现了一批大师,一批思想文化的大师,而今我们还没有大师。要有这样的土壤还环境才能培养出大师。要鼓励人们去思考,不能先教下一代去怎么做,还要教下一代为什么去这样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